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珠台
彈珠台在臺灣是一款受歡迎的休閒活動,在臺灣最早期耳熟人詳的彈珠臺是「手撥彈珠臺」,這是一種利用滾珠到達指定點小洞或框道,來決定分數並比其大小的遊戲,最常用在坊間賣香腸、賣叭噗、賣烤甜不辣的攤車上,這是臺灣1960~1980年特有的叫賣文化。遊戲方式為在機臺右手邊以手向上撥動牌尺,將球彈跳至機臺的釘盤內,彈珠需落入下方釘盤內的洞中,彈珠落入越多洞,越能得到好的獎品。
而本次挑選的展件外型則較為接近現今臺灣夜市常見的「拉桿彈簧彈珠臺」。隨著科技發展,彈珠臺也從單純的木製機臺搖身一變為插電的電動機臺。孩子們投入彈珠以後,連接電力的機臺會隨機率跳出在機臺釘盤內發亮的格子,孩子們用力將拉桿彈簧往下拉,若將彈珠彈跳至機臺釘盤內發亮的格子,即為中獎,會得到相對應數字的彈珠,有些商家會標示「倘若單次中100顆彈珠,即能獲得絨毛娃娃、零食糖果等等」,使大人小孩玩得不亦樂乎。
自己動手做彈珠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