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上學訓練續集

  • 【小雪5y1m:自律上學訓練續集--先求有,再求好】

  • 對孩子的訓練不可能像童話中王子公主從此過快樂幸福的過日子,已經連續兩週都沒有遲到了(每天早上我也都只待在門口看書等她),一般父母可能就到此為止。


  • 但是,以教育心理為專長的我,希望能夠從這個訓練當中,再求精緻進化,所以我會在這個時段之外,跟她一起討論微調精進方案(通常是載她上學途中,或是下午放學回來時)。以下是本週她抵達校門口的時間紀錄:


  • 星期一:7:50優(討論隔天加設賴床鬧鐘,有5分鐘時間可以緩衝,而且她主動要求兩個鬧鐘的時間都提早5分鐘)

  • 星期二:7:40超優,第3名到班上

  • 星期三:8:00普(因為穿搭多花時間,討論以後前一晚就先搭好衣服)

  • 星期四:7:45超優

  • 星期五:8:00普(因為她臨時想要只穿運動褲,重新找搭配的上衣)


  • 其實,生活裡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呼應心理學的理論。舉例如下:


  • 「自我決定論」提出了三個與生俱來的需求,如果能滿足該需求,則將會為個人帶來最佳的發展與進步。

  • 1. 能力感:我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

  • 2. 歸屬感:我覺得做事情都有人支持。

  • 3. 自主感:我是自願的發自內心做一件事。


  • 以小雪自律上學訓練這件事為例,在她做到的時候,就給予大量口頭讚美鼓勵(絕對不給外在獎勵以免轉移內在動機),這樣她就會產生「能力感」,累積能力感才能夠有足夠的自信心。


  • 「歸屬感」則是孩子從照顧者這裡體驗的穩定關注和回應,但是現代社會的父母反而變成有點太過度關注和回應=溺愛,進而影響到孩子會缺少自主感。


  • 「自主感」最難訓練卻是最關鍵的,讓她發自內心主動去完成該做的事,能「自由」決定要早到還是晚到,才內化知道這件事情是自己本來就該做的事。

  • 對於幼兒來說,不可能說一句話她就全部學會,所以要幫她舖階梯,逐步拆除安全模式。


  • 對於父母來說,針對訓練項目進行的時刻(從起床到出門絕對一句都不碎念),要完全忍住不提醒,也是一項挑戰。而且若缺乏事後檢討,很容易導致過一陣子又恢復常態。畢竟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至少21天,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維持訓練的一致性。


  • 自律上學訓練只是一件小事,等到訓練成功,就可以轉移此方法到下一個壞習慣(目前預定項目是收拾經常雜亂的玩具間),以上就是「當父母」的難題和解法之一。


  • 坦白說,果然還是「當老師」比較容易,因為可以從開學的第一天,就用新環境和團體動力來塑造一切,預防重於治療,訓練新習慣會比改掉陋習容易多了。


  • 最後,還是要感謝上天的禮物--小雪,讓我細細品嚐「當媽媽」和「當老師」在教育上的差異,果然是不同層次的體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