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創始人為孫祿堂。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生於1863年1月4日。早年隨形意拳名家李魁元學習形意拳。後經李魁元介紹,向其師郭雲深大師學習形意拳,長達八年。隨八卦掌大師董海川弟子程廷華學習八卦掌。其後因照顧病中的武禹襄傳人郝為真,而蒙其傳授太極拳學。孫祿堂將三者合而為一,自成一家,人稱孫氏太極拳。
孙禄堂先生熔三派拳术於一爐創孫氏太極拳,進而納三派劍法為一體而創孫氏太極劍。幫此,形意劍,八卦剑之風格劍式在孫氏太極劍中均有展現。孫氏太極劍即出於三派劍法,又實出於孫氏太極拳之中,習劍術須以拳為基礎,拳是根本,輔以劍法者未有不精拳術。習此劍術如同習拳,"三害"、"九要"一定守。一招一式潛心練習,久之貫為一氣。
劍出於拳,以拳為基礎、拳、劍在練要求中有共性如頭、手、足、身、目,呼吸及意氣力之鍛煉,但又各具個性,諺云:拳有拳法,劍有劍道。劍分兩刀,增加了攻擊對方的威力和范圍,劍法就是解決如何盡力發揮劍之在攻防中的作用和威力,由此也增加了練習的難度,
孫氏劍法,有劈、崩、點、刺、撩、攪、抹、掛的用法,也揉合了八卦剑的挑、托、抹、掛、扁、搜、閉、掃、順、堆等用法。劍的練習古來即稱舞劍,就要求身體各部分緊密配合,高度協調。孙氏太極劍術分上下兩路,合而為一可單練,上、下劍分而練之互為攻防,劍之用法盡在其中。
三拳合一孫氏太極拳融合了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的優點和性能。包括:1簡單平穩動作簡單,沒有下叉、翻滾跳躍、跺腳捯捶,動作平穩,易學。2靈活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採用了八卦拳動靜劃一靈活多變之式。3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
孫式太極拳98式
1、無極式
2、太極式
3、起式
4、懶扎衣
5、開手
6、合手
7、單鞭
8、提手上式
9、白鶴亮翅
10、開手
11、合手
12、摟膝拗步(左式)
13、手揮琵琶式
14、進步搬攔捶
15、如封似閉
16、抱虎推山
17、開手(右轉)
18、合手
19、摟膝拗步(右式)
20、懶扎衣
21、開手(左轉)
22、合手
23、單鞭
24、肘下看捶
25、倒攆猴
26、手揮琵琶式(右式)
27、白鶴亮翅
28、開手
29、合手
30、摟膝拗步(左式)
31、手揮琵琶式
32、三通背
33、懶扎衣
34、開手(左轉)
35、合手
36、單鞭
37、雲手
38、高探馬
39、右起腳
40、左起腳
41、轉身左蹬腳
42、踐步打捶
43、翻身右起腳
44、披身伏虎
45、左踢腳
46、轉身右蹬腳
47、上步搬攔捶
48、如封似閉
49、抱虎推山
50、開手(右轉)
51、合手
52、摟膝拗步(右式)
53、懶扎衣
54、開手
55、合手
56、斜單鞭
57、野馬分鬃
58、懶扎衣
59、開手(左轉)
60、合手
61、單鞭
62、右通背掌
63、玉女穿梭
64、懶扎衣
65、開手(左轉)
66、合手
67、單鞭
68、雲手
69、雲手下勢
70、金雞獨立
71、倒攆猴
72、手揮琵琶式(右式)
73、白鶴亮翅
74、開手
75、合手
76、摟膝拗步(左式)
77、手揮琵琶式
78、三通背
79、懶扎衣
80、開手
81、合手
82、單鞭
83、雲手
84、高探馬
85、十字擺蓮
86、進步指襠捶
87、退步懶扎衣
88、開手(左轉)
89、合手
90、單鞭
91、單鞭下勢
92、上步七星
93、退步跨虎
94、轉角擺蓮
95、彎弓射虎
96、雙撞捶
97、陰陽混一
98、無極還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