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家將臉譜之美
家將臉譜彩粧是一門美學也是一種文化的藝術
台灣是廟宇非常多的國家,發展出跟廟有關的陣頭也很多,如宋江陣、
跳鼓陣、花鼓陣、金獅陣、高翹陣、官將首、八家將…等這些藝陣,
在這廟會活動中陣頭表演次數之多可說是數不清,而這些陣頭文化中
「八家將」表演是最引人注目的民俗技藝,既嚴肅、威風、神秘,
又讓人有種恐懼害怕的感覺。
何謂家將?「家將」泛指神明的私人衛隊,其職責為護衛神明外並協助
主神執行任務。台灣的家將文化起源於台南,家將團源起台南府城的
白龍庵如意增壽堂,與五福大帝有密切之關係。一般家將有說為六將二差、
八將二差和正什將,至於為何會被稱為「什家將」,一般說法是因家將出軍
的陣勢,是以甘、柳、謝、范四將與春、夏、秋、冬四季大神為主故稱八將,
若加上文、武判官就有十將規模,若將刑具爺、文、武差視為「將」,
實際出軍的人數就有13人,因此稱作「什家將」,取「什」是代表眾多、
多數的意思。
家將團的臉譜畫師,為扮演家將成員畫上該家將角色的特殊臉譜稱之為
「打臉」,家將臉譜傳承畫法由於南部跟北部有所不同,且跟所屬的派系別、
堂號、畫師(分泉州、福州派系)和所依附的廟宇不同畫法也稍有不一樣。
而家將從百年流傳下來有百年歷史,臉譜的底色、樣式固定沒能變,其打臉
要點、味道、涵義、重點不能失去,打底顏色分二種:白色底講究線條細,
用白色打底畫時強調眼、鼻、嘴,用黑色區分線條才會區分有顏色底在打
線條較粗,畫時如臉畫黑、嘴畫紅色後再用白色勾勒強調嘴以突顯其嘴形,
在八家將組織中成員分有:
一、刑具爺,主要任務是「帶路」及肩挑「刑具擔」,一般在家將團的隊伍
排在陣前的第一位,由於刑具爺是陪襯角色,因此大都不開臉著裝以便隨時
更換團員擔任,但也有打臉及穿著虎皮衣挑刑具者或身著黑衣臉為黑臉。
刑具爺
二、文、武差爺,稱呼「小差」或「差爺」,主要角色任務是負責接收及
傳達主神的命令,其編制類似傳令兵角色,因文、武差爺手捧主神令旨與
團旗也格外受到重視。文差在傳統上一般是由小孩伴演,由於時代演變
找小孩裝扮已有困難,所以現在文差是大人所扮演。文差臉譜採用文臉
(粉臉),即以化粧品加重眉毛及腮紅,及在眉心點上一小紅點謂為靈光;
武差爺的臉譜較文差爺有變化,其臉譜視各派系不同而呈現不同之風貌,
如圖中武差爺的臉相為扮紅臉譜。
著粉紅衣者為文差爺 武差爺
三、甘、柳將軍,俗稱「頭排」或「班頭」,其扮相有點類似城隍爺內
之捕快排爺,台南白龍庵如意增壽堂陰陽臉譜者為「柳將軍」,而大小眼者
稱之「甘將軍」,而在嘉邑地區通常將臉譜畫有紅、黑陰陽目者稱之為
「甘將軍」,並將對畫有大小眼臉譜者稱為「柳將軍」,同時也用簡單俗語
稱之為「陰陽目尾」以一併指稱甘、柳將軍角色特稱。
甘將軍
四、 謝、范將軍,俗稱七爺、八爺,在家將團編制位於甘、柳將軍之後
所以稱「二排」。謝將軍俗稱「謝必安」,扮演者大都戴布製白色長帽上書
「一見大吉」並繡有綠竹,臉譜在雙眼多繪鶴眼或畫「白底蝙蝠目」及
長條黑目眼,額頭以紅朱上書一「中」字,著白(青)色袍並穿露半甲之坎肩服
胸前常見紅肚兜引為特徵,而八爺范將軍俗名稱為「范無救」,因其身材矮胖
是其特徵,頭戴四角方帽上書「善惡分明」,身穿露半甲之黑衣或藍袍的坎肩,
其臉譜猴形臉或扮紅眼,藍臉譜,嘉義地區以因其個性火爆而都繪有火燄標誌,
如火燄眉、火燄嘴及額頭、雙頰等都繪飾火燄,另有繪飾古錢圖樣,表示信徒
們在祈安有餘還冀求財富。
謝將軍與范將軍之臉譜
五、四爺:四季神,以分春、夏、秋、冬四季大神稱之,四季大神據杜昭宏先生
說是以額頭樣式來辨之,如:春神額頭為倒葫蘆,夏神額頭畫火燄臉,秋神畫鳥,
冬神畫虎臉。而據書上所寫,「春大神」的臉譜特徵在其額頭的葫蘆,一般都畫成
倒掛紅色葫蘆並以鼻樑為葫蘆尖嘴為多,有些臉譜畫的是鳥面臉譜。「夏大神」的
臉譜特徵在於額上之蓮花,其繪法有抽象形和實體形蓮花兩種,有的則繪飾為
火燄形臉譜,或為虎面臉譜。「秋大神」為鵬大神所以其臉譜多以大鵬鳥的
細尖鳥嘴及雙頰展翅和額繪尾翼為其重點標誌,或飾為葫蘆臉譜。「冬大神」
的臉譜多為虎面,繪法有兩種即虎頭及虎尾兩種,有的則繪飾為蓮花臉譜。
四大神服飾以五行色來穿(服飾也有穿錯色的,如趕時間忙中有錯穿錯服飾,
有時是扮演者搗蛋故意穿錯,學者在田調不察很容易就將錯誤誤為真),
服飾源自清朝長袍衫,由於出現武打後就不穿馬掛,如以前要武打時就要將
裙撩起來才好相打,所以有俗諺:「裙檢一半可出腳,衫褪一半可出手」,
表示有利於出手。因此,如上面所述並觀其西港香八家將衣服的顏色、姓名、
面譜、武器均有不同,和嘉義地區也是大不相同。
春大神 秋大神 冬大神 夏大神
六、文、武判官,文、武判為十家將的最後部份,專司紀錄罪行,文判官以國劇的
角色來說屬「淨」臉也就是文官臉,武判官臉譜以傳統家將來塗飾。
一般八家將打臉的地方如廟方有要求要在廟裏打臉,一切就照廟裏的規則,如沒
要求的話就在自己的壇內先化好臉再到主家的廟,此時就沒有一些繁瑣禮節,
在畫面師要給表演者打臉時會問:你是那一手(指拿扇子那一手),或問是前隊
或是後隊才畫臉,所有筆劃(線條簡稱)稱為柳枝柳葉、內枝外葉,柳枝可打鬼,
桃枝可避邪,線條取桃柳線條,討吉利能發揮作用,家將在化好臉譜就盡量不
講話,因為此時的身份已代表是神明,也是一種尊嚴,所謂像不像三分樣,
而畫師打臉技術是由師父教學徒傳承後,學徒又把它發揚光大也就是再改良或
添加新的東西,之後又由下一代學徒再次發揚光大。
很感謝這次有機緣能訪問台南昭興堂興和官將班畫臉師杜昭宏先生,杜先生年輕時
加入八家將,之後對彩繪臉譜有興趣,師父要傳承畫臉時也會觀察學徒是否有這方面
的天份才決定是否傳授,從這次的西港香我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在攝影方面,
只是當時在攝影時,沒有想到要寫這篇文章,所以沒特別拍家將的臉部特寫,
希望下次在拍攝時能先對主題有所概念,再去拍攝要的東西。
參考資料:多福軒文史影像工作室 陳丁林先生 八家將的講義
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呂江銘著(主要以嘉義以北)
台南昭興堂興和官將班杜昭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