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行不愧於人,止不愧於心
作者:柳夜 2007-08-22
分類:寫作專欄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戰國.孟子 盡心篇
有 句俗話:「日間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又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欺人容易,欺心難;欺心容易,欺天地鬼神難。不管那一種宗教,人們所祈求的 主要項目,常是「平安」,廣義來說,「平安」不僅是身體的無災無病,更適心靈的平靜坦然;心靈不能平安,痛苦折磨比身體的病痛更甚百倍。
而 心靈的平安,既無關神佛保佑,也不是金錢權勢所能給予,完全在於人類自己所言,所行,所做,所為,是否能坦然無愧的面對天地、面對眾生。儘管在表面上,人 可以矯飾強辯,假仁假義,但,心中難免有「不安」的種子作祟,所謂「疑心生暗鬼」。心中有疑懼,又如何平安?反之,一心無愧,縱受屈於一時,終必昂然卓立 於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