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
一.學業學習問題
( 一 )學科學習問題是學習障礙的主要特徵,尤其在讀、寫、算這 三方面,而閱讀又是最常見的障礙所在,有 80% 的學習障 礙有識字或閱讀理解困難。
( 二 )閱讀有問題的學生常顯現如拒絕閱讀、無法理解或回憶課文 內容、閱讀時常迷失所閱讀之處;認國字或拼讀注音困難、 閱讀速度很慢且常常發生錯誤、常有跳字跳行的現象、形音 義近似的字易混淆。朗讀不流暢、速度慢、斷斷續續、斷詞 斷句錯誤多,且常有落字、添加字、替代字或字序倒置的現 象。
( 三 )書寫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於抄寫、聽寫、書寫表達等三方面 可能低於一般學生之表現。注音的拼寫或國字的仿寫或書寫 有困難,筆畫很難辨認,或者句子不完整。認字能力低,能 正確讀寫的字很少。
( 四 )數字概念及數學概念不足;計算困難,且速度緩慢、心算能 力低;對數學應用問題的理解及解題有困難。
二、語言困難
常有口語表達與聽覺理解技巧上問題,學生說話時用詞錯誤與用 詞有限,文法結構常顛三倒四;對一些有邏輯順序的概念容易混淆; 說話時較常使用簡單、不成熟的語言;對於別人談話的內容無法 即時瞭解並做出適當反應,因此也常造成人際關係的不良情形。
三、知覺障礙
可能顯現在視、聽、觸覺及運動知覺上有問題。視知覺障礙學生 可能無法正確的仿寫字體、區分類似形狀之不同或顛倒字體等。 聽知覺有問題學生可能無法區分類似音的單字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四、動作與協調能力障礙
可能有大動作問題,如可能出現走路姿勢笨拙,跑、跳或走樓梯 台階常常容易跌倒,投球接球困難;部分學習障礙可能顯現精細 動作較差,如用剪刀剪紙、扣鈕扣、拉拉鍊、寫字等動作困難。
五、社會─情緒問題
學習障礙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技巧問題,包括缺乏社會理解技 巧、缺乏社會判斷能力、缺乏角色扮演技巧 ( 同理心 )、人際技巧 及社會問題的解決技巧之缺陷或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 難以控制自己 的衝動、情緒等 )。
六、認知與後設認知缺陷
學習障礙者常對學習或解決問題缺乏主動精神。學習上除了不知 道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外,也常無法監控及調整學習策略的有效 運作,具有後設認知的缺陷,因而導致學習效能的低下。
七、記憶力問題
學習障礙可能在聽覺記憶或視覺記憶均有缺陷,對最近聽或看過 的訊息複述有困難,無法跟隨多重指令做動作及將工作正確排序。 教師及父母常感覺明明學會的東西,到第二天就忘了的情形。 八、注意力缺陷與活動過多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是學習障礙者常見的並存問題之一。 許多學習障礙學生無法快速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不重視工作 細節,比較衝動且不加思考的對事物下決定,同時無法對同一工 作保持長久的注意力。
學習需求
課堂需求:
( 一 )多感官取向的教學,像是多媒體、有聲書、實際操作或參觀 訪問等,皆有助於學生學習。
( 二 )分段式與條理化的教學步驟、簡短而具體的口語指令,皆能 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參與課程。
( 三 )某些學生對於文字符號理解有問題,造成閱讀某些教科書、 講義或其他書面資料時有困難,需予以適時解說,幫助其瞭 解。
( 四 )當教師利用板書說明時,如能搭配口頭解釋或是圖示說明, 可讓學生更清楚了解表達重點。
( 五 )請教師允許課堂錄音,或能由同學協助將板書及書面講義的 內容進行口頭說明。
( 六 )課堂中,需予以學生較多的等待時間,讓其有機會思考如何 回答問題或是完成板書抄寫作業。
( 七 )如上課出現分心不專心情形,需教師予以適時提醒,或再說 明一次,幫助學生重新回到學習的狀態。
( 八 )結構化的教學環境可幫助學生過濾不必要的訊息干擾,而能 有效組織資訊來完成課堂上的學習。
考試、作業及其他需求
( 一 )如學生在閱讀、書寫或表達方面有困難,需考慮予以替代評 量方式,如:以報讀、口述方式評量代替紙筆測驗;或是在 考試時運用電腦,以相關軟體協助應答。
( 二 )因考試時需花較長時間作答,建議延長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