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暢談你我的性別議題—

《「知」性「感」性》性別教育工作坊

活動紀實

撰文者/ 蔡曉萌、宋雨珊、吳金霖、陳亮軒

  由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師培中心所開設的「性別教育」課程在六月三日於SDG社創銀河舉辦性別教育工作坊,這場《「知」性「感」性》的盛宴也已圓滿落幕。本課程由政大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台北市立景美女中國文科老師的李佩蓉所開設並帶領二十多位師培生從無到有共同設計和籌備,呈現出五個不同的專題。

  活動當天更有來自明倫高中、普台中學、大甲高中、數位實驗高中修習「高中跨校數位多元選修」的高中生發表〈才女夜未眠〉,以及李佩蓉老師特邀的三位女性事業家進行〈才女長大後〉座談。在現場更有來自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參與者帶著自身觀察及生命經驗與策展者對談及分享,用彼此的故事交織,帶來更多元的性別觀點。

政大專題

政大師培生從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及感受出發,經過好幾週的激盪、醞釀及沉澱,用四個主題帶大家感受生活中的性別議題,以知性探討性別平權以及刻板印象,帶著感性感受自我認同的掙扎矛盾與情慾探索。也特定另設籌備歷程的專題《性好有你》,和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點滴。

《那些膠帶的痕跡 —— 談刻板印象的來與去》

策展人 / 伍暄珮、李柏翰、李喬葳、林國天、柯均翰、劉浩宇


那些膠帶的痕跡以靜物展覽方式呈現,展覽圍繞於三大主題:「童年故事:公主一定要嫁給王子才能得到幸福!?」、「最髒的『髒話』」、「流浪漢\流浪婦」,每個主題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且都隱藏著不易察覺的性別議題,此展覽便是意在藉由三大主題揭露那些隱藏於社會面貌之下,太過稀鬆平常反而容易被忽略的性別刻板印象,靜物展覽首先以類似電影卡帶的形式粉墨登場,以第一人稱、幽默詼諧的口吻描述在人的一生中所有會面臨到的性別刻板印象,提醒觀眾性別刻板印象其實無所不在,但是必須要仔細觀察才能有所體悟,圖像內容也巧妙融合三大主題,成功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期待接下來三大主題的展示。

主題展示皆是以海報呈現,在「童年故事:公主一定要嫁給王子才能得到幸福!?」中,敘述了伴隨大家成長的迪士尼童話中所刻畫的性別刻板印象,接著又更深一層探討迪士尼近幾年致力於打破刻板印象的政治正確運動是否又矯枉過正?而最特別的主題「最髒的『髒話』」則帶領觀眾一探髒話的世界,揭露原來大家琅琅上口的髒話居然也男女有別,男性更傾向於使用性相關髒話,且往往是參雜了女性生殖器官,萬物皆有學問,髒話也不例外,參展觀眾時不時恍然大悟,點頭附和的神情正揭示了展覽的意義,最後有關無家者的主題「流浪漢\流浪婦」敲擊了觀眾心中柔軟的一面,敘述了常常被忽視的女性無家者,他們為何流落街頭?又面臨到什麼困難?其實都是需要有性別議題的覺知才能夠一探究竟的,那些膠帶的痕跡成功的將刻板印象的主題重新包裝,將新的議題,新的覺察帶給觀眾。


《碰!性平法庭 -- 關於性別平等這回事》

策展人/李政軒 高翊豪 陳姿穎 蔡曉萌 何建斌


性別法庭以互動式的表演,帶領觀眾從性別平權的角度切入討論社會制度中的權利及義務。這次性別法庭舉辦了兩場針對不同議題的辯論,分別為「女性是否應該當兵?」以及「婦女保障名額應該存在嗎?」探討大家心目中的平等應該是甚麼樣子。政大師培生則化身辯護人,透過正反方精彩的攻防帶領觀眾在不同的觀點間游走:

「男女天生就有生理上的差異,以不同方式履行國防義務是合理的」

「不是所有軍中的職務都有那麼高的體能需求,女性可以去做後勤、補給。」

「但如果現在軍中盲目崇尚陽剛的風氣不變,將女性納入義務役,會不會有更多問題?」

「認為女性只適合去做後勤、補給,是不是也是種性別刻板印象,應該以每個人的身體能力及專長作為篩選條件,而非性別。」


現場更邀請觀眾成為證人,分享自己的看法或生活經驗,甚至有不少觀眾提出更深入的見解,跳脫正反兩方,在這之間尋求有建設性的解方或對該議題發展的期待。

專題小組成員表示觀眾的參與及回饋讓這場討論十分珍貴,這樣與觀眾共構的展覽呈現不僅讓想要討論的議題浮現,更某程度反映了社會上不同的聲音;觀眾朱怡樺老師也分享參與心得,表示過程中在兩邊的觀點裡不斷的重新被說服。

《Ni是你,還是妳?》

策展人 / 吳苡甄、林宏謙、宋雨珊、吳金霖


無論你還是妳,是什麼樣子都是最美的自己。對於自我的認同與探索,你/妳專題小組先由小紫的故事還有服裝搭配切入主題,透過小紫的故事揭示了人們從小就容易被植入的性別刻板印象還有平常貼近生活的性別意識,在婚禮的服裝選配環節,也大膽的指引觀眾思考,怎樣的服裝會帶出怎樣的性別印象,而又該如何在表現合宜與自我認同之中取得平衡,最初的這兩個破冰遊戲,一方面讓觀眾放開來思考討論,一方面將這些討論反射回內心,在心中種下小小的疑問種子─關於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是如何呢?



爾後進入專題最大亮點,即性別問卷調查及變裝皇后訪談,從問卷調查的意見回饋中,我們得以發現周遭的平凡日景,也有許多人遭遇不舒服的經驗,更有回饋者勇於分享內心處境,還有許多值得察覺的,性別議題角落的小小眉角;變裝皇后的訪談讓觀眾認識到,心裡住著另一個「她」的人,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自在的分享,並且連同「他」與「她」一起被接納,找到所愛之人,無論是什麼形式,都還是自己。


專題尾聲,借用饒舌歌手Gummy B的歌曲《Love Myself》,提醒人們發掘並接納自己心底的渴望,由衷的希望社會大眾可以好好愛自己,不拘任何樣子、任何框架,活出內心的真實。


《為什麼想到「那個」會害羞?——當性慾可以被侃侃而談》

策展人/ 陳亮軒、李沛霓、黃柔璇

以樓梯間為主要佈展空間,營造出曲折但又驚奇的內容呈現。在動線設計上,策展者以棉線纏繞樓梯引導觀眾前行,在起點處可以領取一條緞帶,並將緞帶綁在決定停下的任何一處棉線。這樣的設計是引用自「瑜珈」的概念,可以隨著自己當下的狀態決定要做到哪裡、進行到哪裡,並沒有對錯和正確答案。

  本專題主要分為三個主要區域,一走到樓梯口的玻璃牆上是三位受訪者的採訪文字節錄明信片,還有QR CODE可以聆聽有關節錄片段更完整的聲音內容。

令人驚喜的是,其中兩位受訪者Podcast《談性說愛》的主持人揚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編劇吳政翰更蒞臨現場為專題小組支持和鼓勵。接著向下走,可以看到的是策展者由三十多份來自各處的表單中所彙整的不同問題和回覆,例如「學校教我們的性」、「認識自己」、「在自己感受性慾的經驗中,您會想到哪些形容詞來形容這樣的感受?」等,同時也邀請參展觀眾可以對有興趣的內容留下自己的想法。


  除了訪談、表單內容的呈現,這次也特別展示和節錄相關書籍的內容,包含作者的洪承喜《紅線:我的性紀錄》以及揚的《來談性說愛吧!》等書籍。性別其實並不對立也沒有對錯,它們可以是「光譜」,只看你偏向哪端。因此在本專題的最後,也邀請參與者在地上的光譜中貼上你認為自己目前以及期望未來社會在談論性慾上可以達到的位置,為台灣社會在性慾表達上有機會創造更多可能性。

《性好有你》

策展人/ 蔡慧敏、余磊駿、黃旭屏


本次《知性感性》性別工作坊由三位總召費盡心思籌備而成,不同於其他專題,總召們以側錄工作坊籌辦的視角,引領觀眾一窺工作坊的成長歷程。從最初的議題發想,到最終定調主題並緊鑼密鼓的準備展出,看見準備過程所歷經的努力,有歡笑也有緊張的擔憂;除此之外,在短短時日辦成一個工作坊需要付出的辛勞,也能看見同學們為了性別議題發聲的心力份量,途中遇到場地不適合而立刻轉移陣地、各小組經費的協調、擔任各項工作的溝通橋樑還有協助高中生們的展出事項,都可以佐證總召們投入的感情。〈性好有你〉專題在總召記錄籌備過程之下,不只讓觀眾理解工作坊背後的信念,放大來看也是任何性別議題出頭發聲的必要性。

高中跨校數位多元選修專題《才女夜未眠》

策展人 / 高中跨校數位多元選修〈才女夜未眠〉成員


來自明倫高中、普台中學、大甲高中、數位實驗高中參與「高中跨校數位多元選修」的高中生親自蒞臨展覽現場,為大家帶來一場古典文學與現代議題碰撞的表演。

明倫高中的同學講述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因遇負心漢而抱著一身的家當,心碎跳河自盡的故事,並將故事連結到了金錢在愛情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現代愛情的視角出發,尋找天枰上的愛情與麵包在戀人間的平衡點 。

普台中學的同學為觀眾帶來了歷史上女性性別角色的源頭《女誡》,展示了《女誡》的內容是如何深深影響到當時代的女性,其中有關女性性別角色的部分,譬如溫柔婉約,服侍丈夫,一路隨著歷史長河,桎梏著每一時代的女性,接著也連結到了女性在婚姻當中的角色,並以呂后為例,最後利用韓劇的巧思將同學自己的感情觀傳達給觀眾,同學們認為婚姻的基礎是愛情,是信任,是尊重。

大甲高中和數位實驗高中一同合作,與觀眾談談女子心計,《三國演義》中揭示了亂世男子英雄的驍勇善戰及足智多謀,而《平山冷燕》則是充分展現了女子的聰慧以及心計巧妙的運用使男子都甘拜下風。

講座《才女長大後》

主持人 / 李佩蓉老師

講者 / 張晶晶 梁虹瑩 林津羽


延續才女青春時,主持人佩蓉老師邀請三位長大後分別在不同領域耕耘的才女們進行對談,分別從性別研究、體制外教育、烹飪等角度分享自己生命經驗中的性別議題,也討論因為母職這個角色帶來更加細緻卻也十分現實的性別議題觀察。

張晶晶老師歷經學術研究、家庭到立志讓料理的溫暖走入每個家庭,用過去學術專業荀學的哲學思維看待現在的家庭生活及事業,晶晶老師表示:「沒有空進書房,我們就把書房搬進廚房。」

梁虹瑩老師分享從小自己便是一位不那麼符合社會對女性氣質期待的女性,在婚姻中也不是傳統賢妻的角色,但從來家庭中的分工從來就沒有對錯,只有真真切切的不斷摩擦、溝通,才能讓雙方的需要被看見,在育兒、家務中掙扎而互相支持。這段看似無止盡、不見天日的育兒歷程也曾讓她迷惘,直到開始閱讀教育、創辦了喜閱樹,才讓梁虹瑩老師又重新找回自我價值。

林津羽老師身為性別研究學者,性別意識對她而言是自然而然存在她身上無法分離的一部份,而她也將性別意識放在育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供女兒多元、不帶成見的選項,不刻意突破框架,也不被限制,「她如果想穿裙子就穿裙子,想穿褲子就穿褲子。」

性別教育工作坊今年很幸運能夠實體舉行,同時也得到了各界資源的支持,才能夠有機會共創出這個能夠溫柔暢談的空間,這次性別工作坊的籌備團隊不只是想說,更希望聽見每一位參與者,從暖身活動到專題結束後的暖心談話的細膩設計都讓每一位參與者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觀察及感受,政大師培生、現任教師、學者、家長及高中生之間跨領域跨年段觀點激盪是工作坊之中珍貴的風景,同時也證明了性別教育或思辨教育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