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傳音系長年至外縣市各級學校,落實傳統音樂體驗活動,與中小學共享高教的藝術教育資源。期待透過多次、多種傳統音樂的接觸,能讓中小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聲響的刺激,藉以建立豐富多元的聽覺美感經驗。
「藝術深化體驗計畫」共分有「點狀深入-駐校教學」與「帶狀交流-藝術下鄉」兩種類型。其中,「點狀深入-駐校教學」是透過指派、遴選優秀高年級南北管人才,於2019年三月至七月間,深入中小學學校開設長期課程,培養學生實際學習音樂操作技藝;課程包括樂器認識、彈奏、樂譜辨識、唱唸等。
另在「帶狀交流-藝術下鄉」部分,則經由師長帶隊,與數個學校、地方音樂團體、館閣等接洽,串連成數天行程,帶領大學生以班為單位,前往進行移地教學與交流。期讓學生們可以學以致用,並在生活場域、臺灣實地環境中,同時啟發對傳統音樂與生活、地方人文、生命故事的緊密連結。
「帶狀交流-藝術下鄉」計畫於三月至四月,集結師生助教共50人次,前往新北市二重國中,以及鹿港、雲嘉南地區,包括嘉義民和國中、彰化鹿港國中、慶和軒、集雅軒、汾雅齋、南聲社、聚英社等學校與館閣。出訪與各學校、單位交流,並邀約回訪到北藝大再次進行系所參訪與回饋,再與本系所其他學生切磋音樂技藝。使大學生了解音樂脈絡從何而來,未來能夠與何種在地文化相連結,更進一步觀察到活生生的音樂流變,與學院教學之差異,對於自身所處時代,能夠如何創新。
北藝大傳音系「點狀深入-駐校教學與教學講座」授課師資與學校分別為:
**駐校教學 A 內壢國中 授課老師:楊晴儀(北藝大傳音系大學部畢業,曾任國中教師,目前為傳音系碩士班在校生。)
**駐校教學 B 內湖高中 授課老師:金玉琦(北藝大傳音系畢業,主修南管樂。目前於臺灣大學文學院修讀博士。曾參與各種南管樂演出,現從事廣播節目主持工作,推廣藝術文化相關活動。曾榮獲101年廣播金鐘獎企劃編撰獎,同時入圍音效獎,並於102年再度入圍企劃編撰獎,105年雙料入圍非流行音樂節目及主持人獎。)
**駐校教學 C 八堵國小 授課老師:吳千卉(傳音系校友,北藝大兼任講師、漢陽劇團團員。)
**教學講座 D 鹿港國中 授課老師:黃瑤慧老師(傳音系校友,專任教師)與學生劉冠伶、林家儀、祝伊騂、李季謙、劉冠柔、劉士聞。
**駐校教學 E 南崁高中 授課老師:陳又華(北藝大傳音系大學與碩士班畢業、漢陽北管劇團藝生。)
計畫實施特色與影響效益:
1. 舉辦台灣第一次青少年南管音樂會。
2. 推廣傳統音樂觀眾近3000人次。
3. 連結在地學子與民間社團。
4. 培養大學生巡迴展演與示範講解兼演出能力。
5. 提高系友日後就業機會。
6. 與各地年輕館閣成員切磋,砥礪自己。
7. 熟悉中小學校園生態、教學現場與班級經營。
8. 學習如何在有限時間之內,精要地介紹傳統音樂文化。
9. 實習舉辦大型傳統音樂交流演出。
大眾傳播媒體及關係人相關反應或評價
1. 綜述本校師生感想:能夠到中南部實地交流,是很難得的經驗。但時間太短了,很難在一節課裡面介紹完全部的傳統音樂,不過也學到如何濃縮精華與重點表達。兩天行程去那麼多地方雖然很累,但是為了經濟效益,只好打起精神趕場。即使師生常常累得在車上一片睡倒,一抵達交流場地馬上熱力四射,拿出專業說學逗唱,就是為了讓中學生喜歡上傳統音樂。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真的很短暫,大學生必須卯足力氣,說故事、講笑話、拿出樂器最厲害的演奏唱技巧,才能抓住他們的心。在推廣交流的行程中,也感受到館閣長輩對晚輩的疼愛,看到學校沒有的傳統音樂榮景,他們的信仰真的很虔誠,很令年輕人感動。此外,北藝大學生的演奏,節奏和音準都比較精準,但是中南部民間的演奏方式比較有生命力,展現了不同的美,這也是透過交流與推廣才能體會到的珍貴經驗。
2. 綜述實施教育推廣課程對象學校之師生之感想:
即將失傳的台灣國寶,傳統音樂—北管樂,在北藝大「傳統音樂藝術新鮮人」的體驗課程,有千位學生受益於學習傳統音樂,實在太幸福了。當學生不了解傳統音樂時,常會覺得廟會的音樂吵雜或者不習慣,但當學生上完課、體驗後,每一位孩子都紛紛表示,這種音樂我知道我聽過;那種認同感,使第一線的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鼓舞。透過課程理解這些音樂的珍貴,因為必須透過師生之間口傳才能留世,這是百年的傳統,更是台灣經典的保存,因此師生皆珍惜這些機會。原本較師擔心孩子們對傳統樂器有距離,而學習意願低。但在本校師生專業又風趣的帶領下,每班參與孩子都興致盎然,尤其說到陣頭音樂,孩子們更覺親切。原來的擔心還真是多餘了。
3. 綜述觀眾(多為家長與地方愛樂人士)感想:
孩子們從一學期的傳統音樂課,學到很好的節奏感、合奏能力、團隊精神、領導與臨機應變的能力。希望以後北管音樂社團可以自力更生,可以有自己的傳統樂器和師資。中學生有課業壓力,但是演奏傳統音樂可以讓他們放鬆,所以還是每周準時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