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傳音系長年至外縣市各級學校,落實傳統音樂體驗活動,與國、高中及小學各級學校能共享高教的藝術教育資源。期待透過多次、多種傳統音樂的接觸,能讓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聲響的刺激,藉以建立豐富多元的聽覺美感經驗。
「藝術美感教育校園計畫」共分有「駐校深入教學」與「傳統音樂講座」兩種類型。其中,「駐校深入教學」是經由本系兼任教師帶領畢業校友,於五月至十月間,深入小學學校開設長期課程,培養學生實際學習音樂操作技藝;課程包括樂器認識、操作、樂譜辨識、唱唸等。
另在「傳統音樂講座」部分,則由本系畢業校友前往本系媒合之國高中學校,透過該校教師協調音樂課程或班級導師活動時間,以班級為單位執行1~2小時之南北管音樂講座與樂器操作,讓莘莘學子對傳統音樂有初步了解並有機會實地接觸到南北管樂器,學習操作部分簡易的樂器。
一、「駐校深入教學」執行對象為基隆八堵國小,該校是基隆市第一所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配合學校上課期程以社團活動性質實施,規劃於每期課程結束後有展演呈現,並邀請家長前來觀賞。該校一個年級一個班級,一班人數最多為20人,本年度二期課程各有10與13名學生參與,其中部分學生曾參加該校「森巴鼓」社團課程,故參與學員之節奏感基礎不錯,此校是本系第三年合作之對象,有部分學生持續參加三年,小班持續性地教學方式讓授課教師更能一一了解學生的個別狀況,更能使學生投入北管樂的學習與從中獲得關懷、肯定及愉悅的心情,也期盼透過這些正面能量的印象讓北管傳統音樂能根植於學員心中。
二、「傳統音樂講座」執行對象為台中一中、雙十國中、南崁高中與內壢國中,由各校音樂教師協安排時間,執行為以一堂課為單位之南北管音樂講座(各校活動日期詳如「計畫活動辦理紀錄表」),本年度執行學校為本系第二次合作對象,多以該校一年級班級學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大多數學生為初次接觸南北管音樂,故授課教師在短時間內要完成南或北管樂之記譜、編制與風格等介紹,並為加強學生對該類音樂之印象,施以樂器示範、教學與提供學生進行操作,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有初步了解南北管樂、更在「觸覺」上有親身實際體驗樂器操作的記憶,能增進學生對傳統音樂的了解與啟發其對南北管樂的好奇與學習細胞。
一、駐校深入教學:八堵國小38堂(19場),授課老師:吳千卉老師與陳又華老師。
二、傳統音樂講座:
1.臺中一中18堂(18場)與雙十國中2堂(2場) ,授課老師:金玉琦老師與王依雯老師。
2.南崁高中9堂(9場)與內壢國中22堂(20場),授課老師:王依雯老師與劉依緹老師。
吳千卉老師
陳又華老師
金玉琦老師
王依雯老師
劉依緹老師
一、本系曾與教會與醫院合作,針對銀髮族進行北管樂教學,也曾在學校體制上開設「音樂治療」課程,此次前往八堵國小執行美感計畫之授課教師分享學生回饋內容,發現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的情緒,未來也許可以思考將北管樂應用在其它年齡層之音樂治療發展的可行性。
二、授課教師皆為本系畢業校友,部分為第二年或第三年協助執行之人選,透過與合作學校的教師互動,發現系友教師不斷在原既有專業背景外,會因應學生對象不同(音樂班或非音樂班學生、資優或學習緩慢學生)調整上課進度或授課方式,與參與體驗之學生有良好互動,提升學生在藝術學習與美感教育的接受度。過去此計畫的駐校教學校友亦獲得當地學校認識與協助介紹教職,並持續協助該校發展傳統音樂課程與計畫。
三、駐校對象皆相當珍惜此系列課程資源,地緣相近的學校(臺中一中與雙十國中、南崁高中與內壢國中)也盡可能彼此配合協調課程時段,使教學鐘點與差旅經費等資源皆使用在刀口上。然而在聯繫擬實施教育推廣課程對象之學校時,部分學校的積極與配合度不同,會因為校方上級長官支持度之高低影響媒合結果,也因為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無法拓展更多學校或加強課程內容深度,此為目前計畫執行情形較為可惜之處。
2.3臺中一中:北管記譜教學
2.4臺中一中:北管樂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