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西港香陣頭 吳秀媚
西港香攝影活動,大夥兒拍照的相片真不少,透過上課賞析方式分享,也有數位志工伙伴上傳
至電子報,著實豐富了大家的精神層面。以往在廟宇拜拜,不會特別去注意屋脊的構造、
神像的不同、樑柱的雕刻,陣頭的表演也未曾細細的觀察,因臺史博的攝影研習課程,
配合了三年一科的香醮活動,也是一股推力,前前後後跑了數趟,尤其五月九日「百足真人」
蜈蚣陣至中洲寮遶廟,為了拍攝幾張這最長的陣頭,跟在中洲寮宋江陣隊伍旁邊,
(藉此口頭訪問了一些宋江陣的點滴),忽而跑步忽而蹲下,有時耗在原地等候,
也像參加活動的人,忙得不亦樂乎,隊員用點心時也拿了一份給俺,真是溫馨!
那種被認同的感覺挺窩心的,比吃大餐還受用。
陣頭活動往往能吸引大批的觀眾,一般居民除了看熱鬧外,無非是求「平安」,
這在七爺、八爺為民眾消災解厄時,長長縱隊排列,虔誠跪地等候將爺大手自頭頂揮過,
及「百足真人」蜈蚣陣停下時,不分男女老幼,在蜈蚣腹下鑽進鑽出,祈求除穢得安,
可見宗教信仰在民間還相當受重視。古人說「萬物靜觀皆自得」,用心去看才發現
有許多藝術在周遭,平常都忽略了,真得繼續挖寶哪。
研習另有一項課題──田調,麗雲和俺選了「陣頭」這項,咱們就著地利之便,
從「中洲寮保安宮宋江陣」作初步的認識。宋江陣的演練,透過陳丁林老師的著作
「南瀛藝陣誌」介紹,才稍有個概念,否則只見隊伍繞來繞去,不解是啥含意。
宋江隊隊員說明一般的規距和禁忌,再次觀察時就能體諒,不要隨便進入活動圓圈內;
副隊長說明鑼鼓手的敲擊法,對照著隊伍的演練動作,鼓法變化多端,不是平常所說的
「鏘鏘 鏘鏘」而已。保安宮林主委水龜先生博學而熱心,還接受咱們兩次專訪,
敘述廟裡歷史及業務相關事宜,宋江陣初訪資料稿件請他過目也不吝指導,
志工刊物出版時希望能送上幾本請他們看看。
香醮活動「開館」是個大項目,文武陣頭訓練完成後,選定日子至西港慶安宮表演,
請神明鑒賞,各陣頭無不卯足全力。也因人潮眾多,要擠個最佳的拍照位置不易,
經過上課老師指點才了解,提早兩三個小時到場卡位等候。而請媽祖的活動以往未參與過,
特別往鹿耳門天后宮見識一番,除了駕前副帥、先鋒部將外,其他的陣頭有的先到
先於廟埕行禮、簡易表演後離開,重要迎駕任務的陣頭表演較久,也需等候西港慶安宮
的神轎抵達。顯宮里近天后宮的路上,候駕王馬背著令旗一字排開,與地上長串的鞭炮
相映成趣;路旁設立茶水站,準備解渴的西瓜捧出待賓客,天后宮的蔭香旗隊也出隊
至庄外道路迎駕,令人感受到親切與熱誠。旗牌官身著古裝騎馬迎駕,真有威風,
前邊肅靜、迴避的牌隊,可溯想古代官爺出巡應是此等模樣。
另在五月十日的遶境活動,自行騎機車出發,在途中看見陣頭拜廟表演,趕緊停下拍個幾張,
也問路尋找陣頭所在(每個陣頭抵達時間有間距,往往需等候一段時間),在鄉間道路奔馳,
走走停停,捕捉一些吉光片羽,追逐陣頭也算是此次活動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