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首頁
即時更新中!小編私心分享
【開幕片】理大圍城
【特映會】危巢青春
【國際競賽】樹房子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x夜與霧
【青春】關於我們 About Us
【視野】認識TIDF
【視野】認識青少年評審團
【視野】開箱!青少年評審團獎入圍片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祕密的滋味
呼叫外星朋友
雖不致死
銀河有多大
工寮
【餘光】除了紀錄片之外......!
接住廢墟裡的少年 x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回首白色恐怖 x 祕密的滋味
你的小眾,我的主流 x 呼叫外星朋友
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x 雖不致死
提問、教育,與傾聽 x 銀河有多大
「我們」與「他們」 x 工寮
【餘光】影展攻略 x 詳細資訊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x 雖不致死
文 / 鄭羽芳
影片圍繞在一位十九歲女孩遭受性侵的故事,透過不同演員的詮釋,我們可以從不同年齡層的角度,跟隨不同演員去體會這段遭遇。影片中由許多不同演員訴說這段經驗,即使是照著講稿演繹出來,仍不減此片的真實性,對我來說這樣的做法顯現出一個暗示
──
受害者沒有一個既定模樣。
雖不致死,卻是一個永遠長駐在記憶的心魔
前幾個月藝人鄭家純在尾牙受到性騷擾,連帶使得性騷擾、父權女權、職場關係、尾牙文化等議題在網路上發酵,不過,除卻議題討論的本身,我們卻能發現社會上總有一派的聲浪在檢討受害者,因為鄭家純是寫真女星、言詞辛辣、大膽聊色,因而認定她是「一邊賣弄情色,卻要裝自己是碰不得的聖女」。
「『好的』被害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善於表達。她/他們必須有適當的魅力,必須端莊且害羞,但卻不能夠軟弱到讓人覺得她/他易受操縱。她/他們應該要顯得憂鬱沮喪,卻不能讓人覺得沮喪地歇斯底里,必須是一種得體的沮喪。」──Alice Vachss(1993)。
典型vs非典型受害人
上述的形象便可稱為是社會既定的「典型受害者」,還有一個情況,就是遇到性騷擾事件不敢說。「好髒」、「私生活太亂」、「不檢點」、「為什麼不抵抗」......,害怕自己被貼上各種標籤而不敢採取行動、開口求救,最終使兇手逍遙法外。
非典型受害人呢?以特質和面對暴力的反應有兩種不同分法,若以特質區分,她/他可能不是社會期待的那樣「端莊」、他可能是不是女性;若由面對性暴力時的反應來看,非典型受害者可能不會隱忍,會主動為自己伸張正義。另外一種令人揪心的非典型受害者,在受到強暴之後的情境,反而會像是在隔天起身幫加害者準備早餐,彷彿一切沒有發生過,自我洗腦昨晚的一切只是場合理的、浪漫的約會。
堅強只是一種偽裝。這個世界可不可以多給受傷的人一些溫柔,我們一起改變,好嗎?
延伸閱讀:
【報導者The Reporter】MeToo之後:對抗性別不正義,或從創造職場新文化開始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延續「性侵迷思」的報導方式,媒體對台灣#Metoo運動有什麼影響?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