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始祖為河北永年人楊福魁(字露禪)先生,楊氏自幼好武。曾在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位於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干活。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干,便派他到陳家溝家中做工。
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陳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准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极拳。
楊藝成後回鄉授拳為生。當地有名望族武氏兄弟也從楊氏習藝,更推薦楊氏前往北京城授拳,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又有益於健身。楊露禪傳子杨班侯,杨健侯(1839年-1917年),后其技由其孫杨少侯、杨澄甫(1883年-1936年)傳承。楊澄甫以大架為本,最后定型為當今流行的“楊家太極大架”。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速度均勻且連綿不斷,運勁以抽絲之形式圓轉;動作和呼吸自然結合。
楊式太極拳88式
1、無極勢
2、太極起勢
3、攬雀尾
4、單鞭
5、提手上勢
6、白鶴亮翅
7、左摟膝拗步
8、手揮琵琶
9、左右摟膝拗步
10、手揮琵琶
11、進步搬攔捶
12、如封似閉
13、十字手
14、左右抱虎歸山
15、斜攬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左右斜飛式
19、提手上勢
20、白鶴亮翅
21、左摟膝拗步
22、海底針
23、扇通臂
24、撇身捶
25、卸步搬攔捶
26、上步攬雀尾
27、單鞭
28、雲手
29、單鞭
30、左高探馬
31、右分腳
32、左分腳
33、轉身左蹬腳
34、左右摟膝拗步
35、進步栽捶
36、翻身撇身捶
37、進步搬攔捶
38、二起腳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踼腳
42、雙峰貫耳
43、左踼腳
44、轉身右蹬腳
45、進步搬攔捶
46、如封似閉
47、十字手
48、左右抱虎歸山
49、斜攬雀尾
50、橫單鞭
51、左右野馬分鬃
52、進步攬雀尾
53、單鞭
54、左右玉女穿梭
55、進步攬雀尾
56、單鞭
57、雲手
58、單鞭
59、蛇身下勢
60、左右金雞獨立
61、左右倒卷肱
62、左右斜飛式
63、提手上勢
64、白鶴亮翅
65、左摟膝拗步
66、海底針
67、扇通臂
68、白蛇吐信
69、上步搬攔捶
70、退步攬雀尾
71、單鞭
72、雲手
73、單鞭
74、高探馬
75、左穿掌
76、轉身十字擺蓮
77、進步指襠捶
78、上步攬雀尾
79、單鞭
80、蛇身下勢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轉身雙擺蓮
84、彎弓射虎
85、進步搬攔捶
86、如封似閉
87、十字手
88、收勢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