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王文華:入門3招,寫作不頭痛<<親子天下>>作者: 育樂國小老師 王文華

1.先講再寫,作文變輕鬆。 2.練習自我提問,文章變具體。 3.玩中學觀察,情感變豐富。

第一招 先講再寫,作文變輕鬆

當老師這麼多年,我知道要打破「作文很難」的第一步就是──告訴孩子,作文就是文字在排隊,一個字一個字把它們排起來,就完成啦!

關鍵在於孩子們很早就被教怕了。大人總是把寫作當成大事,苦口婆心的告訴孩子:寫作文要注意起承轉合,要把段落結構想好,要記得用什麼開頭、如何結尾。

首先,想讓孩子寫得清楚有條理,先得讓他把要寫的內容講得清楚有條理。

講話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講得清楚,寫出來就不會含糊。

寫作前先講一遍,等於先在腦中打過一遍草稿。

有人習慣讓孩子在稿紙上打草稿,批改過後再發回去請孩子重謄。這不是不好,但是一來一往,耗費多少精力與時間?

而且,又讓多少孩子怕死了這樣的抄來寫去?

講一遍最簡單!

孩子哪裡講不清楚、太過囉嗦、乾巴巴的不生動,大人可以立即指導;有的孩子講到一半,不知道怎麼接,我們也可以幫忙給提示。

最好的是,孩子在講的時候,他們也在學習哦!他們會看聽眾的反應,如果大家都在笑,他知道這段講得不錯;大家都快打瞌睡了,他也會自動修正。

孩子看完書,常會迫不及待跟人分享,不管你忙不忙,空下五分鐘,讓他們把故事重述一遍。在講的過程中,他們其實已經在吸收好故事的布局、鋪陳、高潮與結尾的手法。

所以囉,常讓孩子講故事、講別人的好文章,無形中也在觀摩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呢!

第二招 練習自我提問,文章變具體

女兒把完成的文章給我看,其中一段這麼寫:

生病的時候,我好難過,媽媽很擔心,立刻過來照顧我,連覺也不睡,直到我的病好了,媽媽才放下心來,真是讓我感動在心。

我看完,先稱讚她能記得媽媽的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但是,文章內容卻乾巴巴。

「你的文章很棒呀,不過,還有些細節要交代好。想一想,你這回生病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這次感冒,我一直發燒,全身發燙,肚子裡好像有個暖暖包,一直冒汗,頭髮都溼溼的。媽媽餵我喝牛奶,我還吐在她身上。」

「肚子裡有個暖暖包,這個譬喻很優。那,你怎麼知道媽媽擔心你?」

「知道呀,她平常晚上要上課,我生病時,她特別請假陪我,不斷的幫我量體溫。如果溫度降了一點,她就笑;溫度升上去,她就皺著眉頭。」

「嗯,這樣就把媽媽擔心的樣子講出來了。看媽媽這麼擔心,你有什麼感覺?」

「雖然身體不舒服,可是卻覺得很溫暖,因為不管我多難過,都有媽媽陪在身邊。」

「對啦,愛不是掛在嘴巴上,能把小地方寫出來,就很具體囉。你照這樣去改吧!」

女兒笑著點點頭,回房改稿去。

寫文章要具體,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

很多孩子初寫作文,即使面對熟悉的人物、事情,他們也覺得沒什麼好寫。即使寫出來,往往也是千篇一律,感動不了自己,更感動不了別人。

具體功夫不難學,因為學校的寫作都是先從「自已發生過的事」寫起,這些事情看得見、摸得著,只是小朋友常被作文給嚇著了,一提筆就忘個精光。

孩子初學寫作,就像學騎腳踏車,需要大人幫忙扶一把、帶一下,只要蹬得順了,大人就可以放手。

家長指導時,要順著孩子文章的思路提出問題,指出他不夠具體的地方。

比如,他寫到九族文化村玩幽浮歷險:

我發現九族文化村裡的「幽浮歷險」比較矮,六福村裡的「急速下降」比較高,感覺卻是一模一樣,那種既緊張又害怕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那股緊張的心情又從我心中湧上來。

問問孩子,當他既緊張又害怕時,有什麼動作?

九族的幽浮歷險比較矮,坐在頂端時,想到了什麼?

當急速下降時,心裡想什麼?做了什麼動作?下來之後呢?

跟著孩子的思路提問,幫他填補空洞的毛病,孩子漸漸就會明白:「原來這樣寫就是具體,不難嘛,都是我自己經歷過的事嘛!」

「提問」多練習幾次後,轉而要求孩子自我提問。只要懂得自我提問,自己找出文章不具體、太空洞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掌握「具體」的要求了。

第三招 玩中學觀察,情感變豐富

上述女兒那篇文章,開頭就是:

我的媽媽身材微胖,頭髮捲捲的,她很幽默,笑起來有兩個酒渦,罵人的時候,跟獅子一樣兇。

我說:「媽媽的長相寫得不錯,個性觀察不夠。」

「觀察不夠?」

「你不能光說媽媽幽默,要從日常生活裡,找出媽媽什麼地方幽默,才能精準寫出她的個性。」

她想了想,想到兩件事:

「媽媽很愛講笑話,跟她學書法的學生都要保持安靜,但是她自己都忍不住,一直講笑話,害得小朋友都在喊:『老師,你安靜點啦,我們的字都在跳舞了。』」

「這點好,那還有呢?」

「媽媽的朋友很多,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大家都喜歡她。」

「這樣太空洞了,你有沒有發現朋友為什麼喜歡她?」

「媽媽很會玩遊戲,阿姨們的孩子都喜歡找她玩桌上遊戲。她玩的時候比小朋友還認真,笑得比大家誇張。」

能從生活小事裡觀察,找出特點來,就能強化人物的個性。

這種觀察力,是寫作的第三項修練。

小朋友最好奇了,原本就有敏銳的觀察力。

我們家女兒小時候,光盯著螞蟻搬家就可以看好幾小時。每天都忙著問:「那是什麼?這是什麼?」

趁著孩子的黃金童年帶他出去走走,從遊戲中,練就觀察力。

帶孩子到公園,請他們找出三片最美的葉子,練習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這三片葉子的特徵,看看誰說得好。

走入林子裡,用耳朵聆聽,現在林子裡有幾種鳥兒在歌唱,學一學,這些鳥兒的歌聲怎麼叫?想一想,牠們可能在說什麼話?

鼓勵孩子問「為什麼」,當他們這麼問時,表示他們有在觀察。

記得有一年搭船遊漓江,漓江是百里畫廊,兩岸各是奇石怪岩,女兒問:「這裡的山怎麼會這麼怪又這麼美?」

我知道答案,但我覺得讓她自己找比較有趣。

去銀子岩溶洞時,她發現了:「這裡的山都是石頭山,石頭被日曬雨淋,最後才能雕出這種奇形怪狀來。」

我讓她繼續往下想:「如果一直日曬雨淋下去呢?」

「那最後山會愈來愈小,最後就……」她大叫:「不見了?」

我笑著點點頭:「別擔心,那大概要再一萬年,那時你已經成了王老奶奶了。」

能分辨出不同物品間的差異,是觀察,也是寫作。

能擁有豐富纖細的自然體驗,是觀察,也是寫作。法布爾、杜瑞爾這些自然作家都是從小觀察宇宙萬物,進而擁有一枝好筆。我們帶孩子學寫作,也可以從這裡下手。

寫作教學、幫助學生在寫作上得到更高成就的教學策略:

  1. 教師以正面的態度跟學生討論其作文的內容,以及為何得到這樣的分數。經常與教師討論作文的學生,表現比很少或從來不跟教師討論的學生好。

  2. 學生把作品保存在一本合集裡,可以看出自己的進步。

  3. 構思練習:至少每1-2週構思一篇文章。

  4. 大聲朗讀自己的日誌,孩子在朗讀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問題主動修正訂正學習。也可分成小組讀給小組組員聽。

  5. 讓學生練習修改彼此的文章,有助於學生的閱讀能力。適時提問: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作者的表達好嗎?怎樣寫可以表達得更好呢?去理解作者的本意及動機。

  6. 有思想的寫作應該要提出自己的觀點,或是採用別人的觀點,或是採用別人的觀點、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

  7. 出題目時要考慮到學生有機會連結到課堂上新學到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經驗或是過去已經學過的知識。

  8. 要求學生練習將課堂上學到的新知,用自己的語言,傳授給別人。

  9. 用開放性的問句做為文章的起頭(例如:我如何看待廢除死刑?),讓學生根據這句話寫出一篇短文,文章要有清楚的結論以及支持該給結論的種種細節證據。

  10. 讓學生角色扮演,從不熟悉的觀點出發來做論述,例如(我是小狗、我認為…)、(我是外星人、我認為…)

  11. 選一些科目領域的重要文章,讓學生研讀並練習寫摘要。

  12. 編造一個衝突或困難發生的場景,讓學生想像,他們若是處在這面的情況下,要如何達成共識或解決衝突。

作業

  1. 重寫故事、經典文學的最後一章或結局。鼓勵學生盡量在故事中使用對話。

  2. 讓學生決定一件自己專長的事,然後針對沒有這方面專長的讀者,寫一篇文章介紹這件事,寫寫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知識、觀點等。

  3. 題目(我的房間)應改成:為一個沒見過你房間的同學,描述一下你的房間。你的描述當中,應該包括足夠的細節,這樣當你的同學讀到侚的作文時,他可以想像出你喜什麼、你的興趣是什麼、什麼東西對你最重要。事實上,從閱讀與描述中,一個熟悉你的同學,應該可以猜到這篇文章寫的是你的房間。作文完成以後,會貼在教室後面讓全班同學看,並讓大家猜猜這是誰的房間。

有效的讀寫教育

  1. 讓學生知道自己為什麼得到這樣的成績。

  2. 學生被鼓勵重寫、編輯、改善自己的作品,以獲得更好的成績。

  3. 下筆前有機會思考自己想寫什麼,跟教師討論、或跟其他同學腦力激盪,練習預寫或自由寫作。

  4. 學期結束後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進少了,哪些方面待加強。

  5. 讓學生熱愛閱讀、並為寫作感到興奮。

  6. 學生有機會打草稿、並與教師討論修改。

  7. 給學生的評語指出文章的優缺點,不只是抓錯字。

  8. 教師提出對於文章風格、思想組織的具體建議。

  9. 學生在課堂上讀彼此的文章,練習編輯,抓出對方的錯誤並互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