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正確的知識、態度和技能
2.建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學習尊重人權、社會性別平等和接納多元。
3.反思社會現況,運用課程習得能力回饋社會。
一 課程簡介
認識課堂夥伴與分組,介紹課程大綱、評分標準,帶領課程夥伴認識生活當中無所不在的性別
二 認識「性」別
認識性別意識,打開自己性別天眼,理解性別差異
三 身體自主權與積極同意
性教育的第一步驟:身體自主權與積極同意的核心重點
四 日常中的性別【生活篇】
從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發現性別,引導討論性平:平?不平?
五 日常中的性別【習俗篇】
從各傳統文化中(婚喪喜慶、過節、祭拜、繼承、命名……)探討性別,思考傳統性別刻板與現代的厭女、有毒男子氣概的相關性
六 日常中的性別【媒體篇】
觀察媒體中的性別刻板,重新反思與學習媒體識讀,打破既有的性別意識窠臼
七 第一次段考 第一次段考
八 日常中的性別【科技篇】
從科技當中發現女力與創新:以月經教育與多元生理用品為例
九 性平蹺蹺板【打破迷思】
統整課前的日常性別觀察,從中反思與發現,那些傳統持續延續,那些刻板印象已被推翻打破
十 性平蹺蹺板【多元接納】
生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皆有不同的樣貌,透過八週的引導與融入為前導,進一步討論多元性別,培養其包容、友善的態度與氛圍
十一 生活事件中的性別犯罪
性犯罪與性別的關聯,從性騷擾、性侵害、性暴力探討:社會性別的投射與形塑問題
十二 雲端上的性別犯罪與暴力
認識新興犯罪:網路上的性暴力與性剝削
十三 課外參訪
彰化Aher性/別教育體驗中心或板橋性別博物館(擇ㄧ參訪)
十四 第二次段考 第二次段考
十五 課程省思引導 小組專題分享(1)、(2)
十六 課程省思引導 小組專題分享(3)、(4)
十七 行動任務 分組討論與演練
十八 一起行動:實踐活動
實踐起步走:媒合合適的地方社區或校園進行實踐分享
十九 一起行動:實踐活動
實踐起步走:媒合合適的地方社區或校園進行實踐分享
二十 課程省思與討論 期末統整與分享
二十一 期末考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