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可以理解為大道理、哲學思想、指導世人超凡入聖的方法、宇宙人生的真諦。因為道字所承載的意義非常深邃、奧妙、廣大無邊、不可思議、非用思考可以理解、測度,所以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
現今傳授太極拳的老師多如繁星,各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論,真正的研學態度,我認為應該廣納百川、虛心接受各種的學問,在太極拳的拳道藝境中,實在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更接近真相、並沒有對錯。
現代太極拳的風格多樣。有人喜歡強硬、有人喜歡表演、有人喜歡柔軟、有人喜歡研究理論、有人喜歡培養意氣,內容豐富。
昔日楊露禪在北京皇府教出三個徒弟,各善其武藝的一部份、凌山善長剛勁、全佑善長柔化、萬春善長發勁。據此傳説,太極拳可簡單地理解為是這三項功能的配合和變化。
世人普遍都知道太極拳最厲害的地方,是她的化勁、四両撥千斤、借力打力。這是太極拳的核心原則,是古代道家對於大自然感悟的具體表現。
太極之道,是平𧗾;是包容;是中和;不𢌥強;不委綏;無欠無餘;非攻兼愛;不卑不亢;不増不減;捨己從人;上善若水,無所不容。
故詩經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唯仁者能之。
練習太極拳,除了要調伏自己的身體,還要降伏自己的內心,不要過度透支自己,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圈的事情,不要搶佔別人的東西。
太極拳之道,是無過不及;隨屈就伸。要順勢而為,藉此開創自己有利的位置。
故此,在套路中,推手中,在搏擊中,在教學中,在待人,在對己,在事情,在行為,在精神,在內心,在思想上,要讓自己舒服,也要讓別人舒服。是以德服人的表現。不只是在技術上令人屈服,更重要的是在行為和精神上令人衷心拜服。
內功解密自序
吾自幼即從祖輩聞太極拳道,其道理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不尚血氣之勇。全是運用技巧和智慧取勝於人。吾心甚慕其法,覺其中之妙,頗不可思議。年十二,徴得吾母首肯,從學於同鄰吳先生。從此一學,幾成終身之業藝。
及後年時漸長,對於探究太極拳道之心更盛往日,遂於拳論中日夜鑽研;在網絡上向眾多拳友問道;凡舉百年以上歷史的太極拳門派都學過一遍。同是內家拳藝的八卦掌、形意拳等亦有涉獵。凡此種種,無非只為探求太極拳之真理真道。
吾務此法經年,深覺其法已殘缺不全,如以今時之訓練方法和程序,斷無可能達到書中人物傳記中所載的功夫和境界。當今太極拳道,淪為表演和體操之流,或是參以現代氣功的理論來推演。更甚者於推手之中,全以臂上拙力,施以纏抱扭摔,死推硬搬來制勝。在現實中能真正表現沾黏連隨,單重雙輕,發勁拋人而受者不會受傷者,廖無幾人。
吾沉思良久,每日反省所學,究其因由,乃是因為從學之人多不讀理論,教師亦不暗其法,致使正法不傳。何為真鬆假鬆;正柔偽柔亦無意分辨,對於如何在推手中體現捨己從人;不丟不頂之運用原則更是視若無睹!一憑己意胡亂發揮,以盲引盲,太極拳道遂失其傳。
大勢已成,欲挽狂瀾幾近圖勞,雖如此,吾亦不欲所學絕於吾手,故參考吳圖南大師幼年所學太極功法的道理,將吾所學各派太極要訣,按人體結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方式,編成太極內功五部秘法,古云萬仗高樓從地起,只有在基礎入門之時,建立好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將來深入研究,就不會走入岐途。吾所編匯的太極內功,亦能幫助已入歧途者,從回太極拳正道之中。
最後,勉勵各位,唯有大勇氣,大毅力,真誠堅持的心意,不論修何業藝,定必成功。祝各位吉祥圓滿!
歐展鵬
香港
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