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展區:千禧世代
剛出生時的我們,父母經歷在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隨著物質逐漸豐裕,孩子們擁有許多塑膠製的小玩具卡牌等等,這些入手難度低的簡單玩具充斥著我們這代的童年生活。到後來在電子遊戲機開始發展不久的時期,如果朋友群裡面有人擁有一臺紅白機或是Game boy遊戲機,肯定會成為孩子們之間的焦點。與此同時,甫剛普及的電腦也會被大家搶著輪流玩,不管是遊戲網站上的Flash小遊戲,還是需要購買光碟來安裝的遊戲,只要家中有一臺電腦,便會瞬間成為孩子間的人氣王,人人都會羨慕且爭先恐後地來當你的玩伴。
2000年代左右出生的我們,不僅出現了便利商店,傳統雜貨店的生存空間開始被壓縮,但這也同時意味著臺灣的零食有了更多元百花齊放的選擇。例如上課時會偷偷咀嚼的森永牛奶糖、每逢生日時必會滿心期待提著乖乖桶與同學一起慶祝、段考成績不錯時導師給予的口紅糖獎勵、一出新口味就會與同學或玩伴分享的Pinky等等,不僅有國內自己生產製作的零食,同時也能享受到國外的食物。與此同時,新興的便利商店甚至突破時間的框架,在夜晚傳統雜貨店打烊時,能提供孩子們購買零食的管道。孩子們下課後開始不再聚集於學校附近的柑仔店,而是便利又有冷氣的便利超商。因此,過往熟悉的涼菸糖、牙膏糖等經典品牌,逐漸變成上一代人的集體回憶,藉由消費型態的轉變,也體現出上一個時代與千禧世代不同的文化精神,讓零食不只是純粹的古早味,更多的是那一代人背後的人文精神。
聽說,你的童年是這樣的
Q1.當代大學生的童年是怎麼樣的呢?
猶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鼓勵我們要多元發展,各方面嘗試,因此小時候常玩的遊戲非常多種類。我會去學扯鈴、直排輪、民族舞蹈等等。但同時,在學校裡也會與同儕一起玩鬼抓人、紅綠燈、躲貓貓、踢罐子跳繩等戶外活動,中堂下課時會跑去福利社買1包10元的餅乾跟冰淇淋汽水,在上課時像個間諜一般偷偷摸摸的品嚐,如果沒有被老師抓到,還會沾沾自喜地向朋友炫耀。
放學後,會與三五好友一起到學校操場打羽球、打排球,跑跑跳跳地玩得不亦樂乎。接著便會和同學去學校旁邊的雜貨店買喜歡吃的荷包蛋軟糖、巧克力醬條、麥香紅茶,一起分享,一起休息。隨著上高年級以後,電腦開始普及到每個家庭,有別於以往放學後玩躲貓貓,我們開始轉變成到某某同學家玩線上遊戲,也越來越少去學校附近的雜貨店買零食,而是去有冷氣、商品陳列多樣化的便利商店覓食。雖然改變了玩耍的型態,但與好友之間的情感並沒有因此而漸淡。
(〇淇妹妹,2002年生)
我記得小時候我好喜歡玩芭比娃娃,我擁有各式各樣的芭比,琳琅滿目的華麗服裝,高矮多彩的鞋子配件,甚至還有芭比的房間,總熱愛拉著小我三歲的妹妹或是大我一歲的姊姊,三個人一起裝飾自己的芭比,比比看誰最美!從小我就熱衷於打扮我的芭比,某程度而言也呼應到現在長大以後也喜歡打點自己的愛漂亮個性。
此外,當時媽媽鼓勵我們多學一些才藝,因此我的童年會去上芭蕾課、心算班,但記憶最深刻的都是去上課前,和同學先去學校福利社搜刮我情有獨鍾的巧克力醬條、足球巧克力、彈珠汽水,暗自盤算待會上課要偷偷品嚐。
有時候段考成績表現優異時,老師會送我們口紅糖當作獎勵,那時的我很期待收到口紅糖,因為除了酸甜的滋味外,還能幻想我塗上美美的口紅,是一種漂亮的象徵。
同時,由於住在鄉下的緣故,這裡有間靈驗的關聖廟,每逢神明生日時都會有大型的廟會,許多攤販會前來擺攤,而我最期待的正是打彈珠台。變化莫測的彈珠走向、運氣滿點時刻的中獎,以及得到的獎勵糖果或塑膠玩具,都會令當時的我不亦樂乎、咯咯地笑,即便彈珠打完了,亦會流連忘返,吵鬧著不想回家。
(曹〇淇,1999年生)
我印象中我的童年裡,在小學時期最期待的時候就是下課時間,那時候每當鐘聲響起,都是既期待又興奮的和小學的朋友們衝往操場一起玩紅綠燈、鬼抓人、123木頭人。學校放學後要去安親班,但再去安親班的路上,我都會去附近的雜貨店買跳跳糖、足球巧克力、還有可樂糖等等待去安親班吃,或是和朋友們分享,除此之外只要將當日的學校作業和評量寫完,就能回家,那時候是個完完全全的電視兒童,所以我每天都很快地將當日該完成的作業評量寫完,為了就是能趕緊回家看電視,也因為那時候的電視播著不同的卡通,讓我也買了許多記得玩具和卡牌等等,因為不同時期流行的遊戲不一樣,所以我每個時期都玩著不同類的遊戲,有四驅車、遊戲王卡、戰鬥陀螺、彈珠人、溜溜球,因為看著電視節目的播出,每到假日我都會吵著要買最新款的戰鬥陀螺、四驅車、和搜集一大堆卡牌,那時候還會和表哥和弟弟們每個禮拜到百貨公司報到和其他小朋友們比賽,也會不定時有舉辦比賽,前三名也會有特殊限量的獎品,像是四驅車零件的馬達、遊戲王卡的限量卡片、限量版的戰鬥陀螺等等,到後來還有PSP、NDS電玩出現,我的第一台PSP就是參加英文比賽第一名獲得的,那時候的我喜歡火影忍者和神奇寶貝,所以買了他們相關的卡帶,每次都帶去學校和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因為那時候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甚至還會去玩具店買厚厚的秘笈,一起研究如何破關。
(黃〇哲,2000年生)
Q2.當代大學生的童年與大學生父母的童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這個世代剛好碰到智慧型手機的誕生,印象中第一代iPhone剛好在我小學一年級時推出,大大改變了我們這代的生活,雖然當時我們無法迅速擁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但可以借父母的手機來玩,因此我們的童年既有芭比娃娃、森林家族、戰鬥陀螺……等等玩具,亦有智慧型手機可以消磨時間。除此之外,我的童年也有些許與父母那代相似的地方,我和媽媽一樣喜愛各類漫畫與小說,當時我每個月最期待的就是《夢夢》月刊發售的那天,因為等不急看許多連載漫畫的下期,甚至家族旅遊去日本遊玩時,我也會特別注意書店裡有沒有《Ribon》月刊,如果有的話就立刻買下來看《夢夢》月刊中尚未連載到的內容¹;在小說方面,我小學五、六年級時最喜愛金庸武俠小說,我看的第一個系列便是我媽媽幫我買的《射鵰英雄傳》,一看下去便一發不可收拾,經常在上課時也偷看小說,只能說金庸先生的作品吸引力是跨世代的強大!
¹《夢夢》月刊中的連載以集英社《Ribon》連載作品及國人作品為主。
(黃〇詠,2002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