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獎品呢

  • 【紀錄自己的負向情緒~原來是自責大於一切】

  • 假日活動,一張簡單的簽到表運作方式不一致,讓我難得抱持負向情緒波動半天,靜下心來發現原來是自責的情緒佔大部分,加上我和另一位老師之間未能有足夠時間事先溝通達成共識,當下無法理性處理,很自責有違自己的專業要求。

  • 這一份自責,來自於自己二十幾年前,剛出道當國小老師時,很熱血的發明「愛心小富翁」做家事集點活動,集滿點數換獎品。活動期間引起家長熱烈迴響,紛紛稱讚小朋友變得愛做家事了!然而,去台師大進修心輔所之後,才知道具體獎品不能亂用,這個活動轉移了孩子做家事的動機,這本來就是孩子該做的事,一旦變成為了獎品而做,那活動結束後或是換個老師不採用這活動,孩子反而會更不愛做家事,忘了做家事本來就是該做的事啊!

  • 同理可知,今日的活動簽到表,給予幼兒去貼準時貼紙非常好!因為對幼兒來說視覺化非常重要,同時也能鼓勵孩子下次有動力準時抵達。但是,這樣的鼓勵已經很夠了,若是要累積點數多的人換大獎(重點是具體獎品才會影響),那就犯了跟我當年一樣的錯誤,心理學上稱為「過度辯護效應」。不過,畢竟我只是客串角色,又沒有領薪水每週來帶班,我理應尊重另一位老師的理念,或許她有更好的想法與做法!如今反省自己在當下負向情緒確實有波動,對另一位老師說話不太禮貌,對於接下來的教學也產生些微影響,感到相當自責。以後要記得保持尊重,我可以回家再培養女鵝的觀念即可。

  • 再舉一例,女鵝放學帶回一張國泰繪畫比賽畫紙,本來不以為意隨意扔角落,沒想到連隔日班親會時老師也鼓勵家長多指導,只好硬著頭皮開口問問女鵝有想要參加嗎?她馬上大聲說:「要參加,因為老師說如果得獎會有獎品!」

  • 她一向好勝心強,聽她參加意願如此之高,我不禁擔心她會變成過度辯護效應——把原本單純的喜歡畫變成為了獎品而畫。

  • 我馬上拍拍衣裳起斂容,告訴她:「畫畫是為了開心,不管有沒有獎品或比賽,重點是開心!在妳想參加比賽之前,請先保證無論有沒有得獎都要開心!」她答應後,我再次強調那我們試著畫畫看,如果畫累了不參加也沒有關係喔!

  • 畫圖如此,求學過程更要如此。在國小教師任教的那十年間,我一發現有家長採用考試給獎品的方式,會立刻請家長停用此方法,以免孩子獎品胃口愈養愈大,忘了上學讀書是他自己該做的事,忘了「樂在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 給獎品不是不能用,而是比較適用於糾正負向行為,在用的時候,也要再次跟孩子強調我們不是為了獎品才要改掉這件事,而是要幫助你有動力去改掉,重點不是獎品,而是努力改掉壞行為,培養出好行為養成習慣喔!

  • 最後,想說的是,我過去曾經在兒童界悟道十年,發現鼓勵兒童其實很簡單!出現正確行為時,用盡自己誇張三倍的表情和聲音,微笑大聲具體稱讚後,用大拇指幫孩子按讚!根本不需要多餘的競賽表,老師應該要想清楚教學流程,維持孩子專注力,並小心呵護孩子的內在動機,這是教育工作者的溫柔使命。

  • PS. 以上誇張稱讚的做法不適用於大學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