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中學:

農場學校學習筆記 16 

學校即社會

蒙特梭利親眼見到兩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人類互相殘殺的慘況,深感憂心,她一生為和平教育奔走,認為只有善待孩子,開展孩子天性的良善與可能性,人類未來才有希望過比較好的生活。這樣的人,難怪書中多次見到她強烈批評一般學校教育只重視知識學習,只教孩子成為會賺取自己生活的窄人。

可是,蒙式教育怎麼善待孩子呢?她主張要讓孩子在成人用心設計的環境中,經由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得到自信與自尊,並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學習與人連結,相互協助。

農場學校青少年的課程,按這樣的理念設計,不管學術課程或生活課程,都整合在真實的社會關係裡學習。工作課程(Occupation)就是這樣思維下的一種主題式課程。

昨天我們搭校車參訪一所叫 Hudson 的蒙特梭利中學。路上從事蒙特梭利教育超過 40 年的 Pat 老師告訴我,蒙特梭利本身雖對中學教育有具體主張,但她生前自己沒機會辦中學,現在蒙特梭利中學的作法,都是三十幾年來幾個先進帶頭,分別在不同地方根據蒙式主張慢慢摸索、整合出來的。

Occupation 這個字,我們一般都指職業,但 Pat 說,不能解釋為職業,它比較接近是根據學校場域附近資源所發展出來的操作性課程。我把它翻為工作課程,主要強調孩子需要積極動手操作去進行學習。

根據蒙特梭利的主張,農場學校工作課程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讓青少年積極投入,在工作過程中,促發他們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建構。第二個目的,則是讓青少年體驗親自參與所掙來在社群中的自我價值,以陶養他們踏實自信的人格。

蒙特梭利說,在土地上的工作,有無限多開展的可能性,可以讓大人陪孩子進行各種科學和歷史的學習,孩子從事這樣的工作課程,自然會學到又有知識又有技術的專業。

我們受訓這三週來,從親自參與,到外校參訪,我見識了很多有趣的蒙式工作課程,包括:水資源管理、堆肥、溫室種植、水耕、氣象觀察、菜圃耕作、果醬製作、蜜蜂養殖、養雞、木工、土地管理、農場機械博物館、微型經濟等等。

在農場學校,每一門工作課,大約持續六個禮拜,每週三次,每次半天。通常微型經濟會是必修,因為它培養孩子透過生產與交換的操作過程,體驗社會關係與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是很核心的社會經驗。其他課程孩子可以選修。每門課,都可以拓展成很有趣又實用的整合型課程。

我們參訪的 Hudson 中學一位女老師分享帶養蜂課程經驗,讓我印象深刻。兩年前,她們學校決定開養蜂課,但校內沒有老師養過蜂,她好奇,就自告奮勇擔任課程老師。

為了備課,她先自己去參訪養蜂場,然後利用假期去參加養蜂研習,開學後,又和學生同時學習。過程中孩子學到以木工製作蜂巢、蜜蜂和生態的關係、人類利用蜜蜂的歷史、蜜蜂社會分工與人類社會分工、蜜蜂的飼養與照顧、蜂蜜的採收與製作、蜂蜜的成分與產生過程,最後,還包括蜂蜜、蜜蠟等相關產品的製作與販售。

這位勇敢的女老師笑著說,她犧牲了很多假日和休息時間備課,但很開心,已經連續開了三學期的養蜂課,還會繼續開。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程在解決陸續出現的問題過程中,自然觸及到各種學科知識,孩子自然會學到各種學科知識。

會後我問她,開這工作課最大的心得是什麼。她說,這過程中,讓她很感動,因為她清楚見證了,青少年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希望有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有趣的工作孩子會樂此不疲。

我回想讀國小時,校門口有一副對聯,一邊寫「生活即教育」,一邊寫「學校即社會」,但從小學到中學,我幾乎只經歷到「教育即考試」,「學校即考場」。過去這三週,我在蒙特梭利的幾所中學裡,算是真正體會到小學母校門前美好的教育圖像。

每週五下午開一次的小店,專門賣孩子自製的產品

小店自製商品

Hudson 學校交換小店販售的工作課程產品

養蜂課老師介紹她的蜂場

中學(國一、二)生自製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