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大自然且熱衷分享 在桃園市環保局投身環保教育的志工旅程

在桃園市環境教育志工服務隊環保局永續科從事志工服務約八年的吳嘉莉,親切分享著她一路走來當環教志工的心路歷程,「環境教育除了環保外,還有更多是對土地與生命的尊重。」她對環保的堅持,感染許多民眾參與,為地球盡一份力。

 

報名徵選環教志工 媒合平台多樣選擇

吳嘉莉原先在新聞媒體界工作,在得知桃園市徵選環保教育志工的資訊,與職場不同領域的環保工作令她躍躍欲試。而一次在桃園新屋海邊看見一隻鬚鯨擱淺被拖板車載走,但有三分之一的身體在地上拖行,這個畫面衝擊到她,也是她給自己設下通過環教志工徵選目標的原因。

 成為環教志工前需先上課再徵選,徵選內容為口試,單位會請大學教授來當評審委員,問答受試者有關環境教育的問題,通過後才能加入環教志工的行列。

 一般民眾若想加入,可上桃園市環境教育推廣媒合平台申請,依據民眾申請的志工類型,環保局志工會將申請資料送到申請單位。桃園市環教志工媒合平台還吸引到中央環保署的注意,認為桃園市在這方面經營有善,考慮中央單位是否也能建立一個這樣的平台,好讓更多民眾能接觸、參與到志願服務。

 

環教志工設計教案 活潑互動的政令宣導

教案的設計過程要思考,如何讓2歲小孩子和70歲高齡長輩都能聽懂,環教志工們需要有創意、思慮周全和沉穩冷靜的特質教案完成後會前往社區學校或大型活動擺攤,將教案化成遊戲呈現在民眾面前,讓所有年齡層的民眾都能吸收環保知識。

 用猜謎、闖關等「遊戲方式」傳達勤洗手、垃圾分類或海洋保護的觀念給民眾,使教學變得有趣,增加互動性。吳嘉莉也分享,在民國109年桃園市首次推出環境教育教材教案徵選時,所設計的教案教材在參賽中得到教材與教案的特優獎呢!

 

民眾主動發問與關注海廢議題

很多父母親會帶著孩子或民眾會駐足攤位聆聽、發問,一次在講解海洋廢棄物的內容時,一位奶奶詢問志工,是如何知道尿布要經過450年才能被大自然分解?志工親切地告訴她,透過科學家研究,讓很多我們原本不知道的事有了數據來解答,這位奶奶聆聽後表示,對於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會讓垃圾遺留在海裡那麼久,甚至可能會禍害到下一代感到驚訝。

 也有很多家長會問他們能不能拍攝教材回去教導小孩子,每當設計的教案成功吸引到民眾,讓民眾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因而做出了改變,同時把相關概念與知識傳遞下去,讓更多人對於環境做出思考,這一切一切,都讓吳嘉莉非常地感動。

 透過文字搭配教學,引導民眾思考日常不會留心的事,甚至開始做垃圾分類、淨灘、加入環保志工,能發揮影響力讓民眾為地球付出關注,這些讓她既感動又有成就感。

 

合作撰寫最佳教案 志工夥伴一起做環保

一般會認為,志工是有閒暇時間、無金錢顧慮的人在做的事,不過吳嘉莉向我們分享,環教志工幾乎都是有在職工作的,在工作壓力大時來當當志工是很抒壓的事,可以接收新刺激,上完教案課後還能向很多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會結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腦力激盪、督促鼓勵,群體的力量陪伴她走得更遠,都讓她覺得當志工很快樂。

 

一份教案的誕生需要經由團隊裡每個人提供想法和創意,討論過程像讀書會一樣能和夥伴碰撞思考,志工們勇敢表達意見,樂於和夥伴分享資訊,即使遇上疫情,拜科技之賜,志工們也能利用線上討論,一有點子就傳到群組,整合資訊,完成最後的教案。

 

除了製作教案宣導外,吳嘉莉和志工夥伴們也身體力行,幾乎不再使用一次性用品,身上還會備用幾份餐具給忘記帶的人。台灣許多餐飲商家也漸漸不提供塑膠袋和免洗餐具,她甚至有遇到攤販以身作則,主動告訴顧客要自備餐盒。

 

傳遞愛心 堅持做環保 享純粹快樂

近年社會環保意識盛行,當環教志工常有向外分享環保觀念的機會,吳嘉莉表示她希望自己再勇敢一點,「用免洗餐具比較方便阿。」、「是知道有餐會所以特地帶餐盒在身上嗎?」她希望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眼光而壓抑自己想為環保努力的心。她也提到,不論當哪種志工,只要真心想把愛心與熱情傳遞出去就夠了,且不該讓當志工成為壓力,才能感受純粹的快樂。

 

環境保育除了回收再利用、不製造廢棄物外,更多的是對於所處的世界的尊重,愛護這片土地達到永續的未來,環保觀念與執行的程度沒有對錯,只要人人都能尊重大自然和每個人的選擇,就是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