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忽視:絕不要忽視霸凌,忽視霸凌會讓事情惡化。
不報復:不要用肢體報復(如:「打回去」)做為解決方式。
未成年者遭受網路霸凌,請務必告知父母。
留存證據,告知校方或報警。
求助政府反霸凌專線&網路霸凌專線。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線:0800-200-885
由於網路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往往不用表明身分,僅靠一個名稱,即通行整個網路。也因此,這類型的網路使用者藉由網路的此一特性,會展現出與日常生活不同的型態。常見的網絡霸凌方法有:
重複並且不斷地對其他網民使用言語暴力。
重複並且不斷地對特定網民或網絡群體進行杯葛。
模仿特定網民外表及行為特徵,並且加以羞辱。
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爆料」,但是有時受害者也會公布加害者之個人資料藉以自我保護,由於牽涉言論自由,犯罪加害者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俗稱「P圖」。
重複並且不斷地在論壇中以言語用發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
重複並且不斷地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 稱為關係霸凌。
使用不同的帳戶及身份攻擊同一名受害人,導致受害人誤以為很多人討厭及攻擊他。
匿名誹謗。
網路因有匿名性,有人因此變的大膽,四處罵人,傳遞不實的照片。要做上述這些動作前請再想想您是要負法律責任。
思考一下河內塔的規律。
參考網頁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