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圖:林銘麒、Sébastien、莊宜潔、施孟佑、李美涼、Mac

文:施孟佑

攀登不只是攀登,每次攀登都是重新認識這個環境。而攀登者更是直面著氣候變化,一絲絲的變化都有可能威脅到攀登者的生命,或許未來的冰雪攀登將會更加的難能可貴。

經歷各種狀況後,我們終於來到夏慕尼了。一下車冷冽的空氣撫來,但又沒想像中的冷,陰雨天沒下雪,看著路邊的殘雪與滑雪客「或許這就是冬天的夏慕尼吧?」心裡抱持著疑問,坐上公車前往Argentière,而這時間都是滑雪客,穿硬底鞋的人很稀少,每天都在跟滑雪客擠巴士。

話說,當地旅遊居有優惠外地親朋好友,可以請當地好友去市政廳拿免費巴士卡,主要是給當地人的外地友人使用,不過有些飯店會幫的住宿客人拿,如果飯店沒有提供也不用擔心,可以去旅遊局購買一週巴士卷,10歐,而一日巴士票1天3歐。

(跟滑雪客擠沙丁魚)

我們住在Argentière的一棟集合式公寓中,屋子雖小但五臟俱全,廚具、烤箱、洗碗機、冰箱、客廳......一樣不少,陽台外的風景意外的還挺不錯的。

(兩樓,2房1廳1衛浴,有廚房有陽台)

(陽台外風景,應該是Grépon北面的坡)

The crémerie

與教練見面之前,還有一天預備天在城鎮,聽說Argentière是夏慕尼區域的攀冰聖地,想說與教練見面前能去踏踏冰,找一下近3年沒用過的技能。銘麒確認好附近最近最熱門的攀冰地點,上肩出發!


結果一出發就碰壁,原本預計要走的路線是雪場的滑道,本想從旁邊繞過去,不料被雪場管理員抓到,只好試著沿著溪流往上游走走,也還好,走一小段就看見登山路牌,也就確定路線了。

(沿著雪場旁的登山步道)

走在步道很是舒服,預估體感3-5度吧,步道上偶有雪冰,林下多是殘雪沒看見新雪,溪流旁也沒看見有殘冰,不清楚實際會不會有冰可以練練,就抱著一絲小期待,當作散步走走看看也挺不錯的!如果真有機會在這溫度下爬冰,只要沒融冰,這將會是我有史以來最舒服的攀冰環境,這樣想想真是讓人興奮。 

(連林下也沒多少雪,就如同一般健行)

步道終點是直升機倉庫與停機坪,旁邊有個接待處,公告說明這是觀光直升機的起降點,依照價錢可分為15、20、30分鐘三種模式,最貴30分鐘要價220歐元,事後想想坐纜車的來回花費,也應該體驗一次,除了能坐直升機外,還可以遊覽整個白朗峰、大橋拉斯山域,而且比台灣一小時20萬的費用便宜太多了!

(觀光直升機接待處,這時間還沒開門)

之後的步道路經明顯變小許多,地形也更多樣,帶著輕鬆的心情往上爬,直到看見目標冰瀑,喔不!是水瀑!連冰渣都沒看見,非常完整的水瀑!目測大約60米的石壁,橫寬預估也有50米以上,如果這面牆全是冰瀑,那會是多壯觀的呀!但是!是水呀!沒有冰就是沒有,再怎麼想像都是假的,我們只好簡單休息一下轉身離開。

(現場照,右邊石壁上那涓涓細流就是左邊照片的冰瀑)

在活動前我也是做了不少關於環境的功課,在我查找到的資料裡顯示,一月白天溫度平均-3度,夜晚約-10度,紀錄的白天做低溫與夜晚低溫分別是-15/-25度低溫,高溫有可能超過5度,不過機會不多,雖然不是雨量最少的月份,不過是最冷的時候,所以降雪量向來最高。

一般The crémerie冰瀑在11月就有人爬了,12月大多整個月都能玩,1月最冷時會來到高峰,接著看天氣狀況有可能到3-4月都還有機會爬,就算是1月初也不應該如此慘淡。我肯定,這絕對不是我心目中所想見到的夏慕尼。

心裡大概有個底了,我們如果想爬,估計就是要往高處去,就看明天教練要帶我們去哪裡玩了。

Mer de Glace 冰河

教練是法國人,很高大,身形感覺很強壯,外型很戶外,留著蓋過耳朵的頭髮,手指很強壯,一套trangoworld的軟殼與Blue ice的背包,看起來都用了不少年,裝備器材都舊舊的。

他開著一台旅行車,也是充斥著戶外氣息,泥污、土灰、樹枝、葉子,甚至還有些雪塊,後廂角落有些鉤環、sling與冰螺栓。開起車來很狂野,土石、坑洞、飄移、刮底盤、會用些小手段超車,聽起來很危險,但坐在車裡的我卻感覺不到危機感,該注意的風險處還是有好好地停下,在安全的範圍下展現著強烈風格。

貌似是一位不拘小節的人,與想像中的「浪漫法國」完全不同,反而有一點嬉皮感。不過還是擔心文化差異會碰觸到地雷,接觸起來戰戰兢兢的。

第一天的攀登一定是磨合天,就算事先討論過攀登能力了,仍要觀察一下能力是否如同討論得差不多,所以要去附近最近最方便的冰壁練習。

毫不意外的坐上Train du Montenver,蒙特威爾小火車,哈!這攀冰行程就如同夏天一般,教練轉頭說道:「Too warm ha!Like summer」沒想到連當地人都說出了這句話,真沒想到刻意挑了1月來,卻是體驗到夏天的天氣。

總之,下了纜車,還要再走一大段鐵梯才能下到冰河,估計走了20分鐘有吧。踩在冰河上時,還是按奈不住興奮,情不自禁的笑出來了,這是登山前輩們口中的冰河,也是阿爾卑斯山區第二大的冰河。

接著沿著冰河向上,找了片乾淨的冰面,先從旁邊繞上頂部,把頂上有風險的石頭弄下去,再拿出冰斧把周圍冰面與細石清理一下,最後旋上冰螺栓做頂繩。就開始今天的攀爬了。

(用冰斧把架設地點清理乾淨)

(用腳把具有風險的石頭弄下去)

選的冰壁六米左右,一條是全平面,一條中間有個凹口,要先翻進凹口再從凹口爬出來,給今天的練習多一份趣味。

我和銘麒在四川本來就爬不少,很快就找回當時的感覺,沒多久就開始抱著一條線開刷,而宜潔當時跟我去四川因為身體狀況不好只爬了一天就撤退了,所以基本是從頭開始練習,不過也還好,她有不少攀岩經驗,而且對頂繩很放心,敢做動作,動作自然就輕鬆自信。

(攀爬中的我和宜潔,確保中的銘麒)

翻凹口最難的部分就是要翻進口裡與從口裡出來的時候。

要翻進去時,就像是攀岩遇到大平台的感覺差不多,不過攀岩能用推壓,還能掛腳,而攀冰只能拉著冰斧,隨意改變受力狀態都會導致冰斧脫出,所以只能在平台前盡可能把腳上高,再出遠稿,一鼓作氣把腳提上平台,不過這時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手腳是屬於同一個平面,重心微前傾,一不小心腳就會滑掉。

從口裡出來,要先會踢天花板,攀冰不是攀岩,不要侷限自己的手腳點,雖然不能掛腳,但利用腳點也能做側身出遠稿,再一鼓作氣把身體往上提。

之後教練或許看大家爬的不差,玩起一種「減鎬」的遊戲,簡單來說就是看誰爬完這冰壁用的鎬數最少,正常攀爬揮鎬數約12-14左右,重點就在於「腳法」與「冰斧重心」只要做到確實的攀冰動作,大腿平行、站直、揮遠鎬,大約能在7-9鎬到頂,搭配冰斧高低把位能在5鎬左右,之後的境界除了腳法外,還要抓/推鎬頭,除了揮鎬要夠扎實外,還要能維持向下的受力方向去推、平衡與移動。就像是抱石時,有個起攀手點就是腳點,必須站著摸,非常有趣,最後我們成功玩出只要2鎬就能結束了。

(手壓鎬頭往上提升)

回程時遠望下來的鐵梯,覺得很痛苦,當時前輩的故事明明就是一小段100階的樓梯,我怎麼看這絕對超過500了吧!

在樓梯上注意到牆上有個數字,教練說這是年份,標示著年冰河所在的高度,他指向德魯峰說他現在48歲,20歲爬德魯峰時,下纜車只要往下走20公尺就站在冰河上了,橫越冰川就到德魯峰的下面。

(2001年冰川所在的高度標記)

我看著下面冰河想著,這高差應該超過100公尺吧!我們爬冰的位置已經算是冰河的最尾端了,如果再退下去,估計再10年,或許要徒步1個小時才能踩在冰河上吧!

回來之後趕快跟前輩要夏慕尼的照片,簡單做一下對比。

(2003年,可以從纜車站看到冰洞,連冰河上的石頭都很清楚by美涼)

(2023年,冰河好遠呀)

(2018年的冰洞位置 by Mac)

(左圖的冰洞在紅圈處,2023年的洞口還須往前)

找了一些關於冰河退化的文章,當時美涼姊去時樓梯大約120階左右,2020年已經來到600階了,一般台階約20公分,換算下來這20年也消了100公尺左右,看這消融速度,或許真有機會在有生之年看見這冰河的消逝。

我不會說甚麼垃圾減量的話,至少我慶幸我有來到這地方,不管是好是壞,有機會親身體會與參與記錄「冰海」的消融,甚至在它上面行走與攀爬。

如果有興趣的話How climate change is melting France’s largest glacier 這篇文章與Chamonix Mont Blanc: Mer de Glace glacier’s thickness shrinks 115m in 35 years (between 1985 & 2020) 這影片推薦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