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首頁
即時更新中!小編私心分享
【開幕片】理大圍城
【特映會】危巢青春
【國際競賽】樹房子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x夜與霧
【青春】關於我們 About Us
【視野】認識TIDF
【視野】認識青少年評審團
【視野】開箱!青少年評審團獎入圍片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祕密的滋味
呼叫外星朋友
雖不致死
銀河有多大
工寮
【餘光】除了紀錄片之外......!
接住廢墟裡的少年 x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回首白色恐怖 x 祕密的滋味
你的小眾,我的主流 x 呼叫外星朋友
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x 雖不致死
提問、教育,與傾聽 x 銀河有多大
「我們」與「他們」 x 工寮
【餘光】影展攻略 x 詳細資訊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認 識 T I D F x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相信剛點進網站的你,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咦?什麼是TIDF呀?台灣也有紀錄片影展嗎?
沒錯沒錯,現在就讓我們來告訴你!
T I D F 簡 介
文 / 鄭羽芳
何謂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為長期深耕臺灣紀錄片推廣的活動,自1998年以來,開始兩年為一屆播放紀錄片,每屆影展歷時十天,播放約130部影片。紀錄片影展中的片單秉持
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
。
獎項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共分為「
國際競賽
」、「
亞洲視野競賽
」、「
台灣競賽
」,另設「華人紀錄片獎」、「新世代觀點獎」(如今的
青少年評審團獎
)、「觀眾票選獎」等特別獎項,亦設有數個觀摩單元。
我對TIDF的認識
兩年前,坐在電影院看《跑到終點》時,從沒想過此刻的我,會很有責任感的在凌晨五點驚醒,蜷曲在青旅打字,要趕在作業截止前寫出關於TIDF的介紹。那時的我不知道紀錄片是什麼,甚至在我的認知中,藝文活動總是辦在高屏溪以北,實際會接觸到TIDF是高二時,影展來屏東巡迴放映,參加原因一方面是被它願意來屏東的心感動。
一群平常沒什麼機會進電影院的學生坐在電影院後排,懵懵懂懂的也看了四五部作品。許多聲音都說屏東是藝文沙漠,許多講師考量距離因素婉拒舉辦講座,但是TIDF卻把所有的看似不可能變成可能,TIDF不只往都會區、會看紀錄片的觀眾群跑,更將沒有經驗的群眾一起包容進去。
「再見.真實」的影展哲學
紀錄片是甚麼?當初培訓的時候木材問我們。客觀不存在,真實不存在,
什
麼時候該開機、
什
麼時候卡,哪怕是對著空景,鏡頭決定對著
什
麼,當下就已經不存在客觀。既然真實不存在,每個人對事實的詮釋也不同,那在乎的點就會變成「導演想呈現的是
什
麼」,對於事件的再現,可以訪問、重演等方式呈現給觀眾,
讓導演透過紀錄片想呈現的「真實」,能以創意的方式傳達給觀眾
。林木材:「我們一方面希望引介作品給大家,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可以用新的觀點來看紀錄片,讓紀錄片的形式和定義有更開闊的視界。」
不只是紀錄片
TIDF雖以紀錄片為主題,實際上也包含了各種類型的影片,像是之前看的
《
萬蟲之聲
》
,透過底片感光成像的原理,
揭
露地底仍殘存輻射的事實。不以訪談進行,這類實驗性質紀錄片在美學上突破之餘,仍對於他所關懷的議題有所表達。
「TIDF的名稱中有紀錄片,但我們一直試著容納更多不同的媒材與多元的作品進來,在影展內去挑戰紀錄片。已經有前提的話,你的內容就是挑戰這個前提;如果有觀眾感到困惑前來詢問,就解釋給他聽。」
「正因為在TIDF不只會接觸到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同時也包含了表演、展覽等等多元面向的專題,才能夠對其他範疇的東西不那麼陌生,而這些
跨界的經驗最終也都回到了紀錄片領域,帶來雙向的影響
。」——策展人林木材
點我看TIDF官網!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