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指定以下3個方向進行課程規劃:
系統性規劃將藝術與美感引進校園,經由多元形態學習活動的參與,豐富學生的美感經驗
邀請高中職以下藝術才能班學生參加,培養專業藝術人才
結合在地文化辦理,並將社會情緒教育納入推動課程推動,以建立學生正自我認同、自信及同理,創造社會正向氛圍
本期邀請長期經營中小學藝術教育推廣,且有意願「延續」與「拓展」藝術才能班合作之系所團隊執行。以融入藝術永續精神,展現本校藝術教育特色為目的,由系所師生依本期計畫規劃策略,透過不同於原有藝才班學習活動設計,提供藝才班學生專業深度指導、提早體驗藝術大學專業訓練過程,奠定更紮實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習基礎;加強大學與藝才班教師之間、大學教師與與藝才班學生之間、藝才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在「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習交流與回饋外,希冀鼓勵大學生與中學藝才班學生之間建立起藝術合作關係。
創作、呈現是藝術學習的檢核方式之一。以「參與式學習」為核心策略,帶動結合課程、共創、呈現三階段的「專題/問題導向學習(PBL)」設計,確保藝才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同時具備學習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的專業培育,透過促進「學習實踐」的課程設計,區別藝才班學生原有專業藝術學習路徑。
在課程階段,可以是長期「入班教學」、短期「工作坊」、「集中式課程」或「大師班」 。在共創與呈現階段,可以是大學端提供中小學生演出指導、雙方互邀參與對方既有展演,或大學端與中小學生間的共創與展演。
自111學年度計畫起,將以計畫引導系所透過共融合作的學習過程,促進大學生與藝才班學生創意與思考能力,提升藝才班學生從表現、鑑賞與實踐學習中體驗美感經驗,培育藝術大學生成為藝術推廣人才,形塑系所與藝才班學生藝術共融學習模式,創造藝術教育影響力。
本期提案之核心理念「參與式共融engagement學習」活動設計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