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傳音系長年至外縣市各級學校,落實傳統音樂體驗活動,與國、高中及小學各級學校能共享高教的藝術教育資源。期待透過多次、多種傳統音樂的接觸,能讓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聲響的刺激,藉以建立豐富多元的聽覺美感經驗。
本年度「藝術美感教育校園計畫」規劃有「傳統音樂講座」與「傳統音樂夏令營」兩種活動類型。「傳統音樂講座」的短暫課程內容,讓莘莘學子對傳統音樂有初步了解並有機會實地接觸到樂器;「傳統音樂夏令營」較多的課程規劃,讓學生有扎實的樂器認識、樂譜辨識、唱唸與進行教學成果呈現。
執行對象為新北市八里國小(16堂,1堂25分鐘),由本系專任教師、碩士班畢業校友與碩士班學生組成師資群,對前來本校參訪的八里國小4個班級六年級生,安排有琵琶、南管樂、北管樂與甘美朗等4項傳統音樂講座或樂器體驗課程,讓國小學童對傳統音樂有初步認識與接觸。
執行學校為南投明潭國中(24堂,1堂50分鐘),該校隸屬南投縣偏鄉學校之一,學生個性樸實,三個年級生人數合計約20人,因每年級學生數不多亦不一,無法規劃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內容進行,故安排在暑假期間以校為單位的跨年級生組合,開設夏令營活動密集授課。原規劃由本系專任教師入校以實體操作樂器方式上課,後因疫情之故,經該校積極配合以線上授課方式處理,同時亦調整師資改為本系2位碩士畢業校友擔任。
此次講座配合八里國小校外教學活動時程,每單位課程安排時間為25分鐘,4個班級4項傳統音樂的講座或體驗內容,時靜時動的課程交錯進行、罕見樂器的示範或自行實際操作、以及中場交換教室的迅速流動情形,對國小學童而言似是有趣的遊戲,而要在短暫的時間裡有效吸引學童的視線以進行課程,對授課教師群而言,卻是展現功力的課題與機會。
調整為線上授課,也須調整上課內容,由於學生無法實際操作南北管樂器,授課老師需透過視訊畫面呈現樂器樣貌與授課教材,因此將原以樂器操作為主軸的課程內容改轉換以唱唸為主,同時授課教師亦發揮創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傳統音樂旋律為骨幹音,進行創作填詞或以自有的樂器呈現所學,讓最終的成果發表內容豐富有趣。
在過往的教學經驗中,北管樂是個很需要面對面授課的樂種。線上教學對授課教師而言,是項特別的考驗。授課教師從生活中的北管聲音出發,帶著學生回看北管歷史沿革、北管音樂類型的認識與實作、工尺譜演唱,最後帶著學生將鼓詩與詩詞結合,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呈現。
線上營隊課程,授課教師的簡報必須設計許多問題,讓學生隨時都要思考跟答題,才不會因講述時間太長,讓學生出現「離線」狀態,也可讓他們保持較高的專注力;再來就是實作課程,雖然沒有實際拿到樂器操作,但透過鼓詩的教學及畫面,他們有看到、聽到、會唸,如果未來真有一天拿到實體樂器,相信他們可以很快操作出「一鑼」。
最後在線上呈現的部分,大家齊聚在線上會議室中彩排跟演出,雖然學生不在身邊,但透過螢幕,仍可感覺他們就在眼前一般,而透過鏡頭呈現,一些平常內向的學生,因為不用直接面對觀眾,在表現上變得放得開,也讓授課教師看到不太一樣的學生面相。
先以南投境內鹿谷鄉內湖國小表演南管樂的影片吸引學生目光,接著以簡報搭配播放影片、音樂,及講故事的方式來介紹南管歷史,以樂譜比較示範的方式介紹南管音樂類型,並以工尺譜演唱詩詞、兒歌、唐詩來跟學生們互動,讓學生猜測唱曲內容。
教學時採隨時提問的互動方式,確保學生在另一端有認真聽講,此次教學特別著墨在介紹南管使用的樂器上,讓學生了解呈現時樂器和人聲、表演之間的關係,因線上教學時學生無法實際觸摸與操作樂器,因此在樂器構造及示範演奏方面的介紹比較詳細,並用學生較常見的同類型樂器做比較,另邀請兩位授課教師的學生(目前為北藝大在校生)一同協助示範樂器間合樂出來的效果。
最後呈現請學生以南管譜【棉搭絮】,搭配授課老師預錄的南管琵琶伴奏影片,可以自創肢體動作,或使用其他自己會的樂器,亦或是唱譜搭配道具,如:娃娃、筆、寵物、水果……等,來錄製呈現影片,從課後一位家長線上互動表示,她在學生旁邊一起聽了課堂,覺得這樣的教學很有趣,也讓她了解到南管樂器的有趣之處,而從學生的反饋上來看,在有講故事的南管課堂上及介紹樂器的課堂上最感興趣,而期待之後能實際觸碰到南管樂器。
黃瑤慧老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王依雯老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
目前於中學任教南管與北管課程
梁正一老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
明潭國中代理教師
陳又華老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
新北市立鳳鳴國中與板橋中山國小兼任老師、集思小劇坊團員
劉依緹老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
北藝大音樂系專任助理、集思小劇坊團員
此次八里國小的「傳統音樂講座」活動,係因配合該校辦理校外教學活動時程做規劃,故每單位課程無法安排較多的時間進行,但基於地緣之故,希望日後能從現有「點」的短暫課程結束後,日後得以發展有「線」或「面」的長期傳統音樂推廣暨教育扎根規劃。
為有效進行傳統音樂推廣,本系在活動設計上大多安排一門課程由2位師資擔任(主講者與協助者各1),部分師資為本系碩班畢業校友,從多年協助系上進行傳統音樂推廣的合作裡不難發現,不同師資的搭配會有不同的課程設計與創意,同時也激發系上思考未來辦理類似活動時可行發展的其他樣貌。
2.5明潭國中-成果發表會
2.6明潭國中-成果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