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案例分享

蒙特梭利畢業生 梅芮迪絲.奈諾薇的故事(一) 

2019/06/11 │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蒙特梭利學生的未來發展是每個人關注的焦點。從 2 歲到 10 歲都就讀蒙特梭利學校的梅芮迪絲.奈諾薇(Meredith Narrowe),是一位典型的「蒙特梭利學童」(montessori child)。 2019 年 3 月梅芮迪絲接受廣播節目(註1)的邀約,談論她的蒙特梭求學經驗。本系列文章節錄部分內容,分享蒙特梭利教育如何帶給一位女孩影響,成為她往後人生成長的基礎與養分。

Photo by Radu Florin on Unsplash

跟隨孩子好奇心、同時給予實務觀念的蒙特梭利教育

國小三年級時,梅芮迪絲就讀的蒙特梭利學校出了一份「家長」的回家作業:走進孩子的房間,將他們的衣服全部拿出來放在地上,接著請孩子整理好那些散落的衣服。此外沒有其他指令,並且規定家長在孩子完成前都不行去干涉他們。


梅芮迪絲的媽媽照做了,九歲的小梅芮迪絲在得到吩咐後,開始摺疊與排放衣物。但媽媽在一旁卻感到些許擔憂,因為女兒的整理似乎沒有邏輯,沒有如她想像般地襯衫一疊、短袖一疊。終於,梅芮迪絲整理完畢,媽媽好奇問她:「你可以解釋你是怎麼整理這些衣服的嗎?」


她開口說道:「喔!我是按照這些衣服的製造地(國家)來擺放的,我看衣服的角標如果是泰國的,我就放泰國區;如果看到美國,就放到美國區;看到越南,就再放一區是越南的衣服……


這段聽起來像是天才兒童的故事,是梅芮迪絲的親身經歷。但她與天才兒童相似之處,是那「與生俱來」的潛能促使了人們意想不到的行為表現。她談到自己這麼做的動機不過是跟隨她那潛藏內在的「好奇心」而已,她說:「我以前其實也從來沒有這樣收拾衣服過!」。有趣的是,梅芮迪絲告訴我們,當年在蒙特梭利學校,她最喜歡操作的教具是「地理拼圖」(註2),這是一項要依國家或洲的地理外形來拼整出正確圖形的拼圖。這幾乎像個序曲般預告了梅芮迪絲為何會選擇國家製造地來收拾衣物。


正當我們為此感到不可思議時,梅芮迪絲接著補充,在她向母親說明自己收納衣服的原因後,她發現這並非一種有效率的方式,所以她最後還是依照了衣物種類重新整理。對此,梅芮迪絲認為這其實說明蒙特梭利教育對她的影響:「我能夠自在地跟隨自己的好奇心,但同時我也知道事物的基本實務功能是什麼。」她談起過去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自己總是能自由地使用各種教具的經驗。我們彷彿能夠看見當年的小梅芮迪絲,手持各種教具、專注工作的身影,在嘗試與摸索的過程中,因著自己的發現或是他人的引導,了解事物背後的基本邏輯與實務功能。


梅芮迪絲談起這段故事時說道,當年學校會出這向作業給家長,或許就是希望讓家長能夠了解何謂蒙特梭利教育,以及其所帶給孩子的影響為何。這對當年梅芮迪絲的母親而言,由母女倆一同所經驗的故事無疑是個最好的證明。而此刻聽聞故事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再度獲得這份回家作業所帶來的啟發。(延伸閱讀:蒙特梭利畢業生 梅芮迪絲.奈諾薇的故事(二)


註1:由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傑西.麥卡錫(Jesse McCarthy)所主持與製作的廣播節目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Podcast with Jesse McCarthy 。 

註2:地理拼圖教具,可參考紐豪思教具網站

 

參考資源

What Happens After Montessori?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Podcast with Jesse McCarthy:https://www.montessorieducation.com/podcast/what-happens-after-montessori


推薦閱讀

梅芮迪絲的蒙特梭利求學經歷在小學畫下句點。之後她選擇就讀公立中學。這無疑引起許多父母好奇:從蒙特梭利學校到公立學校,孩子如何轉換與適應? 

人們相當好奇的是,蒙特梭利的畢業生,究竟呈現什麼特殊的樣態

我們的生活不容易預測,當台灣教育部期望學校教導學生媒體識別能力之時,學校教師要如何面對混亂不一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