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我國勞動力參與率約59%,將近有半數以上之國民,會以勞工之身分進入勞動市場,提供勞務或成為企業之經營者。然而,臺灣勞工普遍缺乏勞動意識,提升國人正確勞動觀念應該向下扎根,從學校教育到正式進入職場階段,皆應充分落實勞動相關法令及權利義務等教育。
希望可以藉此教導學生勞動意識、就業平等、勞動條件、社會保障、職場安全與衛生等內容,讓學生在進入職場前可以了解自己的權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培養公民意識,也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資源提供學校:臺南光華學校財團法人臺南市光華高級中學
課程介紹勞工保險退休年金的請領與計算,希望藉此讓學習者理解為什麼不論是在學工讀或畢業後投入職場,雇主均應為受雇者投保勞工保險,除保障工作階段的權益,最重要的是保障退休後的所得替代。
近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快速,廣泛影響產業型態、科技、經濟及社會等面向,亦已逐漸改變勞務提供型態與勞資關係運作方式。
透過此課程,學生可以了解AI科技對勞工管理的影響,例如透過指紋辨識或人臉辨識的門禁管制、公司監視系統是否會侵害勞工隱私權保障;以及,新興科技對於就業市場的衝擊。
邁入數位時代,「遠距工作」已現今新興且彈性的勞動型態,但公司為了出勤管理可能進行遠端監控,工作與生活界線也可能會逐漸模糊,透過本篇文章學生可以了解新興工作型態對於勞工權益影響的面向有哪些,又應該如何面對並維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