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生產
撰文者/黃柔璇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當想到女性生產,你第一個想到的關鍵字會是醫院、產房、痛苦、溫馨還是溫暖?
隨著醫療與科技的發達,為確保母子均安,生產過程有了嚴謹整密的流程。然而此時的女性,卻被動地躺在產房的病床上,迎接「母難」所帶來的感受與力量。
為什麼是溫柔生產?
溫柔生產,顧名思義是讓女性在生產時,能享有更多的溫柔。當每位女性有權利選擇自己期待或舒適的生育方式,原來在醫院與醫療流程下所形成的時間壓力、制度壓力以及將自己視為患者的感受等等,就能隨之降低。溫柔生產所強調的,不僅是母子均安,更在乎母親在此時,是否能繼續享有個體的隱私權、情緒的穩定性以及對自己而言更友善與舒適的環境。
母子均安-過度醫療的生育過程
在醫療的進步之下,生育過程進到了醫院裡,母親此時猶如病人一般,在滿腹的壓力與緊張之下,準備進入一段痛苦的過程。產婦在嚴密週到的醫療協助下,失去了自主決策的機會,然而,許多母親期待著可以當一位有血有淚的產婦,而非一段回顧起來會令自己感到害怕的記憶。提倡溫柔生產,換言之,抑是在提升產婦的自我賦權。
孕婦自主權-「生產計畫書」
溫柔生產與一般於醫院生產最不同的地方,即在於選擇溫柔生產的母親,可以擬定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生產計畫書。在計劃書生效以前,需要母親和醫生、助產人員先行瞭解彼此的期待與擔心,進而完成一份能夠讓母親減輕焦慮、放心生產的生產計畫書。其內容可能包含了生育地點、醫療的介入程度、胎兒出生後是否要立即進行專業醫療照護等過程,都會在計畫書中詳列,以確保生育過程,能夠達成母親真正的期待,掌握在生理上受到痛苦折磨時,心理的焦慮以及對生育的嚮往,仍能夠被溫柔以待。
溫柔生產是接納所有生產方式
所謂的溫柔生產,旨在還給產婦自主權。因此溫柔生產的方式,並不僅限於非醫院的生產。除了在家生產以及水中生產是最廣為人知的溫柔生產方式,在醫院生產,也可以納入其中,成為溫柔生產的一部分。若對於該孕婦而言,醫院的生產是她最嚮往的生產方式,醫療行為若能未產婦帶來充足的安全感,那麼只要尋找願意配合該孕婦擬定生產計劃書的醫療人員,在醫院生產仍可以是溫柔且主動的。
展望
在溫柔生產的各種資料中,目前多半可以獲得的資訊都是產婦本人為自己的權益以及嚮往發生,但仍鮮少看到重要他人的相關聲援,而就我與身邊的人對話而論,我發現溫柔生產這件事還不像一件常識,聊到生產時,大家的反應都仍然充滿著恐懼或是對於劇烈的疼痛感到害怕。和身邊的人聊到自己是怎麼出生時,也多半會讓話題停留在自然產或剖腹產,這兩個方式傳達出來的資訊,很有可能只剩下:你的母親在生育的過程承受的是哪一種痛苦?鮮少人會談到自己的母親或家人在自己出生時是帶著怎麼樣的情緒與感受,然而若溫柔生產的契約內容,可以成為這類話題的一環,我想這對於肯定生命的出生與珍貴,都會有更溫和的推動力。
無可否認,母子均安,無疑是母親自身與身邊的人最高的期望。然而旁人或許常忽略了母親本身。當生產有了穩固的SOP,按照SOP走,似乎也成了每為母親在生產過程上的母職。當我們能夠回頭檢視生產過程的女性權利,不難發現,醫院裡的SOP彷彿使女性化作一種生產工具。
當生產過程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更加尊重母親本身,或許母難一詞,也可以有被改變的空間,使生育不再是辛苦而痛苦的過程,轉而成為一種珍貴且難能可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