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域為本的教育 

場域教育是什麼?又該如何做?

2018/12/24 │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圖片來源:pexels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概念是「場域教育」 (Pedagogy of Place)。


這裡所指的場域(place) 並不單指一個地點(location) 或是空間(space) 。相反地,「場域」涵蓋的層面非常廣,包含了經濟、生態、歷史、地理、社會等。 David Orr (1992) 更提到一個關鍵—場域教育會給人帶來一種根植感、責任感與歸屬感。藉由場域教育的學習,學生將會發現自己處在多樣、複雜的系統之中,裡頭有來自不同面向的交互作用,更包含其自身生命。


從這番敘述,我們會發現場域教育涉及的面向非常多元,更不同於過往的教育模式。如何實踐這種教學方法正是每一個初接觸場域教育的人所好奇的。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不同蒙特梭利學校中所進行的場域教育實作,提供具體的目標與規劃。


1.     蒙特梭利農場學校 

事實上,蒙特梭利著名的農場學校型態正是一種場域教育。


美國奧姆尼蒙特梭利學校 (Omni Montessori School) 的國中部位處一個13英畝的農場,他們稱之為 Land Lab 。但其實農場不只是作為實驗性的教學地點,反之,它就是一個微型社會。若以地方教育的角度思考農場的意義時,更會發現重點不僅在於學生能夠習得栽植作物、養育動物的知識,或是販售農作產品的經濟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會經驗自身與土地間的「連結感」。


在農場生活中,他們經驗「從無到有」的歷程,促使他們了解生命萬物的起源與演化、不同物種與人類的關係,以及這些如何影響人類生活的發展。他們會開始思考:「我希望這個地方變成怎麼樣?」 (What do I want this place to be?) 、「我要守護這個地方嗎?」 (Am I going to protect this place?) 、「我會成為這個地方重要的一份子嗎?」 (Will I be a significant part of it? ) 當我們看見蒙特梭利的學生對於農場庶務衷心投入,不是因為這是一堂課程裡頭的作業,而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地在愛這個地方。


2.  在城市或其他環境中的地方教育

然而,不是每間學校所處的地區都具備農場條件,但這並不代表無法實踐地方教育。


美國劍橋蒙特梭利學校 (Cambridge Montessori School 簡稱 CMS)位處城市中,該地多元的社群—不同種族、宗教、社經地位及政治意識,對當地帶來的影響,可說是提供學生深入了解各面向發展的最佳田野資源。 CMS 安排學生到當地的歷史遺址進行考察、與世界一流的大學、組織合作,提供學生深度專研相關議題的機會。這些不僅是延伸教室內課程的廣度, CMS 更發現,當學生接觸、學習以及參與在他們周遭的土地、社群時,他們將會意識自己與自然和歷史間的關係,進而了解他們自身在偌大社會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然而 Regina Feldman (2015) 提到,場域教育的課程不能只是「利用」學校附近的資源,而是應當「感激」、「了解」在地社群。因此,CMS同樣也在課程中放入校外服務 (Community Service) 的學習元素,學生看見社群的需要,進而透過自身的付出與貢獻來創造改變。從校園社群開始培養這樣的意識,接著擴展到鄰近的城市,接著再到更遠的地方—其他國家以及全世界。唯有如此才是充分地實現場域教育的意涵。


我們可以說地區、地點是固定的概念,但場域教育本身是動態的、行動的。它將學生與社會串連,讓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們(亦即這些青少年)看見真實世界的樣貌,進而發展出對周遭人事的意識、責任以及奉獻。這便是David Orr (1992) 提到的根植感、責任感與歸屬感。而回應到蒙特梭利的教育目標,也正是期許能夠培育出所謂的「新人類」—一群具有高尚性格的人、對社會有所付出的人,並且將形塑更好的人類未來視為自身的使命。唯有真正「看見」、「付出」於一地時,才會真正對該地有所情感,從而願意守護。「場域」教育的終極可以說是對於人類星球的保護,使得我們能永續和平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參考資源

推薦閱讀

在農場學校的經驗中,青少年的學習將如同廣袤的土地般延展開來

相較於高比例的玩樂性活動,蒙特梭利學校更重旅行能帶給學生的成長

2019 年 3 月本團隊邀請美國講師 Adam Ladd,以工作坊的形式分享 Place based 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