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西港香「鹿耳門迎媽祖」二三事 吳秀媚
媽祖始出在福建,(台灣)廟宇到處都可見,年少異能救世獻,昇天為神靈跡顯。
國姓王爺領兵鑑,鹿耳門溪水擱淺,船頭媽祖顯靈驗,瞬時水漲行船便,
順利登陸驅荷軍,安平築廟紀功動;府城更有天后宮,清代皇上行敕封,
春秋官祀真拉風,進出人潮密密縫。海面行船如遇災,緊求媽祖鼎力裁,
勿稱天后較實在(傳說遇危難時祈求媽祖救助,直呼請媽祖,祂會迅速趕來,如呼請天后,
祂需梳妝打扮,會延誤時間),庶民有事誠心拜,事業平順又澎湃,抵廟別忘進參拜。
請媽祖由來:
大清乾隆49年,姑媽宮境王船延,曾文溪畔居民見,始是供奉神蹟顯。
遶境倡議每三年,王船泊處尋水源。
道光三年依遶境,慶安宮辦現異情,咸豐六年鹿耳門,首度請水思源奔,
1871遇洪水,媽祖宮廟被沖毀,甲戌香改北汕尾,鹿耳門溪來請水,
喻意恭敬請媽祖,諸位看倌瞧清楚。
請媽祖的儀程:
清晨(慶安宮)王府大門開,「領文」「參謁」木牌擺,
先鋒、(刀兵)教主依序排,百足真人、副帥在,
請旨請令次第來,千歲爺准真不賴,其餘諸陣衙門外,三進三退大禮帶。
轎號順序出香陣,押陣三轎卯時辰,王令上馬巡境征,旗牌官屬送出門。
(轎陣)沿途巡庄兼拜廟,陣頭表演分離轎。歡迎眾神陣轎來,戶戶門前香案擺。
顯宮請媽祖的重頭戲:
顯宮迎賓誠意排,旗幟成列隨風擺(動),庄口涼飲盤端來,賓客十足有光彩。
王馬成列候主神(慶安宮押陣三轎),地面鞭炮串串增,
蔭香旗隊庄口護(駕),旗牌官屬出庄顧(迎接隨護)。
主神陣轎入廟埕,其他陣轎兩方乘(在場表演的陣頭及神轎自兩邊退開),
駕前副帥旌旗飄,將爺踩步扇揮搖,乩童操陣神光躍,武陣擁簇中庭挑
(押陣三轎進入鹿耳門天后宮,在中庭並排停駕)。
天后儀容稍整理,出轎上座敘舊誼;中軍王令迎入殿,旗牌官主大事件。
西港廟方主祭群,香擔禮數煙光燻,主委、委員、五主會,王船長官皆列位,
地方首長參盛會(西港鄉長也應諍邀參加並致詞),顯宮主委隆重陪。
上香參拜頌祝詞(參拜禮依序為:恭讀祝詞、上香、三稽首參拜禮、三獻禮、三跪九叩禮),
恭請(鹿耳門)媽祖應允時(擲筊請示起駕時辰,一桮定筊),
西港鑑醮蔭香路,民眾夾道熱呼呼。
回程
返程兩宮並媽祖,上轎起駕回原處,千歲王爺共主巡,浩浩蕩蕩跨溪行
(向北跨越曾文溪入七股再回西港)。陣轎分離逐拜廟,沿途巡境技藝飆。
入廟繳令安座畢,指針已向凌晨逼。(時間已近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