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室接到導師轉介懷疑為情緒行為障礙個案,需進行二級輔導 3 個月以上,經特推會 評估確定提供之輔導無顯著成效,檢附完整「轉介前介入輔導」等資料申請鑑定;另須 請家長至醫院相關科別進行評估與診斷。
學校三級輔導模式依據「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簡述如下:
(一)初級預防:發展性輔導,建構安全、正向、友善校園環境
1.學校全體:建構友善環境。
2.輔導室:提供諮詢服務、規劃相關研習、主動篩選高風險個案。
3.導師:建立正向班級文化與運作模式,如常態性生活管理和獎勵系統等;建立良 好親師互動與合作。
(二)二級輔導:介入性輔導,針對特定學生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
1.輔導室:接受轉介、連結資源、訂定輔導計畫
(1)提供家長大學特教中心諮詢專線、相關家長團體聯絡資訊。
(2)評估社工、醫療等資源是否需要介入,提供家長中部身心障礙鑑定醫院名單,請 導師協助與家長溝通,請家長至醫院取得確切診斷。
(3)整合校內輔導資源,如安排適合之認輔教師、愛心媽媽輔導、課後輔導、學業補 救教學、小團體輔導課程、申請友善校園輔導計畫…等。
(4)主動邀請校內相關人員及學生家長召開會議討論輔導成效。
2.輔導人員:提供個案輔導、小團體輔導、班級輔導等介入性輔導措施,並持續評 估輔導效能,與重要他人共同合作。亦可請特教教師提供諮詢服務或轉介特殊教 育鑑定。
3.導師:持續蒐集資料,與家長及輔導人員合作進行班級輔導。
(1)蒐集並建立學生的基本資料,充分了解學生,填寫觀察紀錄於「學生輔導資料紀 錄表」。
(2)提供家庭支援服務、教養態度溝通、家庭課業諮詢…等。
(3)進行班級經營調整(如座位調整、作業調整、小教師的生活協助、獎勵制度)、個 別課業輔導、隨機社交技巧教學及自我管理訓練…等。
(三)三級輔導:處遇性輔導,對二級介入輔導無效個案進行評估轉介。由輔導室進行 轉介、連結資源、整合輔導計畫。
1.整合校外資源介入。
2.整合跨專業資源系統。
「懷疑為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學生輔導資料紀錄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