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奧林匹亞]成績協調大隊 – IMO是怎麼打分數的?

張貼日期:Sep 21, 2020 4:19:20 AM

圖片取自photoAC (https://photo-ac.com)

一般而言,國際數學奧林匹亞 (簡稱 IMO ) 台灣代表隊成員的組成如下:

l 選手(Contestant)

l 領隊(Leader)與副領隊(Deputy Leader)

l 觀察員(Observer)[1]

其中選手的工作當然就是去考試比賽,領隊的任務是入闈選題,副領隊的任務則是帶選手參賽(因為領隊入闈被關起來了沒法帶選手)...但這個觀察員是什麼啊?

這就牽涉到 IMO 非常特殊的評分機制了...

評分機制

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IMO 每一題的滿分是 7 分,然後會依照分數高低頒發獎牌。聽起來很簡單,對吧?

喔不,一點都不簡單。請問考卷由誰來改?

你說啊不就主辦國找些老師來改嗎?呵呵呵,太天真啦~

語言] 首先,為了讓這個比賽盡量是單純的數學競賽,選手被允許用自己國家的語言 [2] 來寫。換言之,如果要主辦國找老師來改,這些老師得有辦法讀懂超過 100 個國家的語言...

符號] 就算是用英文寫答案,每個國家習慣的數學符號也有差異。舉例來說,大家之前學排列組合時的重複排列使用 H 幾取幾,根本只有台灣有這個符號和用法!

引用資料]再者,IMO 的解答允許選手在答案卷上引用任何可以被找得到的定理、引理、局部結果等,要是他引用他們國家課本那一章節的內容,其他國家的人怎麼會知道那是什麼?

公平性] 最後,主辦國自己也是參賽國,要如何確保主辦國評分的公平性?

根據以上各點,你幾乎無可避免的需要自己國家的人來改自己國家選手的考卷,但這樣一來,分數的公平性就會成為問題,難保有國家會在改自己選手考卷時放水

於是有了成績協調機制

詳細的狀況如下:

l 主辦國會組成一組協調員(Coordinator),這通常由資深 IMO 成員、各國前國手以及當地的數學老師組成。

l 在領隊入闈,選出當屆的題目後,協調員會在闈場內盡可能蒐集題目的各種不同解法,並且列出部份給分的評分標準(Marking Scheme)。

l 在選手考完後,答案卷會複製一份,然後協調員與該國領隊各拿一份回去閱讀。

l 之後會進入所謂的成績協調過程。在成績協調時,每一國的領隊、副領隊與最多兩位觀察員可以進入協調會場,向協調員解釋選手的作答過程。必要時,協調員可以要求領隊提供逐字翻譯答案卷。

l 接下來領隊方跟協調員方會各自根據對答案卷的了解,依據評分標準給出該選手應得的分數。如果雙方給出的分數一致,就雙方簽名畫押,將分數送至大會。如果分數不一致,就會繼續進行協調。在最嚴峻的狀況下,協調員與隊伍可能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這時候就會送交領隊會議,由全世界領隊投票決定該選手的分數。

如各位所見,以上的成績協調是個非常浩大且曠日廢時的過程,牽涉到答案卷的閱讀、理解、翻譯、溝通以及協商。事實上,在選手兩天的考試之後,要花三天去做成績協商。

補解

而以上甚至還沒考慮到「如果考生的答題方式完全不在評分標準上」的狀況。如《比滿分金牌還拿達成的隱藏成就》中所述,選手是有可能給出一個跟官方解答完全不一樣的解法的,那這時候該怎麼給分?

舉例來說,假設官方解答有三個步驟,做出第1步給2分,作出第2步給4分,做完第3步給7分。那如果有個選手「做出了第1步,然後試圖證明其實可以不需要第2步就能得出第3步,但後面這個過程有瑕疵」,請問這該給幾分?

這其中還牽涉到你要真的向協調員證明「對,是真的可以完全繞過第2步就得出第3步」,來爭取不去扣沒做出第2步的分數。所以各國一般而言都會由前國手擔任觀察員,做以上這個我們所謂「補解」的動作,也就是要證明「這個選手的作法是確實可以解完整道題目的,他只是還沒有把這個做法做完而已,因此應該給予部分分數」。

總而言之,這絕對不是一個「對:滿分,錯:零分」這麼單純的閱卷過程。

IMO 考試可以請老師自己估狗哦

以下就以筆者在 2018 年 IMO 擔任觀察員的親身經歷,來說明這是多麼血汗的一個過程。該年的第六題是一道幾何題,題目如下:

這一題有相當精簡的證明方式,如當年度台灣隊國手王師宇的做法。然而今天的主角不是王選手,而是同年隊上的另一位鄭容濤國手。這是一位幾何能力非常強,近乎幾何百科全書的國手。

還記得前面說過,IMO 允許選手引用任何可以找到的既有結果嗎?這位鄭選手使用了一個叫做「完美六邊形」的高等工具,而對於其相關性質,他寫了這一句:

「網路上搜尋完美六邊形點進第一個」

我沒有唬爛,他真的是這樣寫的。而他也沒有唬爛,你如果現在 google 搜尋關鍵字「完美六邊形」,第一個跳出來的,你會搜到在百度文庫上的一份完美六邊形講義

一份中文講義。

然後,就悲劇了。

照片由作者提供

當年度的協調員對這個高等工具完全不熟,對應的中文自然也是完全看不懂,所以我被要求給出逐字翻譯(如上圖中的藍字),那份講義中對應的部分自然也得翻成英文。

於是我就變成以下這個樣子了: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最後跟大家報告一下:今年由於疫情關係,原本預計七月於聖彼得堡舉辦的 IMO,改為 9/20-9/28 各國於各國設立的考試中心同步舉辦,台灣國手們也會在台灣某個神祕的地方為國爭光。雖然考試改為遠距,但成績協調的過程還是跑不掉的。究竟會不會重現上圖中的盛況(?)呢?個人是希望不要啦...

考試時間是 9/21 與 9/22 兩天,因此如果一切順利,今年的六道題目會在 9/23 公布,敬請各位密切關注!

[1] 觀察員又再細分為領隊觀察員(Observer A)、副領隊觀察員(Observer B)與選手觀察員(Observer C),取決於他在賽事過程中是跟著哪一個人一起跑,領隊觀察員就是跟著領隊行動,依此類推。

[2] 正確地說是只要領隊會議允許的語言都可以寫,之前就曾經發生過考生在考試中提問說可不可以用XXX語言來寫,領隊會議當場開會,確定有人可以讀得懂該語言後就准了。

作者簡介

高竹嵐-現職交通大學統計所助理教授,台灣合唱、阿卡貝拉與音樂劇作曲家、桌遊測試師與設計師、桌遊代理商新天鵝堡特約翻譯。參與作品有厄夜魔堡、調香師、數感傳奇、時光當鋪、醫藥先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