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孩子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 

以蒙特梭利中學的課程 x-terms 為例

2019/03/25 │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圖片來源:pixabay   

21 世紀我們已經見到許多上一代無從想像的新型職業,若問現在的孩子以後長大想做什麼,可能已經越來越少人回答:「總統、醫生、老師」,最多的答案很可能是:「我以後要當 YouTuber !」但 YouTuber 卻是過去我們從未想像過的職業類型。


這是因為我們現在身處於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面向都快速發展的世界,它帶給我們許多無從想像與預測的變化。也因此,越來越多父母與教育工作者都在問,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培育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適應」未來社會?


這道關於「適應性」的問題,早在上個世紀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就已注意到了,她提到:

適應性 (Adaptability) —是最重要的一項能力。

因為世界一直進步,正不斷地開創出新的職業,於此同時那些傳統的職業類型也正在逐漸地消失與改變。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很直接且清楚地點出來外在社會的現況以及問題,而職業類型的更迭只是其中一例。對蒙特梭利而言,培育出一位擁有專才而能勝任某項職業的孩子更不是教育的重點,在專業能力、學科知識之上的,是「適應力」。因此,身為父母或教師應當做的是改變自己的目光焦點,去看見孩子內在的潛能,那些在孩子心中閃耀著光芒的能量正是他們未來能夠存在、適應且茁壯的關鍵。


一所蒙特梭利中學教師在精神層次上已採取這樣的觀點與青少年一同工作。但在實踐面向呢?校方如何透過課程達到這個目標? X-Terms 或許可以做為答案之一。


X-terms 是蒙特梭利中學學生自主的課程活動,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並組成小組,在成年人(教師或其他領域專家)被動引導下自行規劃與執行。以美國俄亥俄州的蒙特梭利中學(Montessori High School at University Cycle, MHS) 為例,在每一學年末有為期兩週的時間讓學生去發想與實踐這項專題活動。

X  意味著「體驗」(experiential)

在 X-terms 課程中,學生藉由自主的體驗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一開始,學生各自拋出有興趣的題目,主題包羅萬象:極限運動、音樂製作、宇宙探索、網站架設、烹飪、服設等各種想得到與想不到的題目。接著教師協助他們收斂主題,讓不同教室空間成為各主題的孵化器,有興趣的學生們在裡頭對話討論,彼此交換想法後可讓主題更明確,也幫助學生確定是否為自己有意願且興趣參與的。接著,他們需要找到一位成年人擔任這項 X-terms 的顧問,學生會向顧問提出他們的計畫,這包含了在沒有經費限制的狀況下他們期待可以做到的;以及在預算之內,可以完成的內容。若他們需要更多經費,那麼他們必須向校方或家長舉辦相關募款活動。最後,他們便會開始實際執行這項 X-terms 。


對這群中學生而言, X-terms 提供了他們機會去發想及創作,同時也培養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此外,他們經歷了真實世界會遇到的情況(提案被顧問退回或是缺乏資金等),如何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都將考驗著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述所提及的知識或技能,其實總結就如同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所說的「適應力」-孩子遇到問題、識別問題、與問題共處而後找到解方,這正是在 X-terms 裡他們所經驗的。X-terms 的意義不在於學生們到底完成哪些主題,而是這個體驗的過程已經讓孩子們是受到「賦權」 (empowerment) 的,他們會成為一位真正的自學者,藉由自己內在想解決問題、完成一項專題的動機,持續不斷地朝目標執行。


當他們離開學校,從青少年階段步入成年期時,便已長出足夠的自信與能力因應將來社會的變動與考驗。Google 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曾說,蒙特梭利教育讓他成為是「自主學習,對世界有所好奇,進而去完成一些不一樣的事情」。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蒙特梭利帶給孩子的便是鼓勵與支持他們去嘗試,藉由它獨特的教學方式培養出孩子的自發性,並且相信每個生命都是獨特且具有無可限量的潛能。


參考資源

推薦閱讀

相較於高比例的玩樂性活動,蒙特梭利學校更重視的是旅行能帶給學生的成長

蒙特梭利教師艾莉森・萊德進行過一項研究,指出傳統教育與蒙特梭利教育其實與兩種不同世界觀 (worldview) 息息相關

我們的生活不容易預測,當台灣教育部期望學校教導學生媒體識別能力之時,學校教師要如何面對混亂不一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