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又名《大漠英雄傳》,該作品講述了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隨母流落蒙古大漠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它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創作中期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先生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亦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射鵰英雄傳》前後一共有三個版本:1950年代末的連載版(舊版)、1970年至1980年修訂流行版(新版)以及1999年至2000年的世紀修訂版(新修版),並被多次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連續劇、電玩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據《紐約客(The New Yorker)》2018年4月由傅楠(Nick Frisch)執筆的金庸專訪表示,寫於1950年代末期的《射鵰英雄傳》,內容敘述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侵略中原的故事,藉以捕捉共產黨占領大陸帶來的創傷。故事的主角面臨和金庸世代相同的挑戰:決定加入新興的北方政權或是逃往南方成為愛國遺民,永懷失去故國河山的悲痛。《射鵰英雄傳》雖是一部武俠小說,但卻喚起中國書寫歷史最核心的隱喻:以歷史為鏡,凝視古往,以求燭照當下;而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中國人保留住強有力的想像力¹。
¹中央社〈「神龍教說的確實是共產黨」金庸生前意外鬆口,曝出作品背後不為人知的「政治暗喻」…〉,2018年10月31日。
《射鵰英雄傳》電視劇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