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設備在蒙特梭利教室的使用

2018/9/13 │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兼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協同主持人)

毫無疑問地科技讓我們生活更輕鬆,如手機幫助我們記住電話號碼與搜尋資訊。攜帶手機成為現代出門必備物品,若忘了攜帶,使人感覺「失憶」,甚至無法工作,換言之,手機取代部分認知功能,模擬人腦記憶,把過去需要記憶、計算與連結等大腦工作,外包給手機,而且手機的表現比大腦還更有效率。

若瑪麗亞蒙特梭利還活著,她會讓孩童使用手機或是學校放置網路設備嗎? 


我想是會的,但要有條件的使用。首先,瑪麗亞說:「我們的教育目的之一,要讓孩童適應環境的能力。」(Montessori, 1955, p11)科技加速知識演化,減輕認知負擔,讓生活有更多趣味,但也看到濫用科技的結果。那麼,在教育上,科技如何協助孩童生活呢?


回到蒙特梭利的教育精神與方法,她認為教育目的即是:培育自信,適應社會與服務他人的原則。蒙特梭利教育的方法包含有預備環境、設計使孩童探索的課程以及學校有精神準備好的教師。


使用科技該如何促進教育功能,這問題細分下包含科技如何整合在預備環境?科技如何幫助孩童探索環境?蒙特梭利教師如何看待科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呢﹖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


2008年北美維吉尼亞州一所蒙特梭利學校,拜託Prosper(2018)設計一套適合在蒙特梭利學校使用的科技教材與課程。他說:「忽視科技價值將使得孩童無法適應科技社會的生活。」但他認為孩童使用科技是需要受到限制的,在五歲前,讓孩童處在自然環境最好,自然提供的具體事物,能作為孩童學習抽象概念的對象。相對於自然,科技擅長虛擬,在螢幕前顯示的物件並不真實,孩童需要有能力理解與分辨科技影像呈現的事件只是個虛擬表象,孩童在使用科技上能和真實事件對比出彼此關係,如手錶上的數字和時間的關係、車上的時速表和車子運動的關係,而真實世界比起科技虛擬的概念,更加複雜。


Prosper(2018)認為,科技在課程中,該把科技當作一連串工作活動的其中之一,不可以用科技取代所有課程內容,若要讓孩童觀看網路上青蛙生命活動,需要在課程前,學生已經具備某青蛙生命的基本概念;另外,若是課程是有關於科技技術的話,由簡單到複雜並因人而異而有不同進度。


對於五歲到六歲孩童使用科技設備上,Prosper建議以下兩種條件,一種是必要條件,另一種是建議條件,前者指的是孩童必須要有的能力,才能使用電腦,後者是當孩童有這方面能力後,更為恰當的使用電腦。在教室內,Prosper認為電腦要放在另一個學習空間,免得孩童在教室內總想要去使用電腦。孩童使用科技學習的細部注意要點如下:


一、五歲孩童使用電腦前,必須要有的能力


二、若孩童還可以做到以下條件更好


Prosper提醒我們,教師在使用科技教學要注意的事情,第一,電腦與科技該當作工具使用,不能取代原有發展感官的機會。孩童需要以身體為主要的認知官能,透過感官去知道自己和世界之間的關係,這是電腦無法取代事情,就像是打字和寫字是有差別的;第二,使用科技與電腦只是工作過程的一部份,學習要有產出與結果,而非無目的的使用,更不該只是用來遊戲;第三,科技與電腦在預備環境中,用來幫助學生表達他們的想法,如製作文件、報告等,而不是取代原先蒙特梭利教導課程的方式與內容。


最後,我認為,生活在科技世代的我們,不論是孩童或成人,Prosper劃出一條清楚的線,說出使用科技的自我限制。有時手寫的信還是比較有溫度的。 

  

參考文獻

Prosper A.P. (2018). Impleme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ontessori Environment. Montessori Life, 29(4), 42-47.

Montessori, M. (1955). The Formation of Man. Amsterdam, Netherlands: Montessori-Pierson Publishing Company. 


推薦閱讀

蒙特梭利教育鼓勵且支持孩子嘗試,藉由獨特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自發性,並且相信每個生命都是獨特且具有無可限量的潛能

我們的生活不容易預測,當台灣教育部期望學校教導學生媒體識別能力之時,學校教師要如何面對混亂不一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