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首頁
即時更新中!小編私心分享
【開幕片】理大圍城
【特映會】危巢青春
【國際競賽】樹房子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x夜與霧
【青春】關於我們 About Us
【視野】認識TIDF
【視野】認識青少年評審團
【視野】開箱!青少年評審團獎入圍片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祕密的滋味
呼叫外星朋友
雖不致死
銀河有多大
工寮
【餘光】除了紀錄片之外......!
接住廢墟裡的少年 x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回首白色恐怖 x 祕密的滋味
你的小眾,我的主流 x 呼叫外星朋友
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x 雖不致死
提問、教育,與傾聽 x 銀河有多大
「我們」與「他們」 x 工寮
【餘光】影展攻略 x 詳細資訊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提問、教育,與傾聽 x 銀河有多大
文 / 鄭羽芳
「銀河有多大?」小時候我們腦中總有無窮止盡的疑問,以及對世界的好奇,像是紀錄片的兩個孩子一樣,透過自己的感官對世界展開搜查。你是否還記得兒時向世界的提問有哪些?「天空為甚麼是藍色」、「為什麼一定要上學?」,那麼這些提問都有受到好好的重視嗎?
銀河很大,但世界看不見我們
很多時候,父母只用一句「本來就是這樣啊!」回復孩童求知的眼光,孩子提的問題都沒有好好被重視。不過,孩童作為世界上的公民,他們的疑問並非明知故問,而是對現象有不同視角的觀察,童言童語之間的一問一答,都是孩子懵懵懂懂對社會的認知。
問問題應該要是被讚許的能力,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許是被忽略而產生的童年陰影,我們已經不如小時候勇敢,轟轟鬧鬧的教室,長大後卻變成靜默的牢房。當老師問:「同學有沒有問題」時,大多數的人會選擇把頭埋進書裡,躲避老師的視線,氣氛一遍死寂。比起學校老師和家長單方面輸出,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不如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問答讓師生能夠一起成長。
與其讓老師趕在考前把課文一字一句唸完,不如請學生先在家預習,上課的時間拿來讓學生發問。
「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會比你塞給他個題目做學得好。」──葉丙成教授
比起單向的接收,翻轉後的教學讓學生多了許多開口的機會,藉此促進課堂的練習、討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把知識想通;一方面透過互相教導,學生能將知識真正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老師放下主導權,讓學生能延伸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認真看待每個問題,互相給予回饋討論,才能幫助學生藉由刺激、交流想法,收束出屬於自己的知識系譜。
延伸閱讀:
【風傳媒】為何「翻轉教育」各界讚好,卻讓他憂心忡忡?偏鄉教師道出最真實的觀察…...
【換日線Crossing】停留思考Stop By:翻轉教育,教育翻轉了什麼?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