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流
華嶽六合八法,正式名稱為「華嶽心意六合八法三盤十二勢水拳」。簡稱六合八法。六合八法挙係中國傳統武術的優秀名挙。由民初武學宗師吳翼翬先生普傳於世。
在此之前,此挙僅在隠世道家修練者中秘密傳習,不見於世。根據傳說,六合八法挙係由宋朝道家宗師陳希夷先生所創。
根據史書記載,陳希夷,原名陳搏,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五代時隠於華山,藉寢卧導引養生之功聞名於世,宋太祖賜名希夷先生。
六合八法挙係希夷先生根據道家導引術、內丹術、養生術,結合武術功防概念混為一體的奧妙挙法。長久練習可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二,保健作用
六合八法挙係根據道家導引養生功法編創而成,練習六合八法挙可以改善體質,平衡內分泌,改善失眠,調理腸胃,對於有便秘、暗瘡、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等煩惱的都市人來說,練習六合八法挙是上佳的運動和治療改善上述問題的首選。
而六合八法挙之中一系列的緩慢、擰轉、左右平衡的動作,更可以令關節變得柔軟,減輕由於關節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和痛證。
勤練六合八法挙,還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糖尿病,以及不孕等證狀。這是因為六合八法挙可以推動內氣運行,令身體有淤塞既地方得到貫通,並且將身體內部的廢物可以有效地排出體外。
通過六合八法挙的練習,除了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還可以改善皮膚暗啞問題,做到註顔有術,留住青春在臉上的神奇效果呢。
手型
掌型:六合八法挙要求掌型五指自然舒伸,指間留有微小隙縫。手指不用力合緊或太用力漲開。套路運動中的掌型有虚實之分,當掌未前推時,掌心微帶窩形,腕部放鬆,掌部蓄而不張,稱為虚掌。
掌在前推過程中,腕漸下沉,漸漸展指,掌根微微貫勁前凸到達終點時,其勁意貫注于指端,這時,掌心的窩形漸或消失,稱為實掌,在套路練習中掌中虚實要與動作配合,視動作要求而做。
挙型:四指并合卷屈,指尖與掌心相連,姆指彎屈橫壓於食指及中指第二節指骨上。在六合八法的套路練習中,一般都是握成中間含虚的虚挙。
鈎型:五指指尖相對並合稱為鈎,鈎時要求五指自然並合,腕部關節注意放鬆。
爪型:四指并合彎屈,指尖與掌心相離,姆指彎屈且與四指相離。虎口程一弧形,稱為爪,爪型要求鬆腕,指端微曲用力。
身型
六合八法挙要求頭部要做到向上頂勁,有頭頂懸掛於虚空的感覺,不可偏歪或搖動,頸項要做到自然豎立,肌肉不可太緊張,有虚領頂勁的惑覺。
肩部要做到鬆沉,不可聳起或前屈後張,胸部要做到舒鬆自然不可挻胸或縮胸,背部要做到自然抜伸,不可駝背。
腰部要做到自然、舒鬆、靈活,微向後撑開,以主宰全身,達到以腰為軸的身法標準。
臀部要做到收斂。有如坐在一張高椅之上,既不可過份用力收斂,亦不可後突或放鬆。
膝部要做到屈伸悠和自然,肘部一般要做到輕沉下垂。
椿步
弓步:前腿彎屈,後腿伸直,兩足踏實,左腿在前稱為左弓步。右腿在前稱為右弓步。
弓步要求前足尖向前並微向內扣。後足尖指向斜方四十五度。兩腳橫向距離要與肩寛。以利身體平衡。
馬步: 兩腿開立約三個腳掌闊度,腳尖向前,屈膝下蹲令大腿與地面接近平行。稱為馬步。馬步要求重心落於兩腿中間。上身要求做到開肩、撑腰、坐胯、斂臀、鬆胸、圓背,頭頂項豎,呼吸自然。
虚步:後腿屈膝半蹲,身體重心全落在後腿上,前腿彎曲虚放。腳跟着地,稱為虚步。右腿在前稱為右虚步,左腿在前稱為左虚步。虚步要特別注意斂臀,步幅大小及高低視各人高矮而定。一般以前腳伸放後。身體感到舒展自然為宜,同時能令重心全放在後腿之上,前腿不用力為準。
丁步:兩腿彎曲,一足着地,另一足腳尖點地,虚放那一足的腳尖靠近實腿內側中心,稱為丁步。右腳尖着地稱右丁步,左腳尖着地稱為左丁步。丁步要求重心全落在實腿之上,上身正直,頭頂項豎,注意斂臀。
歇步: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兩大腿相貼,前腳全掌着地,腳尖自然外展,後腳尖點地支撑,臀部坐於小腿上,接近腳踭,稱為歇步,左腿在前稱為左歇步,右腿在前稱為右歇步
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近,臀部接近小腿,膝與足尖稍向外展,另一腿伸直平鋪接近地面,腳尖微裏扣,稱為仆步。左腿伸直的稱為左仆步,右腿伸直者稱為右仆步。
眼法
1。定勢時,眼看遠方。
2。動勢時,眼看動的手。
3。兩手動時,眼看進攻的手,或眼看較前方的手
4。眼必須與手法、身法、步法相配合,做到神態自若,一眼關七,精神貫注,思想集中,勢動神隨
步法
上步:後腿向前進一步或前腿前移半步,上步時要求前進腿的腳踭先着地,然後全腳着地。注意動作要緩慢而穏定,不可搖榥。
退步:前腿後退一步或後腿移半步。退步要求後退腿的腳尖先着地,然後全腳着地。注意動作重心要穏固,身法立身中正。
跟步:後腿向前跟進半步。跟進腿要求腳尖先着地,然後全腳着地。
擺步: 上步落地時腳尖外擺,與後腳掌成倒八字形。
扣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內扣,與後腳掌成八字形。
䠀步:兩腿微屈,一腿微貼另一腿的內側而上步,上步之腿要求平起平落,腳底離開地面一吋左右平行而上。要做到輕靈沉穏,身體不得忽高忽低或左右搖擺
閃步: 一腿向橫側移一步,另一腿隨即向後側移一步。或一腿向前移一步,另一腿隨即向橫側移一步。
影片示範
點擊式名可觀看示範
築基(上路)
13聲東擊西 14青龍探爪 15丹成九轉
16撥雲見日 17順水推舟 18怒馬回頭
19瓶花落硯 20高山流水 21童子送書
22樵夫擔柴 23天官指星 24五雲捧日
25托天蓋地 26燕子抄水 27朝陽貫耳
28截手雙推 29薰風掃葉 30燕子啣泥
31靈猿摘果 32猛虎回頭 33旋轉乾坤
築基(下路)
34風擺荷葉 35掩手紅拳 36琵琶遮面
37流星趕月 38燕子斜飛 39丹鳳朝陽
40翻江攪海 41倒騎龍背 42狸貓撲蝶
43抽樑換柱 44風捲殘雲 45螫龍現身
46烏龍擺尾 47平分秋色 48走馬觀花
49魁星獻斗 50燕子穿雲 51提手七星
52雁字橫斜 53黃龍轉身 54五聖朝天
55葉底藏蓮 56鳳凰展翅 57白鶴啄魚
58月掛松梢 59倒揭牛尾 60童子抱琴
61犀牛望月 62鷂子穿林 63赤龍攪水
64風動浮萍 65氣升昆崙 66存氣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