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文 化 樂 學 學 暑期工作坊
學生用英文向外國藝術家介紹當天社區巡禮路線
介紹伯公亭方位意義
大成國小校長介紹傳統化胎式土地公
傳統化胎式土地公前方有一個方形水泥供桌
學生以英文介紹伯公廟附近水文與農村生活
校長與學生分享客庄成長記憶
學生觀察有別於涼亭式的伯公廟
學生與藝術家一同感謝伯公的照顧
[ 定格動畫課程 ] stop motion animation
在這堂定格動畫的課程中,學生學習繪製簡單的分鏡表,畫出自己創造的人物,並用黏土製作角色,將故事動畫使用手機鏡頭完成動畫製作,將完成的影片配上音樂通過藍牙、電子郵件等方式發送到電腦上呈現並分享彼此創作的動機及心得。
老師示範
開始學習使用合成效果器製作配樂
兩兩一組試試看
黏土角色塑形與定格畫拍攝
(互動遊戲)進行單字遊戲,加深印象
示範如何製作特殊效果視覺圖像
自創視覺效果豐富的背景
成品
[ 學生動畫成果 ]
Amy
Robin
Vlcky
Jojo
[ 數位影像課程 ] 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
以希臘神話中想像的動物”奇美拉”,作為創作主題,進行集體雕塑。
介紹西方文化中的奇美拉故事與其背景,並利用紙張進行奇美拉的創作,下午團體雕塑的創作時間,透過教師引導利用在地文化元素(可以是動物、植物、物體或神靈)創造一個想像的混合生物 ; 並透過3D列印來制作這個雕塑的副本,然後由每個學生在第二天課程中進行折疊,進而制作自己原件的覆制品。
以電子繪本的方式,介紹希臘神話裡奇美拉的故事
網路上尋找素材並列印出來,裁剪後拼貼完成平面的作品
自行想像組合一個平面的奇美拉
裁剪後拼貼完成平面的作品
製作卡榫,將打散的部份重組,讓學童嘗試組成各種不同樣貌的奇美拉
學生立體作品
學生立體作品
學生運用自己的身體融合為奇美拉作品
學童們分組後,用肢體作出不同姿勢,並由Teacher Chiehsen掃描進3D軟體建模
用身體推疊-不同面向
用身體推疊-不同面向
用身體推疊-不同面向
透過軟體agisoft metashape將照片變成數位的檔案,並利用Blender創建3D模型
建模
[ 學生奇美拉設計圖 ]
[ 公眾反應及學生回饋 ]
[ 學生回饋 ]
Vickey
我很喜歡玩黏土,Teacher Ross教我們怎麼用手機拍想說的故事,然後用黏土一格一格拍出來,然後加上自己用機器做的音樂還有油加顏料的背景,我玩得很開心。
Leon
在玩定格動畫的時候,老師教我們怎麼先畫出故事劇本,我用手機拍了三百多張圖片,老師會在旁邊跟我討論哪裡可以怎麼做更好,做出來的作品我很喜歡。
Domi
上課前學校老師教我用英文介紹伯公,介紹給外國老師的時候,我有點緊張,但是講完以後大家都說我很棒,老師教我們定格動畫的時候讓我們用機器做音樂和背景,我覺得很好玩,老師不會對我們生氣,一直陪我們玩,剪奇美拉要用很多耐心,有時候覺得不想剪,老師會在旁邊陪我,完成後覺得很酷。
美 感 教 育 創 發 工 作 計 畫 藝術家駐校
為延續學生學習效益,後續以美感教育與創發工作坊方式,持續邀請藝術家王彥臻透過美感課程設計及課後教學延續發展,讓學生們能夠在平面、立體和數位之間進行實驗,利用在地文化元素與校園環境素材一起玩美藝術。
轉化校園藝術品
學校教師共同增能學習
學校教師共同備課
新媒體藝術與全英語課程結合,帶進偏遠地區學校,讓學童在學校課程外能藉由工作坊的教學打開新視野,課程中與外國藝術家進行互動,透過藝術課程進行沉浸式雙語學習,課堂進行前,學童會用簡易的英文介紹潮州新埤鄉打鐵村的客家文物和特殊的伯公廟地方文化。 另一方面,該校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一起參與,也能對將來自身教學擴充新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