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輔導組織並有效運作。
2-1依據「桃園縣國民中小學三級輔導運作模式」設置輔導系統組織,依組織系統分工並分層負責。
2-2積極推動認輔制度,進行個別輔導。
3.提供輔導資訊,建立輔導網絡 。
3-1輔導網絡資源彙集成冊,提供親師參用。
3-2適時提供教師輔導資訊,提供完整輔導參考訊息。
二、設備與資料管理
1.輔導室各項設置符合輔導理念與學生需求。
1-1設置溫馨人性化空間,適時適地進行多元輔導活動。
1-2不定期收集輔導相關書籍刊物與教學影音供教師教學參考利用。
2.建立完備的學生資料、輔導資料與會議紀錄。
2-1歷年學生輔導紀錄簿妥善集中保管。
2-2各項會議記錄資料完整。
3.各項測驗工具妥善管理與應用。
3-1各項測驗工具造冊提供參考運用。
3-2宣導各班級任老師主動辨識提出情障或學障學生心評需求。
三、輔導工作
1.宣導重要輔導政策及方案。
1-1校內教職員:於各項會議及研習活動進行。
1-3學生:兒童朝會時進行並融入課程教學時進行。
2.落實生命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
2-1辦理教師相關研習,提升教師知能。
2-2辦理生命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活動,並引進校外資源協助辦理教學體驗活動。
3.落實生涯(輔導)發展教育(六年級)
3-1每年度舉辦升學與生涯輔導活動。
4.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及進修。
4-1不定期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及鼓勵教師參加各項輔導知能研習。
5.辦理親職教育,有效提昇家長終身學習活動。
5-1於每年度新生入學時辦理新生家長座談會,宣達多項親職教育觀念。
5-2每年度辦理多場親職教育講座,提供校內親師及全縣教師參與機會。
5-3宣達鼓勵家長參加鄰近社區及學校辦理之親職教育講座如教育學堂等講座活動。
6.落實認輔制度之團體及個案輔導。
6-1每學期初、期末安排認輔會議,提供認輔教師相關輔導資訊,並就個案問題進行討論,共謀解決之道, 以利個案認輔工作之進行。
7.落實中輟生之預防、追蹤、復學、安置及輔導工作。
7-1訂定本校「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處理SOP流程」,行政及級任分工合作確實掌握學生生活及學習動態。
8.落實扶助高風險家庭及兒童少年保護工作。
8-1利用各項會議及研習宣導高風險家庭兒童辨識、兒少保工作及通報作業流程、相關法令之重要性等等。
8-2確實掌握並落實高風險家庭、兒少保事件通報及時效;主動聯繫配合社福機構關懷個案後續發展,個案並列入高關懷對象安排課輔、課後托育、個輔或小團輔。
四、特殊教育
1.學校特教推行委員會組織健全且定期召開會議。
1-1訂定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實施辦法,成立學校特教推行委員會組織,定期召開會議(每學期期初及期末),並納入學校行事曆。
2.配合執行各類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工作。
2-1辦理每年度各項(疑似)身心障礙學生轉介鑑定安置之工作。
2-2辦理每年度校內篩選轉介之工作。
3.落實特殊教育學生安置輔導工作。
3-1定期召開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
3-2辦理每年度身心障礙宣導月活動。
3-3辦理每年度專業團隊服務之申請。
3-4辦理每學期身心障礙學生補助之申請。
4.妥善規劃特教學生教學設備及校園無障礙設施。
4-1校園無障礙設施規劃列入校園總體規劃及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依年度計畫編列預算及爭取各項經費逐年建置。4-2逐年已增設完成無障礙設施如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廁所、扶手。
5.辦理教師及家長特教相關專業成長活動。
5-1. 鼓勵全校教師參加特教相關知能研習,提昇普通班、特教班教師與家長特教相關理念。
5-2. 定期提供家長特殊教育相關訊息。
五、其他
1.前一次教育局辦理 之校務評鑑報告及 改善措施說明。 (必要)
(1)在學生的輔導資料記錄表中,建議記錄一及四年級的瑞文氏智力測驗。
1-1學校已有瑞文氏彩色矩陣推理測驗及瑞文氏黑白標準矩陣推理測驗,定於101學年下學期開始, 針對一、四年級學生施測。
(2)建議週三教師進修活動,除辦理教師專業成長進修外,宜多辦理可供家長一起參與的特教進修活動(尤其是關於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型態的瞭解),並邀請家長一併參加。
1-2未來辦理特教研習時,將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風格及型態的瞭解,納入研習內容,並邀請家長一同參與。
2.其他輔導發展特色。
2-1辦理祖孫週活動,增進祖孫關係。
2-2申請辦理外籍配偶親職教育,提供親師生對新移民族群之認識與接納。
2-3申請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家長成長團體教育活動。
3.校長任期第二年自 辦之外部評鑑報告 及改善措施說明。 (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