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WOW Project
數位音樂跨域人才躍升計畫
計畫主持人|林姿瑩 執行單位|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執行期間|112年5月1日~12月31日
合作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臺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咻樂風樂團、台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新北市私立光仁高級中學、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桃園市立中壢高級中學、臺中市立臺中二中、台中市立清水高級中學、臺南市立臺南二中及臺南女中、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高雄市教育局、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MIT WOW Project
數位音樂跨域人才躍升計畫
計畫主持人|林姿瑩 執行單位|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
執行期間|112年5月1日~12月31日
合作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臺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咻樂風樂團、台東縣立新生國民中學、新北市私立光仁高級中學、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新北市立新北高級中學、桃園市立中壢高級中學、臺中市立臺中二中、台中市立清水高級中學、臺南市立臺南二中及臺南女中、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高雄市教育局、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藝術生活學科中心
計畫理念
MIT WOW Project-數位音樂跨域人才躍升計畫為北藝大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首次與高中藝才班合作夥伴共創之計畫。透過本計畫,將MIT學程的核心教學目標,以藝才班師生為主要對象,進行雙方互動的系統性規劃,加強大學端教師和藝才班教師的連結,使大學的專業資源,更有效的進入高中校園,培育數位音樂跨域菁英人才,形塑藝術共融的永續教與學循環模式。
本計畫共計執行入班教學(10場),專業工作坊(2場),跨域講座暨大師班(8場)、 展演活動(1場),共觸及藝才班師生人數超過800人、展演觀賞超過200人、本校參與計畫師生超過60人,辦理成效良好。以下分就四大執行面向執行成效進行說明。
光仁高中音樂班
光仁高中音樂班
中正高中音樂班
中正高中音樂班
新北高中音樂班
光仁高中音樂班
中壢高中音樂班
台中二中音樂班
清水高中音樂班
台南女中音樂班
高雄中學音樂班
新生國中美術班
執行內容及特色
由學程李佳盈老師帶領學生共組教學及助教團隊,引導光仁高中音樂班師生共創課程,課程設計立基於光仁中學的古典音樂教學與學習背景,重點呼應108課綱的學習構面(表現、鑑賞、實踐),進行音樂編創設計及數位音樂軟硬體的學習,後續並連結MIT學程的錄音製作專業工作坊,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進,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課程共分為兩大部分:『古典音樂基礎訓練之音樂素養實踐』及『數位音樂編曲軟體操作及編曲創作概念』,以古典樂譜為教材,帶入樂理、聽寫及曲式分析的應用,以及音樂班同學擅長的樂器演奏能力,透過數位音樂編曲軟體的實際操作以及各式風格的創作改編,達到音樂素養的實踐及體現數位音樂的便利性。
第一、二堂,以數位音樂軟體設備介紹及編曲軟體Logic Pro基本介面操作為主,並透過Logic Pro豐富多樣的音樂素材庫(Apple Loops),激發學生創作充滿創意和想像且兼具美感的原創音樂。同時,運用音樂班同學擅長的鍵盤演奏能力及對真實樂器的了解,於Midi鍵盤輸入Midi,以巴哈的小步舞曲作為Midi輸入之練習曲目,並嘗試用虛擬音源模擬真實樂器的演奏。
第三、四堂,以數位音樂改編概念介紹及實作為主。藉由分析音樂班同學熟悉的莫札特小星星變奏曲,帶入改編的概念,並讓同學運用之前學過的數位音樂技巧,如Apple Loops及Midi音色擬真,讓小星星的改編充滿創意及變化。
第五至九堂,以期末EP《在黑暗中閃耀》Shine in the Darkness製作為主。在同學們對編曲軟體有基本的熟悉後,課程便進入期末EP的製作期。期末EP的製作內容,是讓同學們挑選古典樂曲中與『光』相關的作品,改編為自己主修樂器的協奏曲,並以全世界影視配樂常見的製作方式 - Hybrid概念,以錄製solo樂器搭配虛擬音源襯底伴奏的方式製作。在與同學們確定改編的選曲、風格及製作方式後,同學們便開始緊鑼密鼓的製作。而錄音前一週,則請MIT的學生作為助理教師,將自身於大學所學之音樂編創與聲音設計之技巧,從客觀且專業的角度給予同學指導。
第十、十一堂,錄製期末EP作品。於第二項工作坊補述。
第十二堂,於免費線上音樂及社群平台 - 街聲(StreetVoice)發行EP《在黑暗中閃耀》Shine in the Darkness。
MIT課程中之另一大特色為錄音製作,故在光仁中學音樂班同學參與密集的數位音樂課程後,特別安排同學們前往北藝大MIT的專業錄音室,執行期末EP《在黑暗中閃耀》Shine in the Darkness的錄製,體驗業界專業錄音流程。同時,也特別邀請光仁中學音樂班同學的主修老師來擔任演奏家,藉由與主修老師的合作,除了讓同學的作品在老師專業的演繹下能更加完美外,更真正達到師生傳承、攜手同行共創之成果。
本活動為美感計畫設計工作坊,與台北市中正高中音樂班合作,中正高中素來以優秀之弦樂能力聞名,故特別邀請了高一的音樂班同學,以兩個弦樂四重奏小組與北藝大MIT大二的同學合作,共同實踐課程「管弦樂法」中的創作成果,並進行實際錄音演示。
中正高中同學先於孫老師之「錄音製作導論」課程聆聽觀摩,並由MIT學程大一同學協助示範,帶給中正高中同學高中端無法執行之產業實務經驗。在有基礎的錄音實務概念後,邀請該校8位弦樂同學組成兩組弦樂四重奏,於MIT專業錄音室演奏「管絃樂法」同學的音樂作品,體驗錄音樂手的各種狀況,也提供高中同學錄音室錄製經驗。
當日活動體現大學端及高中端一同學習、一同創作、一同展演等3個面向,同時讓高中生參觀專業錄音場域,並收到高中端師生的熱烈回饋,製作精采的音樂作品。
本次活動為利該學期入班課程教學合作推動之故,於高中開學日不久,先行前往光仁中學音樂班進行專業領域分享。當日由李老師與林助教、呂助教一同前往。李老師就過往作品經驗,詳細說明音樂編創的創作歷程,並介紹該領域的合作模式,並提供多樣化的作品呈現,如電影配樂、遊戲配樂、電視劇配樂等。以上分享都對高中學習階段的藝才班而言非常新穎。講座後半也有同學自願分享過往製作經驗,彼此互相交流,對於數位音樂的人才視野有更多的交流,更為之後的入班教學課程種下良好種子。
本活動由孫老師帶領,前往桃園區歷史悠久音樂班學校中壢高中。當日有多位音樂班學生自主報名,也開放普通班有興趣學生自主參與。由本學程該校音樂班畢業校友也回母校分享,分享自身學習歷程,為學弟妹提供更貼近的學程分享,並展現各種錄音配樂成果。孫老師在電影配樂、電視劇配樂、音效設計上,提供諸多實際案例分享,以專業且通俗的分享帶給高中生不同視野並有更多了解數位音樂科技的機會,強化自身自主學習能力。
本次由孫老師帶隊前往台北市中正高中,中正高中同樣位於北投區,且具有多樣化的藝才班,至今已創校60年。本系與且中正音樂班合作關係良好,本學年為第3次前往中正高中分享系上專業核心,更加穩固在地種子教師與在地學生連結。此外,中正高中雙語實驗班第1屆高三學生也加入旁聽。
當日,孫老師及李老師分別帶來各自學程核心專業分享,分別由錄音實作、音樂編創2個領域切入,該校學生皆熱烈回響。同時說明跨域整合之系上展演活動及諸多藝術實踐案例,呼應108課綱高中要求自主學習與素養能力,進行課程外實務見習或實習,如系上前往台東的時尚音樂美感探索營、古謠編創錄音,皆帶給高中生不同的想像。更與該校建立連結,每年皆前往該校進行分享講座,分享藝術人才之培訓及願景。
台中二中音樂班
活動為美感計畫設計之數位音樂跨域人才分享講座暨核心專業分享,於112年11月3日前往中區代表性的音樂班:台中二中,本次以學程三大核心之一的「聲音設計」為主要核心分享,由林主任協助介紹音樂編創領域如音效配樂教學為題,帶給音樂班學生不同音樂視野
林主任另外也就學程跨域專案及實地教學合作分享過往台東豐田國中、宜蘭在地聖誕演出、器捐中心合作案,皆以不同形式之展演企劃,為在地種子教師提供教學現場的種種合作可能。同時也邀請該校畢業校友的本學程同學2位,回到母校分享,提供自身經驗與學弟妹分享,更貼近藝才班所學及高中生所期許學習之面向。
本次活動有台中二中3個年級音樂班共同聆聽,人數眾多,達成良好的藝術教育分享效果,也與台中二中藝才班建立良好的教師連結。
清水高中音樂班
本活動為接續中午前往台中二中之講座分享,繼續至台中較遠離市中心卻頗負盛名的清水高中音樂班,進行美感計畫之數位音樂跨域人才分享講座暨核心專業分享。由主任詳細介紹三大核心之一的「聲音設計」,講述如何製作配樂擬音,需要藉由各種食物、媒介來打造不同的聲響效果,並結合影像一秒一秒的對拍,讓聲音與影像完美的結合。
林主任也就學程跨域專案及實地教學合作,分享過往台東豐田國中、宜蘭在地聖誕演出、器捐中心合作案,皆以不同形式之展演企劃,為在地種子教師提供教學現場的種種合作可能。該校的畢業校友周筱茜同學熱情分享各種報考經驗、學程專業專案與科系所學介紹,讓台下師長同學清楚地瞭解本系領域。
該校音樂班李組長大力支持,學生反應熱烈,除了3個音樂班前來聆聽外,也有不少普通班同學前來旁聽,達成良好的藝術教育分享效果。
本活動受臺南市高中職藝術領域輔導團、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藝術生活學科中心邀請,前往辦理「北藝大MIT學程專業分享-錄音製作篇」,此講座開放全國高中職藝術領域教師報名,臺南及南部藝術生活、音樂老師、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種子教師皆有報名前來聆聽。除此之外,台南女中也有近50位師生前來聆聽,在演講後半也舉行「數位音樂跨域人才躍升計畫分享講座暨交流座談會」,讓師生共同瞭解本學程各個面向。
本活動具備移地教學之分享,帶來台北錄音室的專業技術分享,並提供跨域創作整合經驗,為在地教師提供教學實務之分享,提供南部教師翻轉教室學習的方式,讓參與之藝才班教師對多媒體音樂及錄音編創等技術有更多了解。
高雄中學音樂班
本次辦於高雄中學音樂廳之數位人才跨域分享講座,廣邀高雄地區音樂班同學,包含鳳新高中音樂班、新莊高中音樂班、新興高中音樂班各校10位師生參與,加上高雄中學音樂班師生,總參與人數接近80人。
當日由林主任帶領系上師長同學的分享講座,再次將過往學程的合作計畫、跨域展演實務經驗,為南部的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嶄新想法。同時,藉由孫紹庭老師的錄音製作經驗,許多專業技術展現,帶領同學一窺幕後製作的樣貌,因前一日有先到台東平山教會進行現場錄音,因此也將部分的錄音器材分享給同學,講述相關錄音應用軟體實際操作方向,增進學生未來自主學習之能力。
新北高中為新北市極具代表性之藝才班學校,該校也設有音樂學科中心,統籌各類教師研習成長等活動。演講場地為該校5樓多媒體教室,同學可以用手邊的電腦進行操作,甚至還有數台的電子鋼琴可供同學操作,孫紹庭老師也運用自身專業,讓同學親自嘗試部分音效程式。
當日的專業分享以錄音為主,同時也敘說當代合成器的運用,大部分同學為音樂班高二及高三同學因該校本身即具有多媒體應用音樂課程,對孫老師的說明並不陌生。
該校的畢業校友大三邵同學,也是利用繁星計畫考上MIT學程,因繁星計畫僅有藝才班同學能申請,邵同學以自身經驗與高中同學分享,提醒同學的準備方向。會後,新北高中同學也展現熱忱,踴躍發問,詢問是否有相關的音樂與影像網站可以推薦供同學研究,詢問有哪些跨域作品是他們可以學習的方向,達到了美感計畫多元學習、108課綱自主學習的面向,形塑藝術共融的永續教與學循環模式。
「巴西音樂選粹Choro Adventure」音樂會由學程林主任發起,帶領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風格探討與合奏演繹」課程師生團隊,延伸籌組MIT Choro Ensemble學生團隊。此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臺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咻樂風樂團共同合作推動之創作展演藝術教育活動。以跨域藝術人的社會實踐為目標,鼓勵學程師生與國內外音樂家及校友合作進行教師增能,亦展現所學成果,強化學程師生於校外的推廣藝術能力。
1. 準備期
本活動與國立傳統藝中心臺灣音樂館合作,以巴西代表性都會流行音樂-咻樂(Choro)風格為主題,除本校師生團隊之外,亦邀請國內外音樂家演奏巴西特色樂器,如:巴西小吉他(cavaquiho)和巴西鈴鼓(Pandeiro);活動中轉譯台灣民間曲調及傳統樂器,將台灣的傳統樂器,透過編創轉譯,巧妙地與巴西風格音樂結合,藉此展現北藝大師生專業技能,並將藝術淺顯易懂地向一般觀眾推廣。
2. 執行期
本活動執行團隊分為兩個主要團隊:一為林主任指導之演出團隊,包括國內外知名音樂家,來自日本的巴西小吉他演奏家大道寺老師、七弦吉他演奏者彭老師、巴西鈴鼓演奏者史老師,以及MIT咻樂重奏團(MIT Choro Ensemble),共同演奏巴西風格經典曲目,以及融入台灣在地特色曲調之「臺巴特調」轉譯編創特色曲目。
另一團隊為孫老師指導音響人員與現場舞台技術執行,學生們除透過課堂上習得音響傳播理論與架設技術之外,透過多樣活動現場執行與操作,累積實作經驗,更與產業接軌。並邀請北藝大IMPACT音樂學程校友林老師擔任舞台監督,劇設系校友盧老師擔任燈光執行、動畫系大三學生團隊協助動畫設計。
演出當天台下有200多位觀眾,無不為此場演出的音樂動容,台灣少數的巴西流行音樂演出為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享受。此成果演出邀請台東新生國中美術班學生約30位同學前來觀摩學習,並同時邀請光仁中學音樂班老師,共同分享成果展演。
成果影片
參與同學回饋
入班教學:光仁中學音樂班
前期我有跟著老師一起去光仁,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次美感計畫的同學,他們大多都是高一的學生;學校的設備很齊全,從電腦、介面到鍵盤耳機等都應有盡有,提供他們一個很合適做音樂的空間。
後期換他們來到北藝大進行錄音、混音......,對於同學來說都是第一次進行錄音,在錄製的過程中也多多少少碰到一些小問題;像是譜的版本、旋律難易度會影響當天錄音的時長、樂手老師身體不適,要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錄完等。在聽他們的作品時也很驚艷原來高中生的能力可以做到這個程度,相信他們未來都大有前途。
-MIT學程研究助理許同學
我很幸運,今年新加入了一個課程,就是可以被允許到北藝大的錄音室進行錄音工程,這也是我覺得最酷的地方,因為平我自已可能可以玩數位音樂,但絕對沒有辦法自已去錄音,所以讓我感到很興奮。錄音的地方有約五六隻麥克風對著吹樂器的人,也有專業的老師們指導該如何錄音,最後也帶我們稍微參觀了一下整個北藝大的錄音室。
換我錄音的時候,我坐在電腦椅上,並且前面有一個麥克風讓我可以直接跟老師進行溝通,我覺得這點是我最喜歡的,真的有自已在錄音的感覺,遇到問題老師可以跟我現場改,我想要老師吹出什麼感覺也可以直接跟老師說,這是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
很感謝老師們可以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個活動,即使每個禮拜六還要來學校很麻煩,但我覺得等到作品完整出來,我一定不會後悔這三個月的每個禮拜六。
-光仁中學高一
郭同學
在操作器材期間,本來對電腦操控沒有自信的我,在老師一步步教導下,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老師的課堂內容,例如:改編小星星、用內建音色創作、錄神隱少女主題曲片段…,我都能在課堂中順利完成,讓我信心大增,認為創作數位音樂沒有想象中的難。
我們實際到北藝大錄音混音,一進音控室,那巨大專業複雜的設備,實在是嘆為觀止,洪老師吹奏出來的音樂線條及詮釋,優美細緻,把整個曲子帶向更美好的境界。到現在回想當天,還是很不敢相信由我親手創作的曲子在音控室裡被播放出來,有專業的混音師幫忙把音樂做的更精緻,有資深的長笛老師幫我演奏我的曲目……,非常有幸能參與這次數位音樂的課程。
-光仁中學高一
方同學
有時候會一直錄卻一直了彈錯,或者是一直沒辦法把音對到對的地方,又或者全部一起同時發生.真的會快發瘋,但通常只要一找老師他就會很快的速度來幫我們解決問題,而老師怕我們時間不夠,作品會做不完,所以就直接變成成從原本的兩小時到四小時,超棒的!
雖然說有點累但真的感覺多了很多時間來完成作品,而我覺得整個課程裡面,寫譜跟打譜是最累的事情,有時候打到11、12點都還打不好,有時候還會傳錯檔案,但最後還是完成了我覺得還可以的一個作品,真的很感謝學校開這樣子的一堂課.讓我學會了很多數位音樂的東西。
-光仁中學高一莊同學
專業工作坊:中正高中音樂班
第一次看到這個錄音的過程,還有收音的整個效果,而且錄一次真的很不容易,從作曲家的配合,錄音師的整個調整,到樂手間的合作,還有看樂譜修正樂手音的人……等,真的很多事,也需要眾多人力,真的很不簡單,然後錄音室的聲音聲響跟現場的差異真的超大,現場聲音聽起來非常完美,聲音共鳴非常好,但錄音室聽起來超小的錯都可以放大超多。
中正高中高一李同學
在現場第一次拿到譜就要馬上拉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要非常專注,而且因為時間被壓縮到,所以不能浪費任何時間,我在錄音室聽他們拉,聲音聽得非常清楚,錄音師和作曲家在對話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覺得他們壓力很大,因為還有老師會在旁邊說如果真正在路的時候拖了10分鐘就損失了10萬,來到這裡看到很多完全沒看過的專業錄音設備每個都很酷。
中正高中高一陳同學
雖然知道那是專業的錄音室,但是當下聽到清晰的聲音時還是覺得很神奇,而且每一個人的工作都要互相配合,指揮家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帶領演奏者練習,而在錄音室的人要幫忙看譜與提供一些演奏的技巧,每一個步驟都要很有效率。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很感謝老師幫我們全班爭取這個機會,北藝大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這次的參訪還讓我看到音樂還能結合影像跨域,雖然不確定未來會不會走上這條路,但這次的參訪課程讓我對北藝大的音樂科系有更多認識。
中正高中高一游同學
我覺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最後的一部份,就是老師在解說如何剪輯錄好的部分,我很驚訝原來聲音修改,可以細緻到一個樂句的音色變化,甚至到一個音的修改,也可以藉由剪輯的技術,來挑選就算喜歡的片段,不是在同一次的錄音裡面,也可以把喜歡的地方,做出一首完美的作品。
這次讓我學到很多關於錄音和混音相關的知識,也了解到這個科系所要做的事情,我也發現了原來學音樂除了當音樂老師和演奏家外,還有這麼多可以從事的工作,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能夠到不同的地方去學習新事物。
中正高中高一羅同學
數位音樂跨域人才講座暨大師班
這次很榮幸和孫⽼師、林助教⼀同回到我的⺟校新北⾼中分享,⾮常驚喜能夠⾒到⾃⼰曾經的配樂啟蒙⽼師,在熟悉的教室中,不同以往的是課程內容更加深⼊且多元,看著學弟妹在⾳樂這條路上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是⼀件令⼈開⼼的事。除此之外,再⼀次聽到孫⽼師對考⽣們的提醒,也讓我想起⾃⼰選擇這條路的初衷,這些都將是未來持續成⻑的動⼒。
MIT學程大三邵同學
能回到母校分享自己在MIT的心路歷程是個很難得的經驗,在踏進校園的當下有種說不出的懷念和興奮,看到以前準備考MIT時幫助我的輔導老師,跟她說我真的考上了的當下也差點泛淚。分享會當下,到場的學妹數量真的有嚇到我,因為當時在高中時並沒有那麼多人知道或對MIT有興趣,也很開心可以分享來到這裡的心路歷程,看到她們發亮的眼神,好像看見當初嚮往MIT的自己,覺得參與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MIT學程大二王同學
⾃從畢業後就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時間回去的我,到了學校之後,熟悉的校園似乎什麼都不⼀樣了,⼜好像什麼都沒變,我回到了乘載我⾼中三年幾乎可說是所有喜怒哀樂的⾳樂館、經歷了無數次排練演出的⾳樂廳,只是這次是以校友的⾝份再次站在這個舞台上。播了⾃⼰製作的《無⼒感》,學弟妹陸陸續續進場,當下的感受是我竟然能夠在⺟校播放⾃⼰最引以為傲的作品,⽽後來也才知道,我是⾼中我們班第⼀個以校友⾝份回去分享,那天也很順利的分享完了,準備的稿⼦幾乎完全沒⽤上,整個脫稿演出。這次很謝謝老師們選擇帶我回去、⼀路上助教的幫忙、也很佩服⾃⼰、為⾃⼰所驕傲。
MIT學程大二鄭同學
展演活動:巴西音樂選粹 Choro Adventure
作為FOH助理,我參與了這次音樂會的籌備和演出過程,並協助FOH(前台工程師)確保音響效果的最佳呈現。在這個角色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學習機會。
首先,在音樂會前的籌備階段,我負責與FOH工程師一起設計和安排音響系統。這包括確定主音箱和監聽系統的位置,設置和測試麥克風,以及調整EQ和音量平衡等。這段時間,我學到了如何選擇適當的設備和配置,以達到最佳的音響效果。
在演出當天,我的責任是協助FOH工程師操作音響設備,監測聲音品質,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我負責確保每個演出者的聲音清晰可聞,並調整音量和音色以符合他們的需求。我也協助解決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例如麥克風故障或設備連接問題。
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我與FOH工程師緊密合作,以確保音響效果的優異表現。我學會了如何細心聆聽演出者的需求並迅速做出調整,同時保持冷靜和專業。這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迅速的反應能力,以確保音樂會的順利進行。
MIT學程大三鍾同學
這次在7/1的巴西音樂選粹擔任的是大提琴樂手以及技術協力,但因為到彩排前老師有安全上的考量所以我主要還是負責當樂手。
前期第一次的排練是在6/14,但那天是針對其中一兩首曲目做練習,正式的排練(整場音樂會的曲目)是在6/20,再來就是從6/26-7/1,約達一個禮拜的排練、彩排、演出的執行期程。
整體的排練、在與大家一起演奏的過程都非常的愉快,也鑑於大一上學期我的風格與合奏演繹課是被分到姿瑩老師的巴西音樂組,這次的曲目有些也是沿用之前拉過的曲子,所以在演奏上也還蠻熟悉的,可以很好的發揮。
MIT學程大二鄭同學
從六月底的彩排開始,到七月一號的正式上台,中間都學習到很多,包括了解到在準備一場表演時,除了節目之外,也有許多前置作業,基本的節目冊以及美術編輯之外,還有燈光、音響、PA等,都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的去花時間完成,在一個都是系上老師帶領著系上同學、學長姐所規劃的表演,我覺得還蠻幸福的,因為可以不用擔心任何技術層面的問題,系上的老師都是非常專業的,在舞台上可以盡情大方地享受舞台,不需要有太多的擔心。
在這場表演可以跟很多很專業很厲害的老師一起同台表演,是很大的榮幸,而且竟然還可以在最後來個二胡solo,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機會,還有可以有機會跟日本來的老師一起演出,老師非常熱情,在後台給我了我們好吃的哈密瓜餅乾,也有跟我們每個人一一握手,讓我從中感受到老師的親切!
MIT學程大二葉同學
總體效益
經過本次的校園藝術共融計畫,MIT學程與諸多藝才班建立起連結,本次計畫共舉辦
入班教學 10場
專業工作坊 2場
跨域講座暨大師班 8場
展演活動 1場
從北自南於光仁中學、中正高中、新北高中、中壢高中、台中二中、清水高中、台南女中、高雄中學與台東豐田國中師生,一同學習之餘,也共創了許多的作品及活動。
總觸及藝才班師生人數超過 800人
展演觀賞人次超過 200人
本校參與計畫學生超過 60人
共同創作成果 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