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蔡源斌
本期以西港香己丑香科為主軸,親臨活動現場體驗、記錄此項國定民俗活動,
配合事前的文史研習課程,以及事後的攝影修片和電子化資料整理,
由於大家的熱情投入,終於產生這一期豐富的內容。
由於西港香規模大,又有攝影課程推波助瀾,大夥兒所產生照片超過預期。
由於小編對台灣廟會還是新手,一時之間簡直難以吸收消化。
小編來回翻了幾次研習資料後,最後想到最簡單的整理方式就是,
依照刈香活動行事的順序來排列,就成為本期「相片索引」所呈現的方式。
有了架構之後,卻發現大量相片大多還存在光碟和電腦,尚未上傳。
本來的如意算盤是,利用Google課程現學現用,靠大家的力量來完成,
可是有不少夥伴似乎尚未上手,協作平台網頁一直沒有動靜。
最後,幸好有麗婷伸出援手,小編才免於要將大家的相片一一親自上載。
回頭看看「相片索引」,除了兩場外拍大家的努力的成果可期之外,
還有不少用功的伙伴也拍了其他行程,整體累積的成果頗有看頭。
不過,如果對照行程表,西港香九十六庄的規模,實在過於相當龐大,
我們僅只是擷取了其中幾個片段。這次可說是練兵,有了這次的經驗,
三年後必然會有更豐碩的成果。
由於西港香活動仍保留傳統,因此被文建會指定為國定重要民俗活動,
非常值得我們深入作記錄,將其原貌保存起來。這次的文章中,
蘇麗芳和陳宗寶分別從八家將的形制和宋江陣的精神層面作訪談記錄,
這是很值得鼓勵的方向,希望能激發更多伙伴投入這類的工作。
從這一期開始,志工園地成為更自由開放的園地,所有伙伴的原始稿件
都上傳Google「協作平臺」。感謝大家的努力,所有投稿都是電子版,
讓我們的志工通訊得以順利進階到電子化、網路化的時代。
我們不僅可以分享文稿、相片,也很容易實現集體創作。
由於Google課程是在系列課程的最後才上,早先投稿的稿件必須
從WORD格式轉到協作平台的網頁,這個動作讓小編花了不少時間。
未來如果作者直接在協作平台上建立網頁,不僅大幅減輕編輯工作,
而且在研習過程中,大家還可以隨時互動學習、分享經驗。
這種線上論壇的形式,將成為未來志工通訊電子版的發行方式。
作者可在協作平台上自己「建立網頁」,進行撰寫草稿或資料分享;
個人完成的創作再移到「文章目錄」的子網頁,即完成正式投稿的動作;
同樣地,利用「相片索引」的子網頁,建立Picasa網路相簿播放或連結。
這種發行方式將使得從編輯到發行之間的界限模糊了,
作者、刊物、讀者之間有更多互動的機會,作者和讀者得以直接溝通,
希望此種發行方式成為我們成長學習的平台。至於志工通訊的印刷版,
將定期從電子版中擷取精華,編輯成冊,付梓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