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學微型經濟實例—

結合社會創新精神的微型經濟

2020/03/30|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蒙特梭利中學的「微型經濟課」,並不是要教孩子「如何賺錢」,而是在他們體驗經濟活動運作中的「身分與職責」之中,培養他們對於個人及群體的責任感、獨立性與團隊合作等。因此,對學校而言,微型經濟課程的主題可以是多元的,而非侷限於特定職業或是場域之中。(推薦閱讀,了解更多微型經濟課程案例:丹佛蒙特梭利中學—微型經濟實例:風車咖啡館赫胥中學農場學習筆記—微型經濟

 

在美國哈德森蒙特梭利學校(Hudson Montessori School)的國中部,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四種不同類型的微型經濟活動

學生會依照個人興趣「申請」相關主題的專案課程。過程就像應徵面試工作一樣,哈德森的教師也曾教過學生如何撰寫個人履歷,在爬梳個人的興趣與天賦中經驗社會。

 

在四種主題專案裡,學生會擔任不同「經理」職位:管理經理、財務經理、行銷經理及生產經理。擔任經理職的學生負責統籌該組工作內容。在每周一早上,學校也規劃出一段時間,讓各部門齊聚開會,討論各組進度或運作上遇到的問題。例如生產部門會告訴大家:「目前的整體微型經濟商店的生產狀況如何?我們是不是能再開發生產其他產品?」。學校教師也會依據自身專業提供學生協助,教師凱莉・雷德(Kelly Ladd)舉例提及,校長就曾幫助財務部門的同學,教導他們如何記錄財務報表、如何使用 Excel 來計算財務問題。

 

學生在微型經濟專案中會擔任不同職位與角色,並將面對與學習不同的決策問題,如何整合團隊的資源與意見,會是這段過程中很可貴的學習經驗。

在這四項主題中,「服務」(Service)是裡面性質最特別的一項,它相對其他主題的「經濟」意味沒有那麼高。教師亞當・雷德(Adam Ladd) 說,這一個微型經濟的活動並不是要來賺錢,反而是其他專案所得到的回饋投入至服務這項專案中。

 

選擇參與「服務」的學生會發想回饋當地社區的活動。亞當向我們分享到,哈德森國中部學生會到小學部陪伴及教導低年級的學童閱讀;也為當地的兒童醫院訓練一隻能夠陪伴兒童的狗狗。

 

「服務」專案以回饋社區為本,但對中學生而言,社區不只限於哈德森學校鄰近的區域,反倒會隨著他們的經驗,將「社區」概念的逐漸擴大—從學校、社區到城鎮、州市、國家,甚至其他國家及全人類社會。

 

亞當提到一個例子,他們的學生正在發起一項計畫是,與政府機構合作幫助當地的難民兒童,提供他們裝有教育及衛生用品的背包,以協助他們面對身處異地的處境。發起計畫的學生預計在學校裡發起募款活動,徵集相關物資,他們也在一場紐約市的「青少年影響論壇」上提案該活動,並與一位具有非營利活動及移民整合經驗的專家配對為導師,這位專家將會在學生實踐專案的過程中提供更多專業引導。


這項「服務」專案延伸微型經濟本身,帶給了青少年「社會創業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

「社會創新精神是結合企業、社會投入與社會服務的一項創新方法。」

「創新」與「社會投入」呼應蒙特梭利教育本身,相信孩子藉由此多元的學習與工作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creativity)及創新力(innovation),並且能夠看見自身社群的需求,進一步自我貢獻其中。對蒙特梭利博士而言,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學習各方面的獨立—其中「經濟獨立」這項,並非是要讓孩子學會賺錢的技能,而是助其了解及體驗在社會之中各司其職的意義,以及「工作」本身所能帶給人們的價值。

「工作本身遠比工作種類來得重要,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們必須了解,任何一種工作都有其存在價值,不管是勞力或腦力的工作,能成為別人的工作夥伴,並對工作性質有透徹了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瑪麗亞.蒙特梭利《從兒童邁向青春期》

在微型經濟課程中,學生體驗金錢對於當今社會運作的意義,但同時也將會了解賺錢或許並不是商業與企業所存在的唯一意義,這些存於社會中的組織,也能助於全人類擁有更良好的生活。哈德森的學校校長曾寫下這麼一段話

「一個具有社創精神的學生,會是個有創意力也有計畫力的人;會是個能夠團結合作但也有自主權的人;以及一個知道廣大世界如何運作,但能將那些原則帶回運用於自身社群(home town)的人。」

當我們帶著孩子學習廣袤的社會運作關係,帶著他們一步步從自身熟悉的環境踏入更寬廣的社群之中時,他們會更能認識自己當前所處在的位置為何,而自己的角色是什麼,進而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自我的價值,因而能夠適應於當前瞬息變化的世界之中。


參考資料:

推薦閱讀

蒙特梭利認為我們需要良好的外在環境,幫助兒童熟練已經有的內在能力

蒙特梭利教育鼓勵且支持孩子嘗試,藉由獨特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自發性,並且相信每個生命都是獨特且具有無可限量的潛能

我們的生活不容易預測,當台灣教育部期望學校教導學生媒體識別能力之時,學校教師要如何面對混亂不一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