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monix-乾攀日

文:施孟佑  圖:銘麒、宜潔、孟佑

經過第一天的冰川攀冰見面會之後,第二趟行程教練就帶我們去攀岩,用冰斧冰爪!攀岩!
是的!你沒看錯!就像上圖銘麒大大的照片一樣,我們可以先觀察他的手,並不是直接用手抓著岩壁,而是冰斧,將冰斧掛在岩壁的洞裡。腳上不是穿著攀岩鞋,而是上著冰爪的硬底鞋,利用冰爪的前副齒支撐自己!是不是很帥!?

Falaise d'escalade de Servoz

這乾攀場離市區不算遠,不過交通不太方便,要開一小段高速公路,從夏慕尼市區出發,大約要20分鐘車程吧。
一下車眼前就是一面岩牆,不過有些凌亂,不像我們平時攀岩的那種岩壁,岩牆不是一片完整的大牆,凹凸不平,有些草,就像是崩到岩盤的崩壁,經過4-6個月,有些雜草的感覺。

我對乾攀是非常感興趣的,一直很想嘗試,不過在龍洞爬感覺會被人幹到爆,宜蘭在牛鬥有一塊小地方會有人乾攀練習,不過在溪邊,起點在水裡,不是那麼方便舒服。而在看見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乾攀場,難免還是有些失望,岩牆不夠帥呀!而且從攀岩角度來看,先不論落石風險,這種看起來難度不高的岩牆,就是新手區嘛!

很快,心裡有多囂張,臉就腫的有多大!
教練架完線,再說關於乾攀的注意,靠著世界通用身體語言,大略知道在說明手腳點這事,細節還是只能靠身體力行了!穿上冰爪,走到岩牆邊,舉起冰斧,先找個凹槽把冰斧掛上,試著往下拉,雖然拉不下來,但非常不穩,很容易隨著重心與身體移動跟著搖晃,因為乾攀不像冰攀可以揮擊,利用冰斧鑿出一個口穩定。

冰斧就是掛著,鶴嘴裸露在外面。

鶴嘴整個沒入冰壁中,所以相對乾攀而言較穩定。

反正確定拉不下來,那就好好維持重心與移動,保持持續的向下拉力就行了!實際上,掛上去的面不一定是水平方向,大多數都是斜面,所以受力方向要調整到垂直角度,才會有優秀的支撐,如果稍微鬆懈有點晃動,冰斧就會沿著面一路向下拖拽,運氣好會卡住,大多時候都是直接脫出了!且岩壁是內傾面,想要對冰斧賦予持續的向下拉力沒有那麼簡單。
冰斧又是雙手的延伸,距離感不太好抓,好掛的位置會影響到身體重心,或是上臂的發力角度會特別奇怪,沒辦法好好的放鬆,每當受不了時都想把冰斧丟掉直接用手抓著爬。

而我的腳,居然在這岩壁上施展不開,腳點的判斷就同攀岩的感覺,差異不大,比較要注意的是「面」,沒有凹凸,純粹的斜面或平面,因為鐵跟石頭的摩擦力很差,想要穩定在面上是不容易的。
腳上多了硬底鞋與冰爪的重量,且硬底鞋比一般長筒重裝鞋更限制腳踝,使得每一步的移動都像是正踩一樣,想伸腳踢較遠處的點時,需要更專注在重心的移動上,左腳還沒點到遠處的點時,身體的重心都要維持在右腳上,左腳點上後重心要瞬間且穩定的移動到左腳,只要稍微不流暢兩隻腳都會滑掉!

「踩」上岩壁,沒有穩固的包住,會隨著重心搖晃移動。

前齒「刺」入冰壁中,相對乾攀穩定多了。

除了腳步被限制之外,與岩壁接觸的感覺、施力狀態也與攀岩鞋完全不同,要維持前腳掌的發力,太往前鞋頭會頂到岩壁,雖然這問題冰攀也會碰到,但岩壁更有凹凸面,而且施力的點只有前齒能用,不像攀岩是整個面,能用內外側、後跟、腳掌。總之,要我說的話,腳法就是一直維持攀岩的Slab狀態,小腿要維持緊繃,保持腳底板水平。

當真的開始上攀後,要把手與腳結合又稍微不同,因為這岩壁室內傾面,會攀岩的朋友都知道,內傾牆重腳法,手大多數功能都是推牆,讓自身的重心維持在腳上,身體保持直立,向上拉提的功用不多,現在又多了冰斧礙事,而教練又要求我們一定要用冰斧來幫自己提升,等於每次的提升都要穩定自己相信冰斧,又想起第一次冰攀的日子了,不過現在在乾攀。
且這簡單的岩壁在我眼中有許多可用的腳點,用攀岩的經驗總是會選擇幫自己提高很多,或是省力的側身旗式的動作,但因為腳部的限制,只能盡量找正踩,像爬樓梯一樣的腳點,且每次提升最高頂多45公分左右,真的就如同攀冰一樣的腳法,運用在岩壁上,真的很不習慣。

我的第一次乾攀就在練習、嘗試與體驗中度過,非常充實的學習日。

Passerelle des Thermes

打鐵要趁熱,攀登要盡早!所以這次我們來到當地專門在乾攀的戶外乾攀場,在一條舒服的溪流旁,要先沿著山徑徒步約10分鐘就到了,非常的近,到達岩壁後,沿著岩壁與溪流繼續走到盡頭會看到一道兩層的瀑布,瀑布上有個鐵橋與木板橋。

對嘛!這才是我想看到的上攀牆,完整的岩面,乾淨平坦的地面,垂直面或是小外傾,路線標示清楚,手腳點清楚很好判讀動作,有bolt甚至快扣組已經掛著的,難關處或是風險區域也會有提示,是面好牆!

到了岩場一定要先觀察一下,尤其是不熟悉的區域,這面牆上有不少綠色點點,教練說是冰斧洞,就是勾掛冰斧的洞!當地人在這條開發完整的乾攀牆上鑿洞,為了給人們攀爬時勾掛冰斧用的,簡單來說,就是路線的手點,不過並不是每條路線都有,整面牆很明顯只有6條線有鑿點標示冰斧洞,這6條線是這面牆最熱門且較簡單的線。

牆上綠色的標點都是冰斧位置,只要有攀岩經驗的人,都能判斷左右手、休息位置與動作,提升攀登效率與速度。

冰斧放進標示洞洞的樣子,鶴嘴一半都在岩壁內,人掉了冰斧都還留在牆上!

這天的攀登也是由教練起頭,先幫我們掛繩,而教練起攀不久,我就覺得今天的路線動作,跟練習時差了不少,今天更像我平時攀岩的感覺,一上牆確實如此,反而爬得更自然有自信,比練習日好多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最主要是手點,因為有標示,基本上不用找手點,想辦法把冰斧掛進下個標示裡就對了,而且還有鑿好的冰斧洞,穩定度差很多,而且牆面是垂直甚至外傾,就算腳點再怎麼會踩,大多數的重量還是會吃在手上,所以對於冰斧的下拉力道很強,冰斧也較不容易脫出。

腳的部分,因為路線難度的提升,腳點並不像練習日到處都有,只要看到能踩的位置八九不離十就是腳點了,動作很直覺的就變得很像攀岩一樣,不過還是要避免搖晃、旋轉、提腳尖、施力方向的變換,基本上還是跟攀冰的施力狀態一樣,只是更加動態而已。

施力腳還是維持腳底板水平,前齒面對岩壁。

因為外傾,冰斧下拉受力力道增強,所以更穩定更敢做動作。

今天也是非常充實,且充滿力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