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張貼日期:Nov 03, 2011 9:46:17 AM

 痛風(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痛風古稱「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痛風是一種因普林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較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發炎反應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關節,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

引起高尿酸的原因

預約專線    04-23173069   

  台中市西屯區青海路一段112號

顯微鏡下的尿酸結晶

當血中尿酸濃度長期高於7毫克/公合,醫學上就稱為「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會因為尿酸的產量過多以及排泄減少而上升,引至尿酸的產量過多的原因包括先天性代謝異常、淋巴增生疾病等,這些原因佔高尿酸血症約百份之十。而引至尿酸排泄減少的原因則包括腎功能障礙和藥物引起的不良尿酸排泄。雖然約三份之二患有高尿酸血症者不會在身上出現任何症狀,但是血中尿酸濃度持續上升,最終會形成尿酸鹽針狀結晶體,積聚於軟組織中,尤其是以下肢足部關節最常見。當白血球來吞噬在關節腔內之晶體時,會釋出發炎物質,進而引起一連串的發炎性反應,造成關節劇痛及關節腫脹和變形。若尿酸鹽沉積在腎臟,則會造成腎結石、尿路結石,引發劇烈腰痛。

 

引起痛風的誘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及肉類(尤其是內臟)和海產攝取有關,亦有研究指出碳酸飲料及果糖也可能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飲酒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痛風大多在半夜才發作是因為晚上睡覺時,人體的抗發炎物質促腎上腺皮質素在半夜時分泌最少,加上睡眠時酸鹼值因體內累積二氧化碳而偏向酸性,而腳趾的溫度較低,加上腳趾附近的液體會被身體吸收使尿酸濃度增加,因此痛風最易在半夜出現在腳拇趾的部位。

 

診斷痛風

預防痛風

40歲以上者應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盡量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及避免同時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葡萄酒等發酵的酒類。此外,要維持理想體重,不可過胖。切勿暴飲暴食或飢餓過度。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接受治療,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高嘌呤成份的食品

高嘌呤成份食品為每100公克含150至1000毫克嘌呤。

動物類

硬殼果

如花生腰果之類

蔬菜類

豆苗、黃豆芽、蘆荀、紫菜、香菇、菜花類、豆類。

其他

全麥製品、乳酸飲品、酵母菌、啤酒。

 

治療

適當的藥物及飲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風的復發。

 

消炎藥物

急性痛風的治療以消炎緩解疼痛為主。

在急性痛風期間,不應增加控制普林藥物的份量,否則增加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控制尿酸的藥物

由於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藥物控制。常用藥物分兩類:

減少尿酸合成

普遍用於治療減低血中尿酸濃度。這種可以與「嘌呤」衍生物複合的藥品,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故在發炎時,應該停止使用。

增加排出尿酸

急性痛風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時,常配合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的點滴使用,以加速排出尿酸。

Benzbromazone主要的藥理作用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從而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在飲食方面,痛風患者每天至少需喝2000至4000CC的水,以幫助尿酸的排泄。避免攝取過多紅肉、海鮮、啤酒、高果糖汽水,以免引起痛風發作。再者,應多吃蔬菜、水果、奶類、米、麥、植物纖維。

 

         生活作息正常定期回診,才是降低痛風症狀的不二法門。

 

 

漢諾威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