【其他】

就在 2020 年 10 月 6 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由英國數學物理學家 羅傑∙彭羅斯爵士 (Sir Roger Penrose) 獲得,獲獎原因是彭羅斯 「發現黑洞的形成確實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 [1],該獎項也與另外兩位天文物理學家根澤爾與格茲共享。

故事要從去年底說起。之前我在音樂劇工作坊時的恩師,台大戲劇的吳政翰老師,臉書私訊我。我跪著打開訊息:『我在翻譯一個劇本,有個名詞想請教你…什麼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啊?』『啥鬼,劇本裡有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對於鋼琴的製造者而言,乍看之下感覺就很簡單,按照這個數字去調每根弦的頻率就好了,有什麼問題嗎? 有啊…那你現在告訴我,「2 開 12 次方根」是多少? 喔~忘記跟你說,不可以用手機用電腦用計算機唷,因為你在 1605 年! 對,不用懷疑,就是 1605 年。在當時,「2 開 12 次方根」就是大!魔!王!


布爾甘的數學研究涉獵廣泛,今天介紹給各位讀者的是一道關於調和分析以及幾何測度論的著名問題-Kakeya 猜想。

奇怪為什麼阿卡貝拉(A Cappella,無伴奏人聲)跟有樂器的音樂聽起來就是不太一樣?當然你可以說因為一個是人唱,一個不是。但其實,有個更根本的原因,和《互質》有點關係。要說明這點,首先...

你曾經近距離看過網球嗎?對,我是指那顆球。一般人可能會這樣描述,「球是綠色的,差不多一個手握拳的大小,上面有一條白色的紋路。」如果你也是這麼想,那還挺正常的。不過,來自戰鬥民族俄羅斯的數學家阿爾諾德 (Vladimir Arnold) 想的可就沒那麼簡單。

「有些人學數理化有用,有些人學數理化沒有用,重點不是數理化有沒有用,重點是你這個人有沒有用。」對於抽象思考的掌握能力比他人更強,而這正是數學系特有的氣質。

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宇宙的全部現象?物理學家會說,我們有大一統理論 (Grand Unification Theory),那數學家該怎麼回答?

數學突破獎」(The Breakthrough Prize in Mathematics)是 2013 年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與網路創投大亨密爾諾(Yuri Milner)共同設立的獎項,每名獲獎者可得美金 3 百萬元,成為世界上最高額的數學獎項...

匈牙利是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人口僅一千萬,還不足台灣的一半,不過,這裡卻培育了許多世界奇觀等級的偉大數學家。其中一位正是我的偶像艾狄胥,還有被公認為天才的馮·諾伊曼也來自匈牙利。也因為如此,出發前就令我特別期待,心想一定要挪出一段空閒時間來趟數學朝聖之行。

在 0 的小數點之後加無窮多個 9 是否等於 1 呢?總是有人堅持等號是不成立的,或者有人推論等號成立的理由似是而非。首先就來談論這個問題,並且不打算用級數收斂這類高深的數學來加深數學對社會普羅大眾的摧殘。接下來,我們將會談論一些有關無窮的事情...

40 餘年前我首度驚艷於清朝保其壽在立體上的精彩標號,之後嘗試解密他的構造法,並推廣成為現代圖論裡的研究課題。當日承蒙保其壽後人清大退休教授徐統帶來珍藏《碧奈山房集》上、下冊,是我第一次目睹保其壽的原作刻本。

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歸納法」是以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建立通則,並由觀察到的事實推演出普遍結論或定律。很多人就以為數學理論的建立沒有經過這些步驟。這是誤會,而且誤會大了。

到了21世紀,雖然科學對於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可是社會給科學家的肯定與眼光,遠不如一些運動員、電影明星、偶像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