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舊版分割線

在這個遊戲的世界裡,科技滲透了各個生活的層面。絕大部份人相信除非像大崩壞那樣的大災難再次發生,或是個人碰到非常嚴重可是幾乎不可能的意外,否則他們也是不會永遠死亡的。因此,現在大部份人也會為了漫長的未來而計劃。對大部份人來說,他們的計劃相當簡單,不過他們通常也知道沒有甚麼關係會永存。不過,長生不老只是現在世界的其中一個科學結晶。

戻る

打開潘朵拉之門

在大崩壞後不久,於土衛十七(潘朵拉)上發現的第一個潘朵拉之門,是超人類的歷史中的一個分水嶺。這發現的願景在神奇的同時也讓人覺得害怕。一方面,超越超人類現有知識的科技現在就在我們的手中,使得我們可以跨越大崩壞的影子並向整個宇宙,包括即使是長生不老的人也無法探索的異地擴張。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TITAN留下來的文物。它們的存在指出了TITAN某一天可能會回來的可能性,以及超人類將來會在銀河的另一角和它們再度碰面的機會。而另一個可能性則是更為可怕,因為這樣的話這閘門就可能是外星文明所創造的東西,而這宇宙中也可能會有被TITAN更可怕和危險的東西存在。

財閥、政府,以及其他勢力也集中了它們的精英,希望能夠破解這些蟲洞的謎團。無數的科學團隊,在私人的資助之下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並且在一年之後就破解了潘朵拉之門的密碼了。這不只使閘門可以起動,而且還可以重新編寫來開啟通往不同遠方星系的通道。不過,這控制很不穩定,連結常常會突然中斷,而且有時也不可以重新接通。在同一時間,那些科學團隊和他們的金主合拼,並且成立了守門人集團以公佈他們的成果。

在第一次運作之後一年不到,財閥們開始讓被稱為闖閘人的探索者使用那些閘門去探險。雖然他們很多也慘死或是失蹤了,不過部份幸運的人成功在新世界發現了相當吸引的新生命。雖然所有發現了的(現存)外星生物都沒有高度智能,這些新世界有很多也是適合人類居住,或是可以地球化的。在這些發現之中,最讓人不安的就是一個已經滅絕了的外星文明(伊托米),以及TITAN曾經使用過潘朵拉之門的痕跡。

後來,太陽系內也發現了其他的潘朵拉之門。和當初發現第一道門時的合作精神不同,這些閘門成為了被激烈爭奪的資源。這些門最初被用來進行研究或是探索用,不過現在很多也被用作外星系殖民之用。現在成十上百的殖民地和前哨站也已經在外星系成立,部份還保有相當多的人口。只要有一點點可以提升他們生活水平的希望的話,那麼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到這些地方探索的窮人是源源不絕的。

雖然現在大部份人也相信當時TITAN是利用潘朵拉之門來離開太陽系(不過還沒有可以合理解釋它們這樣做的原因)的,不過這些閘門看起來似乎已經存在了很久。無論它們是誰建的,這些閘門到現在仍然是超人類最珍貴和最危險的科技之一。

目前太陽系共有五道已知的潘朵拉之門,它們以及其控制者分別是:

瓦肯門:加特威(瓦肯帶)--新地球計劃

火星門:瑪丁峽(火星)--探路者企業、行星集團

潘朵拉之門:潘朵拉(土衛十七)--守門人集團

深淵門:天王星--樂與怒公社/無政府主義者

鬩神門:鬩神星(古柏帶)--五人集團/極限主義者

戻る

網絡伴身邊

對於這世界96%擁有基本網絡插件或是通訊器的人來說,生活是充滿資料的。對擁有最強植入的人來說,網絡上所有的資訊也在彈指之間就可取得。對其他的所有人來說,也只需要暫停一下來得到和理解那堆資料而已。當有人在對話中突然停頓發呆的話,大家也會知道他只是正在讀取資料而沒有讓他可以一心多用的植入而已。因此,當一群人正在討論,而沒人那時知道如何回應(像是某歌姬的第一首歌名)的話,所有人也會在數秒內從網絡中得到答案。同樣地,當一個人正在花園裡走時,只要彈指之間他就可以知道眼前一切的詳細資料。就算是在沒有常規網絡覆蓋的偏遠地方,大部份人也會帶著遠程通訊器,或是在出發前先下載大量他們也許用到的資料。因為就算是最基本的植入也可以儲存大量的資料,容量很少會是問題。

輕而易舉就可以接觸到大量資訊的生活,對文化產生了大量的影響。從錄像、老電影、書本,或是歷史課本中引用說話現在只要數秒就可以簡單地做到。雖然小孩和年青人經常也會在對話塞滿不太合適的名言,大部份成人也只會偶然使用它們來強調主題。常常引用名言的人,通常也會被認為是沉悶和沒有創意的人。由於人們可以要他們的個人助理(Muse)整合那些名言的本質和用意,要重新整理這些引言是相當容易的事。

所有有經驗的網絡用家,同時也在年青時就已經學會如何避免在對話時花太多時間在網絡上搜尋資訊。青少年常常也會嘲笑花太多時間來在對話中找資訊,或是花太多時間組織對話的同伴。雖然成人很少會陷入這樣的情況,不過在對話中花太多精神在網絡上的人,通常也會被認為是有社交困難的人。因此,容許人們一心多用,或是暫時加快思考速度的植入,也因為可以在上網時同時進行大量研究和整合而相當受歡迎。能夠負擔這些軟件的人,通常看起來也會比較有才智、魅力,以及智慧。

這一切也代表沒有網絡或是強化實境的「百無」,和其他的超人類會有鮮明的對比。對絕大部份人來說,他們看起來反應緩慢、記憶力差,而且讓人不可置信地愚笨。對於這些百無來說,即使只擁有基本植入的人,看起來也聰明絕定,而且可以以驚人速度理解複雜的事物。

戻る

前人所未至的領域

對於闖閘者(Gatecrasher)和其他在地球遺跡之類的地方探索的人來說,最奇特的感覺就是沒有資料了。他望著一顆外星植物或是被TITAN感染了的人,然後無論如何搜尋也找不到相關的資料,或是只有非常不可靠的推斷或是流言。如果相關的不明物體是剛落在其中一個人的肩上的小生物的話,這情況就變得更為麻煩了。絕大部份不足六十歲的人也未曾試過在一個沒辦法彈指間知道附近一切明細的環境中生活。對於闖閘者們來說,學會適應這種對無知的衝擊,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技能。

戻る

個人助理

大部份人也擁有一個作為多媒體處理中樞的人工智能。這被稱為個人助理的人工智能對絕大部份七十歲以下的人來說,同時也是長年一起的同伴。個人助理會學習主人的品味、習慣,以及喜好,並且會盡它們所能去讓生活和科技的運用變得簡單。個人助理可以作為鬧鐘、資訊回收者、行事曆、會計師,以及各式各樣想像得到的用途。有些時候,個人助理甚至會自行判斷主人的需要而配合行動。比方說,個人助理的行事曆也許會知道主人明早何時要起床,並且自動在適當時間叫他起床。如果個人助理不確定主人的偏好時,它會自動提問,不過這在與主人一起數十年後就很少會再出現了。很多人會為它們的個人助理多重備份,因為失去個人助理在很多時候,也會和失去至親一樣。相對來說,使用事事也上報的通用個人助理,會讓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個人助理。個人助理通常也能在一兩個月內學會新主人的偏好,不過在這其間,主人通常也因為很多個人助理會自動處理的工作沒有被完成而顯得善忘。

戻る

對通用人工智能的態度

絕大部份的超人類也將大崩壞歸咎於暴走了的自我完善種子人工智能。因此,包括在大崩壞前相當普遍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等無限制人工智能,在很多居地也完全被禁止活動,或是被重重限制。大崩壞在十年前才結束,使得大部份超人類也將AGI和TITAN視為相同的東西。

除了歧視AGI的法律以外,針對AGI研究設施的暴動和恐慌,也使得這些設施很多也轉移到了小型的獨立居地之中。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仍然對AGI相當有興趣的。他們有些覺得AGI是超人類演化的下一步,有些則仍然眾生平等,還有一些則是崇拜AGI。不過,AGI的支持者在很多時候也得學會隱藏自己的觀點,以免被標籤為TITAN的探子。

在某些地方,像是比較偏向無政府主義的外太陽系,對AGI的態度相對會比較好,而AGI甚至可能被歡迎。這些地方認為AGI和種子人工智能不同,而沒必須將兩者一同懲罰。這些地方就自然地成為AGI在超人類社會的避難所,否則他們也許要在社會中隱藏自己的本質。

在被緊緊控制的內太陽系,財閥和行星集團煽動反AGI的民緒,以達致保安以及驅除可能的競爭對手的手段。後者亦同時是外太陽系歡迎AGI的原因之一--當AGI和你目標相同時,他們是很有力的支援。

戻る

對精神修改的態度

在大崩壞後的社會,科技可以改變人的靈魂,而這行為對很多人來說仍然相當具爭議性。沒誰會覺得使用一心多用強化,或是類似會將人格副本重整合的科技來製作短期的人格副本會有甚麼問題。不過,長期的人格副本,尤其是可以擁有自己義體的副本,就讓很多人感到不安了。因為義體的供應本來就不足夠,所以為自己的副本提供義體的人,會被認為是自私或是浪費的人。因此,在人們為副本提供義體的少數情況,他們通常也會使用合成義體來減低這個污點的影響。

可以存在超過數小時的人格副本也讓很多人感到不安,因為這些副本會開始產生獨特的人格。很多人覺得超過一個不同的自己在活動是很讓人不安的事。雖然某些殖民地(主要在外太陽系)裡頭,製作維時數天的副本是家常便飯的事,不過大部份旅客也會覺得這很詭異。

不過,雖然自願製作副本是奇怪的事,不自願產生的副本,以及相關的精神科技則被認為是相當的暴行,並且成為了大部份聳人聽聞的偵探小說的題材。被秘密複製並產生副本,雖然很罕見不過也是讓人極度害怕的事。同樣地,雖然用在醫治精神問題,以及懲罰重犯的精神醫學,本身就已經是可怕的事,違法的腦部入侵會讓太陽系內幾乎所有人也感到可怕和反感。因此,這些強迫的行為在很多地方的刑罰也特別重,甚至是少數仍然會包括死刑(以及消除所有備份和副本)的重罪。

戻る

旅行

在居地和殖民地之間的旅行雖然越來越容易,不過仍然是相當昂貴的事。長距離的靈魂傳送本身,以及在目的地得到義體也是很貴的。因此,旅行者們亦想出了可以解決這些障礙的方法。比方說,如果只需要逗留數天並主要是為了即時通訊的話,他們可以在期間保留資訊思念體的狀態並以AR溝通,從而節省義體的費用。對於需要義體不過不會長期逗留的人來說,很多居地也會提供普通的改造人或是合成義體,以至是比較貴的普通天上人義體。火星、歐羅巴,以及各式各樣的無重力居地,亦會提供相應的特殊義體來代替改造人。這些義體通常可以使用一星期,甚至在經過協商後可以延至近一個月。同一時間,旅行者原本的義體則是在家被保存在休眠的狀況。

另一個做法則是與在目的地,並且同時也要旅行的人交換義體來使用。雖然不少人會與網絡上認識的陌生人交換義體,不過錄像和其他娛樂媒體,常常也會出現有人因此而被偷走義體或是身份的故事。雖然這些恐怖故事有幾分真實,不過很少人會真的願意和不認識也不信任的人交換身體,而很多人則是直接不與任何人交換義體。

不過,有些人則是願意出租自己的義體,來接載來訪的資訊思念體到達目的地。這些順風車靈魂並不可以直接控制載主的身體,而只是一個乘客而已。不過,他們可以透過電子方式溝通和下指示。

希望移民到別的居地,或是逗留數個月以上的人,則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義體。通常,他們也會將原有的義體賣給義體庫來賺錢減少支出。不然,某些擁有昂貴的特製義體,而又只是作短途旅行的人,會在目的地租一個普通義體數星期,並且安排將自己的義體經過快速貨船送到目的地。這樣做的支出通常也只是中等水平的支出,因此會比重新購買高級特製義體來得便宜。

戻る

私隱

雖然大部份的人也認為私隱是相當重要的東西,不過私隱在這個世界是稀有得只是一個理論而已。在二十和廿一世紀,私隱包括兩個現在已經完全分開了的概念:維持暱名,以及不被入侵私人地方。現在,前者基本上已經是不存在的概念,因為任何在公用網絡上載任何東西的人,也會知道想看到該上載的人,就能夠看得到。同樣地,多虧無處不在的已連線感應器,在公共空間活動了一段時間的人,也會知道任何人也可以追蹤到他的去向、行動,以及說了些甚麼。因此,所有人的公共生活,包括網上或是真人的生活,也會被轉化成一個很容易就能夠被搜尋到的資料庫。事實上,大部份人也會保留自己的生活日誌(Lifelog)來紀錄自己的生活,並且將其設為公開。畢竟,暱名已經是一個古老的概念。

雖然私人居所並不會一直受到監視,不過幾乎所有居所也會裝有緊急用的感應器,使得緊急服務人員或是人工智能可以預防危險的事件如大火和爆炸發生。大崩壞這場災難,加上大部份人類現在也住在被惡劣環境包圍的居所,使得這種感應器是很普遍的存在。某些殖民地禁止它們被安裝在私人住所中,不過大部份人會覺得這些地方是很危險的陷阱。理論上,這些感應器沒有被特定的事件啟動的話,是不會運作的,這使得個體可以在自己的家擁有一定的私隱。不過,感應器被秘密修改和啟動的事例,也不是不會發生的事。總之,不被觀察是信任的問題,而所有人也知道他們在大部份時間做的任何事,也會在網絡上被看得到。

不過,在大崩壞後私人居所不被入侵這點,則是更受到保護,這與上文所提到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幾乎所有居地也禁止擅自入侵他人的居所或是個人電子儀器,在很多地方這甚至是一項重罪。另外,雖然網絡和強化實境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廣告軟體,它們大部份也學會變得較為友善和提供非入侵性的商品、資訊和服務,並且提供合理的建議。這是因為個體的個人助理,本身就會自動過濾不受歡迎的廣告。雖然設計可以破解個人助理的過濾器的廣告是可能的事,不過這樣做通常也是不合法的。

同樣地,不受歡迎的AR入侵也受到了限制。在AR科技的萌芽期,被大量不請自來的強化實境所組成的迷霧很容易淹沒一個人的感官,因而造成各種嚴重的問題,因此法律和習俗也配合這情況而作出反應。現在,大部份人也只會看到他們正在找尋,或是可能會有興趣的資訊,而沒有興趣的則是很快會消失在視線之中。被大量不請自來的AR資料淹沒不只很煩人,而且還會引起恐慌。這是因為這代表居地或是那人的網絡有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整個居地也受到了資訊戰的直接攻擊。

戻る

低科技個體的存在

超過95%的人類也是住在人工改造過的義體之中。他們絕大部份也擁有基本的植入,而大部份也擁有視網膜顯示或是其他的顯示裝置,使得用家可以完全接收和與網絡上無盡的資訊互動。不過,大約少於4%的人住在沒有基本植入,也沒有通訊器和其他基本科技的自然人和改造人義體之中。

由於通訊器(Ecto)是相對廉價,而且是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裝備,沒有這些科技的人就等同在社會階梯的最底端。他們有一些是最邊緣的居地裡的窮人,不過大部份也是奴隸或是差不多的存在。木星共和國以及行星集團最低下的貧民沒有個人網絡連線,而且通常也是罪犯或是沒有甚麼技能的人,因此而被安排進行人工智能沒辦法有效進行的無腦體力勞動。

沒有網絡插件的這些百無人士,因此在精神上或是社交上也有嚴重的缺憾,因為他們無法得到大部份覺得理所當然的,充滿有用資訊的AR。他們亦不可以與任何在聲音範圍以外的個體通訊,也不可以與交通指示或是廣告等資訊互動。在有需要的時候,管理這些百無人的主管會讓他們使用手提的網絡裝置。這些裝置看起來就和廿一世紀初的手提終端機差不多,而且其功能通常也被限制以避免不必要的資訊流動和通訊。

由於百無人不能夠接觸AR或是網絡,他們大部份也和其他人隔絕,使得他們也不能夠組織有效的反抗。在外太陽系的大部份地方,百無人的存在被認為是行星集團和木星共和國犯下的最大反超人類罪行。

戻る

死與新生與義體

雖然死亡對於超人類來說不在是宿命,不過它還是會發生的。在大崩壞之前的一個年代,大部份的人類也開始接受長生不老已經快要達到了。不過,在數年之後,TITAN就把我們超過九成人口消滅。面對這種無意義的傷亡的恐懼,保護剩餘人類的生命成為了首要的目標。現在,上載、人格備份,以及其他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科技結晶也可以隨手可得了。

現在絕大部份的人(除了最極端的生化保守主義者)也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預期自己、親友,以及敵人也會長生不老。雖然死亡相當罕見,不過這還是會發生的。嚴重的意外可以損壞人的人格備份和腦袋,而消去靈魂亦是對付最極端的重罪的人的做法。不過明顯地,死刑比起數十年前要來得困難多了。

除了不能夠負責新的義體的人以外,大部份人對於暫時的死亡的想法,就和二十世紀末對重感冒的想法一樣,也是一些單純煩人的事。幾乎所有的居地,造成他人暫時死亡的人,也需要為他負擔重新安裝在同樣義體的費用--尤其是如果對方沒有保險的話。暫時死了的人,在重新安裝好後也會預料他的親友來探望他,以及一大堆的慰問卡和一點小禮物等,以歡迎他重來回到這個世界。對於包括緊急服務工人的各種常會死亡的職業,這種交換禮物是常見的習慣。

相對來說,刻意更換義體,或是暫時成為資訊思念體則是另一回事。在決定這樣做,與真的這樣做之間,人們通常也會先等一兩天,並且在這時候通知他們的同事和親友這個消息,並且附上更換以後的樣子以作辨認。不過,如果是更換比較高性能的義體的話,過份描述其功能會被認為是白目的行為。在更換過後數天,該人通常也會辦一個派對,並且邀請大家認識他的新義體。視乎更換者的財產、社交圈,以及社會地位,這些派對從大規模的盛宴到小型的家庭聚會也可能。

因為已經不再是理所當然或是常見的事,真正的死亡則是更加不同的一回事。雖然舊有的喪禮儀式已經不復存在,新的傳統亦會取而代之。由於每一次真正的死亡也會讓人記起在大崩壞中死去的數十億人,他們的葬禮通常也會一同悼念大崩壞的受害者。

戻る

角色偶像

娛樂產業很快就發覺到,生物科技以及義體科技與媒體將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偶像上的做法有所衝突。當每一個人也可以自由塑造自己的身體,原本已經美麗的人,就需要比起外表更重要的東西了。更重要的是,人們對偶像的興趣,會因為名人常更換自己的外表並變得不易辨認後而衰減。

大型娛樂工業對這問題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推廣所謂的角色偶像(Metacelebrity),以取代真實的人作為新的偶像。每一個角色偶像也會擁有屬於它自己的獨特(且昂貴)義體,不過被安裝在裡頭的人則是常常更換。比方說,名演員星塵天使雖然曾經是真人,不過自她在AF3年成為巨星且將其身份賣給易迅傳媒以後,現在已經是由十多個人分別使用過的角色了。同樣地,名演員阮浩安,也是基於在大崩壞是死去了的動作名星而建構出來的角色。很多角色偶像甚至是完全基於虛構的角色,像是孫美希作為偶像,就和她有名的惡黨閣下角色看起來一模一樣。被安裝在角色偶像中的演員,通常也會接受精神手術來讓他們更為傳神。

角色偶像的人格也會被嚴格地控制和宣傳,來使得他們更吸引指定的顧客群。雖然他們在精英的圈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部份真正的名人也會對角色偶像感到可笑或是反感。不過,一些名人也親身感受到了不可以小看這些角色背後創造那些形象的媒體工程師們的實力。

戻る

娛樂與媒體

很多多媒體資訊並沒有在大崩壞中消失,而現代的超人類,亦有很多投身在各種媒體創作之上。只要擁有基本網絡插件、通訊器,甚至是古老的手提終端機,這一切也可以輕易接觸得到。不過,絕大部份的作品也對不少人來說沒趣,而它們的品質也相當參差。因此,大部份人也會經過兩重的判斷來決定應該去接觸哪些作品。

第一重的判斷通常也是基於作者的知名度和評價的。每一個媒體也會有它的評分,而這些評分通常也是由高聲望的人進行評價時給予的。同時,特製的人工智能也會判斷顧客的反應,因此人們可以透過這些評價或是評估來選擇適合的作品。

第二重的判斷則是由個人助理所負責。個人助理知道主人的喜好,並且會自動搜索和推薦各種不同的媒體。主人可以直接要求個人助理選擇他們喜歡的東西,或是會挑戰他們的想法的東西,或是全部他會有興趣的新聞。個人助理會透過其主人的偏好,加上評分和評論來作出決定。人貨幣甚至可以要求他們的個人助理去修改那些媒體,使得它們更能配合他的喜好。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這甚至可以將新聞改得面目全非。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小說或是錄像之中。不過,將新聞或是文章中不感興趣的部份直接刪去是比較常見的選擇。

評分、評論,以及個人助理使得人們可以避免被媒體淹沒,不過這同時也會強化次文化的壁壘。很多人只會選擇強化自己既有想法和觀念的媒體和新聞,因此一個不喜歡所有非人類的排外個體,常常也會看到關於邪惡的外星人和被提升者犯下大罪的新聞和強化實境肥皂劇。同樣地,只對自己居地有興趣的人,也只會接收和自己的居地有關的新聞。

這使得所在次文化和社交圈的人,就像是住在不同的世界一樣。唯一可以打破這隔閡的,就是很多人也會想要跟隨附近擁有最高聲望的人的生活和想法。在很多時候,這些擁有高聲望的人,很大程度也是因為他們願意去與各式各樣的資源互動(或是單純認知它們的存在)。因此,聽從高聲望的名人的意見,可以讓人們得到他們不會主動去聽的資訊。另外,負責分發媒體的人工智能,很多時候也會標籤某些重要的新聞,使得它們不會被個人助理過濾。這些標籤在某些居地常常被使用,不過在另一些居地則只會在最重要的資訊上出現。在這些地方,濫用這種標籤可能會被視作是侵犯個人私隱的重罪。

戻る

常見娛樂

最常見的電子娛樂模式是錄像、錄像遊戲、虛擬實境世界、擬真錄像,以及強化實境遊戲。

錄像與錄像遊戲

錄像(Vid)是可以透過高解析度聲畫,或是直接代入其中一個主角身上感受的被動娛樂。前者感覺就像是以前二十世紀的電影,不過這是立體而且比較有互動性。相對來說,後者的全感官欣賞就更像是親歷其中了。

現在大部份的錄像也有可變主題和偏好,可供欣賞者決定暴力和性的種類和程度,以及主角的外表等並進行調整。另外,很多錄像也有不同的分支,讓人可以選擇自己偏好的結局。因此,兩個在看同一段錄像的人,會因為不同的設定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錄像遊戲(Vidgame)就像錄像一樣,只是它的自由度相對較大。在錄像遊戲中,欣賞者不只與主角一起感受故事,而是成為主角,並且可以透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故事,就像是廿一世紀初的某些遊戲一樣。某些遊戲會容許從十來人到上千人經過網絡連線遊玩,而其他的則是為單人遊戲而設計。錄像遊戲的自由度因遊戲而異。其中一些遊戲的自由度可比虛擬實境世界,絕大部份的角色也是由人工智能所控制。另外一些遊戲則是比較簡單和單線,使玩家只能夠在某幾個分歧點上選擇。錄像和錄像遊戲的分界線並不明顯,不過它們也是為了個人或是數個相近的人一起遊玩而設計的。錄像和錄像遊戲,尤其是以大崩壞前的地球設定的,是最常見的娛樂。

擬真錄像

擬真錄像(XP)是以一個個體錄下來的感官經驗為核心的特殊錄像。幾乎所有人類的生活也是相當平淡而無聊的,因此他們自己會希望經歷像是攀爬火星的奧林帕斯山、在最奇異的私人居地生活、在地球拾荒,或是闖閘生的刺激經驗。除此之外,也有另外一些比較特別的XP,包括人們進行各種暴力和危險的罪行,或是土匪和保安人員之間的真實槍戰等的XP,並且通常也會以紀錄的義體死亡作為結束。

任何擁有網絡插件,或是可以接收感官紀錄的部件的人,也可以以自己的經驗製作XP。像是第一次與介子接觸等特別刺激的XP,能夠賣出一個相當不錯的價錢。雖然大部份的XP也包括了感官紀錄以及製作者的表面思想,不過大部份使用者也只對感官紀錄有興趣,而對被其他人的思想入侵腦部感到不安。不過,也有些硬派的XP用家覺得包括那些想法會讓XP的感覺更為真實。

XP使用者之中,其中一些少數的狂熱者,會對某些常常販賣刺激XP的人感到相當大的興趣,並且會將他們的所有XP,連同想法和感覺全部用用。其中部份的狂熱者會對製作這些XP的人越來越感興趣,並且開始相信他們對錄製者有特別的理解,甚至會愛上他們。另外,常常讀取同一個人的XP,會讓那人的行為和語調開始變得相似。某些比較有名的製作者,常常也會被數以萬計的人模仿他而感到相當的不安。

其中一些更硬派的狂熱者,更會將它們的義體換成與製作者同款的義體。這些狂熱者有些會試著與製作者聯絡或是跟蹤他們,希望可以成為他們的XP的一部份。在大部份的次文化和居地中,這些人通常也會被認為是尼特和家裡蹲,而比較硬派的人則會被認為是精神可能不穩的人。

強化實境遊戲

強化實境(AR)遊戲的玩家會與現實世界以及AR本身創造,或是投射在實物上的映像進行互動。比方說,在AR遊戲中的玩家看到一個普通的改造人義體的話,他也許會看到它變成了喪屍、異形,或是全副武裝的士兵。這些遊戲通常也集中在居地的其中一角,使得玩家們可以在相對接近的距離遊玩。不過,某些遊戲也會將同一個文化地區的不同居地連結起來。

遊戲的本質和程度因遊戲而異。有些長期遊戲的玩家會想像他們是特務或是其他獨特的角色。玩家的任務從避免災難發生,到阻止偽裝成鄰人的TITAN探子在居地引發意外也有。在他們的生活中,他們會與其他玩家以及遊戲的管理員互通消息。這些AR遊戲通常也會維持多年,其中最長的現在已經超過廿年了。

另一方面,短期的AR遊戲長度則從數小時到數天不等。玩家們通常也會租用酒店、公園,或是其他公有建築來進行遊戲。這些遊戲通常也很戲劇性,從對抗喪屍到外星人侵略到歷史重演遊戲也有。雖然有些人覺得這些AR遊戲的精細度及不上虛擬實境或是錄像遊戲,很多玩家也覺得真實存在在遊戲中的真實感比較高。

有些AR遊戲的玩家會與現實世界互動,其中也許會包括一些會騷擾,甚至是危及他人的行動。最早期的AR遊戲出現在大崩壞前二十年左右,並且偶然會引起相當的傷亡。某些不懷好意的AR遊戲設計者,更是用這作為真實劫案和恐怖活動的幌子,並且讓不知情的玩家實行他們的計劃。自此以後,警察就一直監視玩AR遊戲的玩家,而大部份的居地也會要求AR遊戲玩家先向當地的執法者登記。

虛擬實境世界

虛擬實境(VR)世界是一個以超人類和其他靈性個體玩家為主要角色,並且以超大型且高真實性的虛擬環境作為平台的娛樂。與錄像或是錄像遊戲不同,虛擬實境是以多玩家平台作為出發點和主要賣點的。VR世界從複製地球各時代的歷史,到劍與魔法的奇幻世界都有。異世界以及時間旅行等光怪陸離的主題亦是相當普遍的。和錄像一樣,最受歡迎的VR遊戲也是以大崩壞前的地球作為背景的。

VR世界可以容納從數十到數萬名玩家。為了提高連線質素,大部份的玩家也會使用有線連接而不是無線連線來進行VR遊戲。由於在VR遊戲中的玩家會與其義體分離,因此大部份玩家也會將自己的義體放進特製的槽或是沙發上來進行遊戲。VR咖啡廳通常也會提供附帶連線的膠囊來使玩家直接與伺服器連線。同時,很多居地也會提供類似的連線系統,以使住民可以在自己的家安然地感受VR。

由於居地之間的距離以及時間差,因此最首歡迎的VR世界也會將每一個居地分作不同的伺服器,以此限制玩家的互動在自己的居地之中。像設在1880年代英國的流金帝國遊戲,玩家當從一個居地搬到另一個居地後,仍然可以繼續遊玩,不過他會在別的伺服器與新的玩家們互動。

VR遊戲另一個特點是裡頭會有大量的資訊思念體在遊戲。因此,雖然玩家可以輕易分出一個角色是由人工智能還是真人控制,他們是沒辦法知道對方有沒有屬於自己的義體的。

實體娛樂

除了各式各樣的電子娛樂以外,人們亦會享受各種不同的運動,從傳統的足球到較新穎的低重力飛行競賽也有。另外,在醫療槽中回復任何傷害,加上從死亡的義體中收復人格備份的技術,使得更多挑戰極限的運動也開始興起。在大崩壞前的一個年代,很多個體也發現除了極端的情況外,他們也不會意外地死去。這引發了一段短時間的極端運動熱潮,以至是以各式各樣方式自殺的狂熱者。大崩壞以及超過九成人類的成亡,使得與死亡相關的活動沉靜了數年。單純因為興趣而自殺,通常會被認為是沒有品味,甚至是對大崩壞的死者的不敬。雖然挑戰死亡的娛樂方式開始重新興起,刻意自殺仍然被認為是相當極端的興趣。

在某些次文化中,決鬥已經成為了相當普遍的興趣。他們通常會使用劍、刀、以及單發的手槍,因為它們不會威脅到人格備份,亦不會即時殺死被擊中的人。不過,也有使用裝有利刃的飛行翼進行的空中決定等比較極端的選擇。在很罕見的情況下,決鬥會在宇宙中進行。某些黑道亦會透過地下決鬥場,讓生物義體與機械人和被提升者對戰來賺錢。這些決鬥場通常也會利用非法獲得的備份,並且將其安裝進非靈性動物的義體,並且將其重度武裝來進行戰鬥。

另外,危險的非戰鬥類運動也相當受歡迎,像是在火星的攀岩運動就通常不會使用任何的安全裝備。同樣的攀爬運動,以及在居地中飛簷走壁,亦會在各居地上進行。同樣,在像是跳水以及跳傘等運動之中,運動的過程被認為是比起避免受傷或是死亡更為重要的。因此,目前未經過特意改造的跳水紀錄保持者,通常也是在創造紀錄後就立即更換身體,或是被送進醫療槽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