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h 的利基,SoC 之競爭趨勢探討

張貼日期:Jul 03, 2014 7:53:12 AM

SoC 是廿一世紀新高科技產業的兵家必爭之地。而隨著 SoC 對產業的衝擊,明顯的優勢有兩點,困擾也有兩點。

 

先談優勢:

一、科技成熟了。隨著廿世紀的資訊產業成熟,各種的軟硬體科技均有突破性的進展,而 IC 產業的領域中更是隨著製程的不斷調降,而將單位面積的集成度再再提昇。

 

二、成本降低了。所有現在人的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數位資訊的技術整合,一個人在一天中直接間接使用到的資訊產品,一定過百過千。這些資訊相關產品的最後量產關鍵,卻是在 IC 的零主件集成度上,零件越少、生產與品管的成本越低,耗電量與故障率也自動的下降。

 

再談困擾:

一、缺乏整合團隊。在過往,由於產業分工精細,在硬體的領域裡,做 IC 的不熟悉 System 的 Domain Knowledge 而做 System 的也對 IC 的製程完全陌生,雖然同屬於硬體的廠商,但所培植的工程人員與產業技術,卻南轅北轍。在軟體的產業裡,搞系統端作業環境與語言工具的不清楚應用端的客戶需求,而做應用端的軟體公司對系統工具的製作與維護更是懵懂無知。同是一個資訊產業中的各種技術人員,幾乎涇渭分明、形同陌路。當然這還是『大略粗分』的說法,若是要更精細的來探討,光是 IC 業裡,做類比的,做數位的,做 SRAM 的,做 Flash 的還各自專精於一門領域中,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而做軟體系統的,又可分成做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做語言編譯器的、做交談式除錯工具的也是術業各有專攻,沒有撈過界的成例。在此不用再提所謂應用領域的範疇了!那更是林林總總的罄竹難書。以上多種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與產業技術,若想在一個精深簡實而又有多年默契與實務經驗的研發團隊內聚集而成,是多艱難的事情,簡直就像是南柯一夢。

而要將「應用標的之 Domain Knowledge 經由語言發展測試工具,融入硬體系統與 I/O 規劃,最後透過 IC 混成模式的製程,整合成一個低耗電之單晶片電腦」這就是 SoC 真正的艱難所在了。分開來看,這是四種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合起來看,卻是統整合流後不可分割的單一產品。過往的數十年中,海峽兩岸的中國與台灣從未有這樣整合團隊被育成過,過份強調專業分工的惡果,就是科技統整人才的嚴重缺乏,導致今日 SoC 研發團隊難以成軍,就算臨時的由各個領域裡找來高手,也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來培養整合經驗、工作默契與一致性的工作文化特質。

 

二、缺乏原創文化。 在過往,由於海峽兩岸均已 OEM 之代工起家。無須面對最終產品之市場行銷,更無須面對完整的產品設計與規劃。僅須將歐美日等客戶設計好之產品,分解發包,然後專注於成本之降低與量率之提高的生產技術。長期產業不投入整合性研發團隊培育的惡果,就是整個的兩岸新高科技產業,仍大量的停滯在代工的產業階段。由上游晶元代工到下游的產品代工,一路分工的一路代工,這樣的老二文化造就了台灣奇蹟,卻眼睜睜的斷送了台灣未來,若中國走上了台灣的代工老路,則將來也會步上可悲的台灣經驗。

原生創意,是廿一世紀裡最重要的商機,與無形資產。可悲的是這樣的產業文化卻無法移花接木、一蹴而成。由孩童開始育成的第一天起,就必須投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驗精神,鼓勵冒險,挑戰權威,這在在都是中國傳統教育中被極力打壓的部分。更何況在海峽兩岸傳統的研發團隊管理模式,均是以工程進度的要求來取代創意性的催生,揠苗助長的結果,讓工程人員習慣性的抄襲與瓢竊歐美日等國的現有產品規格,又深深的陷入老二主義的無奈之中,此乃多年之陳痾舊恙,就算召集產業中之研發人員重組研發團隊,舊日惡習不去,也難有所成。重頭培育新人,則工程技術與經驗的累積,也是十年八年的長遠之路,緩不濟急!

 

結論:

 

一、已知 SoC 是廿一世紀的新高科技產業的趨勢,更是致勝之所在。

二、要創建 SoC 的產業,科技統整的菁英團隊是必備的成功條件。

三、海峽兩岸的傳統代工文化下,無法育成有這樣經驗與默契的團隊。

四、放眼華人世界,這樣的科技統整團隊在哪裡,難道毫無機會了嗎?

        這有一個答案,立志超英趕美的『易符智慧科技』團隊。絕對讓中國

     露臉、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