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首頁
即時更新中!小編私心分享
【開幕片】理大圍城
【特映會】危巢青春
【國際競賽】樹房子
茲威林先生與祖克曼女士x夜與霧
【青春】關於我們 About Us
【視野】認識TIDF
【視野】認識青少年評審團
【視野】開箱!青少年評審團獎入圍片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祕密的滋味
呼叫外星朋友
雖不致死
銀河有多大
工寮
【餘光】除了紀錄片之外......!
接住廢墟裡的少年 x 拿坡里少年自拍日記
回首白色恐怖 x 祕密的滋味
你的小眾,我的主流 x 呼叫外星朋友
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x 雖不致死
提問、教育,與傾聽 x 銀河有多大
「我們」與「他們」 x 工寮
【餘光】影展攻略 x 詳細資訊
青春、視野與餘光:TIDF青少年評審團自媒體計畫
回首白色恐怖 x 祕密的滋味
文 / 鄭羽芳
秘密是怎麼樣的滋味?在這部片中,主角因為好奇而向媽媽追問歷史,並挖掘出深埋在媽媽心中那段痛苦的記憶,也帶出種族糾紛的大屠殺悲歌。對於過往,長輩緘默,將屠殺的記憶鎖在腦中,我們可曾了解過祕密的滋味是什麼?我們可曾聆聽過發生在台灣早期的創傷記憶?
早期台灣歷史上有一段人權的慘淡時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當時許多人因為籌組讀書會、發表對政府不利的言論而招致橫禍。當時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隨之而來的並非想像中的安穩,而是政治的腐敗、經濟的蕭條、治安的惡化,終於在二二八爆發激烈衝突。「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對「外來政權」的不滿讓本省人將怒火投注在外省人身上,各地不斷爆發省籍衝突。
目睹二二八大屠殺後,又經歷白色恐怖,社會縈繞在不要說、不要談的氣氛。沉默變成默契,直到這些記憶隨著漸漸凋零的靈魂,很輕很輕地飄走,終至遺忘,接著,當國家暴力以另一種形式襲來,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去反擊,而非成為漠視的共犯?
幾年前有幸跟著政治受難者到綠島,了解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最後一天早晨,我們帶著手中淨白的百合,前往座落在山坡的新十三分隊
──
許多在獄中染病、自殺的人安魂的地方。爺爺面著大海,唱起千風之歌:
「請別佇立在我墓前哭泣 我並不在那,亦無長眠
千屢風 我已化為千縷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
一陣清風徐來,爺爺說天上的難友在看著我們。
有些回憶無法憑空想像,但透過聲音、肢體,還是能感觸,這樣的悸動能被記住。
太陽仍在,海風仍如此溫柔。「我們」該怎麼面對「同胞」所受來自「國家」的傷害?「上一代如果摀住這一代的嘴巴,這一代就會摀住下一代的眼睛」,盼望白色恐怖不只是政治炒作時,才會被拉到檯面上討論的議題,讓傷痕結痂之外,願能夠擴散邀請更多人理解並傾聽。
延伸閱讀:
【報導者The Reporter】葉虹靈:將抗爭進行到底──記終生的白色恐怖平反者
【READr】轉型正義之路:從戒嚴時期受難者資料 揭開白色恐怖的秘密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