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視訊會議工具(Google Meet)連結不同學校的學生,實現同步學習,促進更多元的交流與合作。
在課程中設計共同的討論環節,讓遠距學生與在校學生分組合作,分享不同的觀點與實驗結果。
利用CANVA簡報或其他即時互動工具設計課程內容,同時融入即時回饋功能,了解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
本教案設計聚焦於互動性學習,如小組討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表達、問答環節和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和應用知識。
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雙語溝通能力,體現半導體課程中的核心素養要求。
將電晶體的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如電路演示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的實用性。
結合物理電學、科技應用、科技創新、能源效率與環保等議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全球視野。
結合知識講解、實驗操作和課堂討論,利用直觀數位設備,幫助學生理解電晶體的結構和功能。
分階段的學習活動設計,從概念講解到實際操作,逐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本課程以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採跨校遠距課程、雙語授課,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電晶體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在電路中的應用,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與跨語言溝通能力。課程分為兩節:第一節著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互動,通過教師問答、小組討論和電晶體的重要性介紹,使學生掌握核心概念如放大與開關功能;第二節聚焦實際應用與實驗,包含簡單電路的演示與分組實作,讓學生親自組裝電路並展示成果,深化學習效果。同時課程融入科技創新與能源效率等議題,並通過表達與線上學習單評量學生的理解與應用能力,達成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習目標。
確保學生具備國中理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對電路元件的基本了解,如半導體和電流方向。
提前檢查遠距設備(如攝影機、網路設備),實驗設備(如電晶體、電源供應器和簡單電路套件)是否完好,並確保學生了解基本的電路安全操作。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問答和小組討論,分配任務時注意小組人數與角色分工,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