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產生主要是因為物體的振動,物體振動會產生一種波,稱為「聲波」。我們聽見的聲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 ,可以藉由空氣或其他物質向外傳送出去 ,傳到聽覺系統
聲音三要素 為聲音的音調、響度及音色 ,他們分別決定聲音的高低(頻率)、聲音的大小(振福)及聲音的特色(波形)
聲音的取樣是在單位時間內,將聲音切割成數個時間間隔相等的樣本,在某段時間對聲音取樣的次數,例如 MP3 檔的取樣頻率為 44,100Hz(最常見),代表每秒取樣 44,100 次。 ;取樣頻率越低,數位化後的聲音失真越嚴重。(X軸單位長變細)
線是由點組合而成的,描繪越多點越準確,九年級的拋物線描會用5點才能畫出鶵形,越多點越精確
取自康軒三上課本第17頁
聲音的量化是將樣本振幅高度切割成相等間隔,再以特定的位元數來記錄代表振幅高度的數值,這個特定的位元數,稱為樣本大小(或量化解析度)。當樣本大小為 3 位元時,最多只能記錄 8(23)種變化,無法將聲音細膩的部分精準地呈現出來;若樣本大小為 16 位元,則可記錄高達 65,536(216)種變化。可見樣本大小越大,越能讓聲音接近原音重現,樣本大小越小,聲音失真的情況就會越嚴重。
1位元只有高跟低兩種高度,2位元有四種高度。(Y軸單位長變細)
分成單音(Mono)及立體聲(Stereo, 兩聲道)
1.單音(單聲道):聲音都儲存在同一聲道中
2.立體聲(雙聲道):聲音儲存成兩個聲道中,能提供更豐富和逼真的音頻。
音頻檔案大小 (未經壓縮)= 取樣頻率 × 取樣解像度 ×聲道數×秒數 舉例說,若一長十秒、未經壓縮的立體聲檔 未經壓縮的立體聲(雙聲道)檔 案的取樣頻率為 44.1 kHz,取樣解像度為 16 位元,則其檔案大小是: 44,100 Hz × 16 位元 × 2 × 10 秒 =14,112,000 位元 =1,764,000 位元組 =1.68 MB
常見的聲音格式有MIDI、WAV、MP3等
1.MIDI格式:是一種電子樂器的數位化標準。聽一聽電子合成樂的效果 龍貓 喜多朗
2.WAV格式:無失真格式 ,通常檔案比較大。黃昏
3.MP3格式:有失真格式,有損檔案格式是基於聲學心理學的模型,除去人類很難或根本聽不到的聲音,例如:一個音量很高的聲音後面緊跟著一個音量很低的聲音 。黃昏
線上錄音產生QRCODE (請給予班級或某位同學🤩會考🎉祝福)
⚓QR code解析網站
參考網址:
https://www.videostar.com/2019/05/24/201905-3-3/
https://sites.google.com/site/gaoerzixunke/ke-cheng/ch2-dian-nao-ji-ben-yuan-li/2-2wen-zi-shu-wei-hu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