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也被称为凤凰城,在二战时遭到了大范围的破坏。波兰人民将其重新修建为一个适合公民居住的地方证明了该国人民的精神和智慧。
波兰有一个动荡的过去,曾经被;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国家瓜分,直到1918年才重获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德国和苏联瓜分。1990年成立波兰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自此,波兰开始不断壮大。
波兰,全称波兰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国家。足球是波兰最受欢迎的集体运动,但真正体现其实力的则是体操,艺术体操以及跳水项目。官方语言为波兰语。信仰天主教占95%,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教派占5%。使用货币为兹罗提,语言是波兰语。
波兰国家的起源与10世纪末的皮亚斯特王朝有关。在966年,王朝的创始人Mieszko I接受了洗礼,并将基督教带到了波兰。从那以后,波兰被带入了基督教和拉丁传统的领域。皮亚斯特联合了与波兰现在大致相似的土地。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波兰国家向东扩展。在1385年与Jagiellonian王朝统治下的立陶宛统治后,两国统治了位于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的广大领土。波兰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是欧洲最早的君主制之一,并为其人民赋予了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在15和16世纪,波兰国家在欧洲享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重要性。
在17世纪下半叶,波兰卷入了长期战争,莫斯科国和东部的土耳其人,以及西北部的瑞典,使该国陷入贫困。波兰国家逐渐被削弱。基于1791年5月3日宪法(第一部宪法在欧洲,第二部宪法,在美国之后,在世界上)的政治自由受到强大的贵族家庭的限制,而波兰国王的地位却被削弱了。与此同时,邻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正在增加其政治权力。这导致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兰的三个分区以及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此后的波兰历史是重获独立的众多努力之一,例如1794年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领导的起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作为独立国家重返欧洲地图。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纳粹占领下的戏剧性斗争中,五分之一的人口丧生,波兰在1945年被苏联军队从纳粹占领中解放出来,并在共产党统治下垮了40多年。
该国是从战争破坏中重建的,并引入了中央集权经济体系。接下来的几年经济不稳定,生活条件恶化。结合专制统治,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对,最终导致了1980年团结工会的形成。1981年,戒严法被强制实施,多年来,团结工会成为一个地下运动,并在掌权中获得天主教徒的支持。教会和西方民主国家。
1989年是波兰当代历史上的关键一年。在当时的反对派代表与政府代表之间的谈判产生的所谓“圆桌会议”协议之后,1989年6月举行了第一次部分自由的议会选举。第一次完全自由民主的选举1991年晚些时候举行。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动态时期开始了。议会民主制的重生导致了许多政党的建立和独立的大众传媒的发展。公共生活中的言论自由和开放自由加强了对国家当局的法律监督。随着地方改革,公共权力下放继续进行。
在20世纪90年代,波兰进入了与西欧国家融合的道路。1991年,它成为欧洲委员会成员,并与欧洲共同体缔结了协会协定,该协定于1993年得到欧洲共同体的批准。波兰于1996年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在1999年。2004年5月1日,波兰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
波兰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始于10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波兰 - 立陶宛联邦统治了中欧和东欧的大片土地。在18世纪,内部紊乱削弱了国家,在1772年至1795年的一系列协议中,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将波兰分开。波兰在1918年重新获得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和苏联所侵占。它在战争结束后成为苏联卫星国家,但其政府相对宽容和进步。1980年的工党动荡导致独立工会“团结”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一支拥有1000多万会员的政治力量。1989年和1990年的自由选举赢得了议会和总统的团结控制,使共产主义时代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项“休克疗法”计划使该国能够将其经济转变为中欧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波兰于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随着波兰向一个民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转型,并在国防,能源和其他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波兰是欧洲 - 大西洋组织日益活跃的成员。
波兰史前时代最着名的考古证据是比斯库平。它是一个真人大小的复制品,位于波兰中北部的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年)堡垒定居点。在10世纪中叶,该国开始形成其边界和其他领土实体。Mieszko是波兰王朝时期第一位历史上被接受的波兰统治者,于966年受洗,使天主教基督教成为新的官方宗教。在1300年末期间,波兰与其邻国 - 立陶宛大公国组成了一个联盟。在波兰 - 立陶宛联邦诞生之后,这个国家在16世纪经历了黄金时代。在此期间,波兰是欧洲最大的国家。瑞典入侵,历史上称为“大洪水”,而哥萨克人的Chmielnicki起义标志着波兰蓬勃发展的终结。因此,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是在18世纪中期从波兰的领土创建的。
1807年,拿破仑复兴了一个波兰国家,华沙公国,但由于在维也纳会议上成功的盟军,很快在1815年分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获得了第二波兰共和国的自由。1926年,通过Jozef Pilsudski的五月政变,Sanacja运动在波兰统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人于1939年9月1日袭击了波兰,而苏联于9月17日袭击了波兰,导致了一个分裂的两区国家。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国家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超过600万波兰人失去了生命,其中一半是犹太人。波兰失去了近40%的国家资产。
战争结束后,苏联建立了共产党政府。1952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被称为“团结”的独立工会在摧毁共产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团结竞争者莱赫·瓦文萨赢得了总统大选。波兰于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
波兰位于东欧平原西斯拉夫人国家,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700年石器时代的斯拉夫人,不过,根据考古发掘,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人类在波兰活动,后来,其后斯拉夫人一支——西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活动,在原始部族的农耕和游牧中度过了漫长的原始公社社会。10世纪,波兰人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其后的11~15世纪,波兰国势都非常的强盛,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成为抵御金帐汗国入侵的欧洲之盾、并且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16世纪是波兰的黄金时代,波兰身兼是欧洲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的双重身份、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从17世纪中期开始,因为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崛起使波兰走向衰弱、大国地位明显被削去。到18世纪时、古老的贵族民主制面对新兴的专制君主制已经无以为继,波兰最终被邻国蚕食和瓜分。19世纪,波兰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纳粹德国两个强大邻国夹缝中生存的波兰很快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共产主义建设;1989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获得了政权,结束共产党统治后开始民主化,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的剧烈转型带来了阵痛经济衰退和加剧城乡差距,1999年和2004年,波兰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
波兰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国家,地处德国以东。波兰地势平坦,国土大部都是平原。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格但斯克外,缺乏天然良港。位于西北部的什切青亦是波兰重要的港口。波兰东北部的湖区林木茂密,人口较少。在南部,喀尔巴阡山脉构成了波兰同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国界。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波兰的人口约38,646千万人(2019年1月1日估计),波兰首都是华沙,位居欧洲第九。其中波兰族约占98%,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立陶宛、犹太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90%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主要城市人口分布情况 ——其他资料
华沙(Warsaw)—波兰首都。人口:大概1,764,615
克拉科夫(Kraków)—波兰第二大城市—波兰的历史首都。人口:769,498
罗兹(Lódź)—波兰第三大城市。人口:687,702
弗罗茨瓦夫(Wrocław)—前德国城市布雷斯劳(Breslau)。人口:639,258
波兹南(Poznań)—人口:537,643
格但斯克(Gdańsk)—前自由城但泽 (Danzig)。波罗的海重要海港城市,也是Solidarity的诞生地。人口:464,829
托伦(Toruń)—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的诞生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选出的世界遗产地。人口:205,718
卢布林(Lublin)—人口:339,850
什切青(Szczecin)—人口:403,274
拉多姆(Rdadom)—人口:213,910
扎布热(Zabrze)—人口:174,349
比托姆(Bytom)—人口:167,672
凯尔采(Kielce)—人口:196,335
格丁尼亚(Gdynia)—人口:246,204
卡托维兹(Katowice)—人口:295,449
格利维采(Gliwice)—181,309
索斯诺维茨(Sosnowiec)—人口:203,094
琴斯托霍瓦(Częstochowa)—人口:223,322
比亚韦斯托克(Białystok)—人口:297,403
波兰国土大概为312,683平方千米
波兰首都华沙属于东1时区,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每年3月到10月实 行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波兰从公元966年起存在,在1795年,波兰被普鲁士,俄罗斯和奥地利三国分割,被完全从世界地图上抹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波兰才重获其独立性。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人数多达300万。但在二战中以及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渐渐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现在人口中的96.5%为波兰人,少数民族包括德意志人(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0.5%)等。61.8%的波兰人居住在城市。国民的50%年龄都在35岁以内。
波兰是第一个摆脱共产主义独裁统治的东欧国家。
行政区划
1999年1月1日起,波兰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划分。目前波兰共有16个省、314个县和65个县级市、2478个乡。
华沙(Warsaw)是波兰第一大城市,人口172.12万( 2013年七年 平均气温9.6°C。是全国的工业、贸易及科学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 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50 平方公里,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 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
波莫瑞省首府格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人海口,人口 约46万,是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 口城市联合体一一三联城。
国旗由白、红两个平行长方形组成。白色象征纯洁,也代表白鹰,红色象征热血。波兰的官方标志是红色背景下的白色加冠鹰。1295年波兰国王普热梅尔二世接受了这只鹰作为波兰王国的官方标志。从那时起,它经历了各种修改,但仍然是波兰的标志。
这一选择背后的故事与波兰创始人的传说有关。三兄弟:莱赫,捷克和罗斯正在树林里寻找可以定居的土地。当他们最终走出树林时,他们看到了一个被丘陵和湖泊环绕的广阔山谷。在最高的山顶上是一棵老橡树,老鹰筑巢。当兄弟走近橡树时,老鹰飞了下来,坐在莱赫的肩膀上。那一刻,莱赫决定采用白鹰作为他的国家的象征,并在橡树周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它的名字是格涅兹诺,后来成为波兰的第一个首都。Lech的兄弟,捷克人和Rus,各自去寻找他们自己的土地来定居。捷克人去了南方,建立了捷克共和国,罗斯去了东部,建立了俄罗斯。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波兰的国歌:《波兰没有灭亡》Mazurek Dąbrowskiego 亦是波兰非物质遗产,1797年由约瑟夫·维比茨基所作。原曲为《意大利波兰军团颂歌》。
波兰国旗(下文国旗皆指波兰国旗,除非特别指明)由上白下红两条同宽的水平色条构成。波兰宪法将这红白两色规定为国家代表色。在白条中央嵌了国徽的国旗变体在法律上保留给官方于国外或海上使用。波兰人使用与变体旗类似、带燕尾旗的衍生版被作为海军旗。
波兰官方在1831年采用白色和红色为国家代表色。这两种颜色有着纹章学的血统并延伸自波兰立陶宛联邦两个政体国徽上的颜色(即波兰红底白鹰和立陶宛红底白马白骑士(立陶宛语:Vytis、波兰语:Pogoń)上的红和白)。在1831年之前,波兰士兵配戴各种颜色的帽徽。国旗在1919年被正式采用。自2004年起,每年5月2日定为波兰的国旗日。
国旗每天都要悬挂于议会和总统府之类的最高国家机构。很多波兰人和其他机构会在国定假日与其他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悬挂国旗。现行波兰法律规定只要不对国旗不敬,国旗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
由于红白双色横条身为相当普遍的一种设计,许多旗帜与之类似但与它毫无关系,最著名的是捷克的波希米亚旗;有两种国旗——印度尼西亚国旗和摩纳哥国旗都将红条放在白条上面。在波兰,很多旗帜是根据国旗设计的,用色也以国家代表色为主。
《波兰没有灭亡》(波兰文:Mazurek Dąbrowskiego,直译为“东布罗夫斯基玛祖卡”,也译为《波兰绝不灭亡》),是波兰的国歌,亦是波兰非物质遗产,1797年由约瑟夫·维比茨基所作。原曲为《意大利波兰军团颂歌》
国徽
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绘有一只头戴金冠、舒展双翼的白鹰。红、白两色是波兰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也是国旗之颜色。白鹰象征波兰人民不屈的爱国精神。
国花
三色堇
国花
三色堇
国花
三色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波兰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波兰有23个国家公园,占全国面积的1%左右。波兰的大多数景观类型和生态系统都在公园内展示。
巴比亚戈拉国家公园 、Bialowieza国家公园、别布扎国家公园、Bieszczady国家公园、Bory Tucholskie国家公园
Drawa国家公园、Gorce国家公园、Gory Stolowe国家公园、Kampinos国家公园、Karkonosze国家公园
马古拉国家公园、Narew国家公园、Ojcow国家公园、Pieniny国家公园、波莱西国家公园、Roztocze国家公园
Slowinski Nationa Park、Swietokrzyski国家公园、塔特拉国家公园、'瓦尔塔河口'国家公园
Wielkopolski国家公园、Wigry国家公园、沃林国家公园
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 波兰语(连同其他Lekhitic语言和捷克语,斯洛伐克语,上下索布语)属于斯拉夫语言的西斯拉夫语分支。它有几种方言,主要对应于旧的部落划分; 其中最重要的(就发言人数而言)是大波兰语(西北语),小波兰语(东南语),Mazovian和西里西亚(Śleżanie)。Mazovian与其分享一些功能Kashubian,其余的发言者只有几千人,占该国Kashubians族的一小部分。
在其他地方,波兰语受到与外语接触的影响。在西里西亚,无与伦比的区域方案包含波兰和德国元素的混合物。1945年以后,由于大众教育和大规模迁移,标准波兰人变得更加同质化,尽管地区方言仍然存在。在西部和北部地区,20世纪下半叶在很大程度上由苏联的波兰人重新安置,老一代人说出了前东部省份的语言特征。少数人还会说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德语以及几种罗姆语。
文学波兰语从中世纪时期开始,以大波兰和小波兰的方言为基础。到19世纪,波兰人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和波兰共同言论的主导语言已经建立起来,尽管人们试图将分治权力德国化或俄罗斯化。事实上,恰恰相反,波兰语成为民族认同的主要试金石。
在波兰语是波兰的官方语言。如“宪法”和“波兰语法”(1999年11月8日法律杂志)所述。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波兰在国籍方面非常同质。据估计,总人口中不超过3%是少数民族。自1989年以来,少数民族的民族和族裔身份重新出现。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或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这些语言的额外课程的学校网络一直在稳步发展 - 自1990年以来,这类学校的数量增加了四倍。
“宪法”和2005年1月6日“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法”以及“地区语言 ”保障少数群体保护,保护和发展其文化特征的权利。后者界定了国家行政当局和地方政府机构在行使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权利方面的任务和权力。
该法案确定:
9个少数民族:白俄罗斯,捷克,立陶宛,德国,亚美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乌克兰和犹太人;
4个少数民族:Karaim,Lemko,Romany和Tatar;
一个社区使用Kashubians的区域语言。
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方面的权利以及学习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权利均按照“ 学校教育法”第7 条规定的原则行使。1991年9月。
根据“学校教育法”第13条,公立学校使学生能够保持其民族,种族,语言和宗教特征,特别是学习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根据家长的要求,教学可以安排在:
不同的团体,班级和学校;
拥有其他语言,历史和文化课程的团体,班级和学校;
校际教学单位。
2007年11月14日国民教育部长关于执行旨在维护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族裔和语言特征的任务的条件和方法的条例规定了这种规定的详细安排。社区在公立托儿所,学校和教育机构中使用区域语言。
在2015/2016学年,以下数量的学生正在学习除波兰语以外的母语:
在883所小学(szkołapodstawowa)和校际教学单位中有57 363名学生,学生学习德语(66%),Kashubian(27%),白俄罗斯语(3%)和乌克兰语(2%)的比例最大。立陶宛,斯洛伐克和莱姆科少数民族的学校也很少。
318所初中(gimnazjum)和校际教学单位的9 568名学生,学习德语(58%)和Kashubian(28%),白俄罗斯语(7%)和乌克兰语(5%)的比例最大。
69所高中的2 277名学生,其中学习Kashubian(41%),白俄罗斯(23%),乌克兰(16%)和德语(15%)的比例最大。
总的来说,在2015/16学年,大约有69.2万名全国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就读,提供母语课程或其他以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波兰的土地因其民族社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闻名。传统的西里西亚省和波美拉尼亚省是少数德国人的家园。在东南部,乌克兰定居点在Chełm以东和NowySącz以东的喀尔巴阡山脉地区占主导地位。在所有的城镇,都有大量的意第绪语犹太人。波兰人种学区向东延伸:在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所有这些人口混合,波兰人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许多农村地区占主导地位。在陶格夫匹尔斯(拉脱维亚),明斯克(白俄罗斯)和基辅(乌克兰)都有重要的波兰少数民族。
然而,这场战争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迁移,并彻底改变边界。因此,波兰的人口成为最民族的一个同质的世界。此外,没有培养少数民族的身份公开直到1989年共产主义崩溃之后。事实上波兰的所有人都声称拥有波兰国籍,波兰语是他们的母语。现在,在21世纪,大多数非波兰人社区分散,但居住在边境省份,主要是在南部。乌克兰人分散在各个西南和北部地区。白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分别居住在毗邻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地区。在西里西亚,根据政治环境,很大一部分人口倾向于宣称自己是西里西亚人或德国人。Kashubians住在波罗的海附近的格但斯克以西。罗马(吉卜赛人)的位于东南部的社区,小波兰województwo (省)和Ruthenians,在Podkarpackie省。犹太人社区现在几乎完全被Polonized,已经大大减少,可以在主要城市找到。斯洛伐克人,捷克人和亚美尼亚人数量很少。相反,有一大批波兰侨民,特别是在美国。
波兰人口在其间和之后立即进行了改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将近3500万人生活在波兰边境,但到1946年,只有大约2400万人居住在该国新的边境内。减少约1100万,主要是战争损失,也部分是边界的变化。
波兰战争损失是一些争议的主题。1947年发布的官方数字为6,028,000人(其中约有3,000,000人是波兰犹太人),尽管它只提到战后边界内的损失。由于边界的变化,数百万德国人被强行驱逐出1946年至1947年。另一方面,数百万波兰人从同一时期并入苏联的前波兰家园转移。估计有500,000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也被转移到苏联。与此同时,德国附属的新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内部运动。
人口减少和这种规模的变动引起了对人口结构和趋势的长期扭曲。在战争结束时,某些类别存在巨大缺陷,特别是男性,城市居民和受过教育的人。然而,战后的一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出生率,人口再次迅速增长,特别是在该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1977年恢复到战前水平。出生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急剧下降,人口增长虽然死亡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增长放缓。到21世纪初,自然增长率(出生与死亡的平衡)几乎为零。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移民是波兰生活的永久特征,在国外的三个生活中大约有一个波兰人。自18世纪中叶以来,一波又一波的政治移民离开了波兰。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经济原因,最多的人离开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波兰移民进入欧洲的新工业区,后来进入美国和加拿大。
人口状况
在波兰,有3800万人居住在312 68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人口的平均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23人。西里西亚地区的人口密度指数最高:每平方公里371人。Podlasie省和Warmia-Mazuria省的密度指数最低(分别为每平方公里59人和60人)。
从战后时期开始,在波兰观察到非常动态的人口统计过程,居民人数在1946年至1988年期间增加了1400万。自1989年以来,人们观察到了有限的世代替代过程。1999年,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持续了9年。这主要是由于出生人数下降和国际移民永久居留的负平衡造成的。2008年是11年来人口净增长出现正增长的第一年:与上一年相比,居民人数增加了近2万人。人口增长在2009年至2012年间也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出生人数不断增加和国际永久性移民的负面平衡减少(2006年观察到永久性移民流量迅速增加)。2013年是没有人口增长的第一年。2013年至2016年期间,波兰人口减少,而2017年略有增长,年底人口达到约38 434 000人。
最近观察到的人口变化表明波兰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克服深层人口萧条。尽管生育率在过去两年中显着改善,但生育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它从2015年的1.29增长到2017年的1.45(这意味着每100名15-49岁的女性中就有近145名儿童出生)。
20世纪90年代人口结构的严重萧条和高水平的移民,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主要是年轻人),很快将导致人口发展,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困难增加。根据截至2035年的长期人口预测,波兰人数量将稳步下降,减少的速度将增加。波兰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将加速。在该-工作岗位年龄人口的比例将增加。所谓的人口负担指数(工作年龄人口与工作年龄人口的比率)将从2007年的55增加到2035年的73.该指数在2017年达到63。
移民
关于波兰人临时移民的估计显示出向其他欧盟国家的大规模经济移民。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暂时停留在国外的波兰人数量明显减少之后,2016年其他欧洲国家的波兰移民人数再次增加。截至2016年底,约有2 315,000名波兰公民临时居住在国外,意味着与2015年相比,他们的人数增加了11.8万(4.7%)。与此同时,由于出国而在波兰注册永久居住的公民数量已经减少了几年。2016年是波兰永久移民达到正余额(1.5千)时所考虑的第一年。
失业
在过去10年中,波兰的失业率大幅下降。2005年达到18%,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9%)。2017年,它降至5%以下,现在低于欧洲(EU-28)平均水平(7.6%)。青年失业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13.5%,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约2.5%。
人口(1)
省份
华沙 Warszawa
1,707,983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克拉科夫 Kraków
756,441
小波兰省 małopolskie
罗兹 Łódź
750,125
罗兹省 łódzkie
弗罗茨瓦夫 Wrocław
632,162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波兹南 Poznań
559,458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格但斯克 Gdańsk
455,717
滨海省 pomorskie
什切青 Szczecin
407,260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比得哥什 Bydgoszcz
360,142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卢布林 Lublin
351,345
卢布林省 lubelskie
卡托维兹 Katowice
311,179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比亚韦斯托克 Białystok
294,265
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
格丁尼亚 Gdynia
249,787
滨海省 pomorskie
琴斯托霍瓦 Częstochowa
241,449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拉多姆 Radom
224,501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索斯诺维茨 Sosnowiec
221,775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托伦 Toruń
206,346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凯尔采 Kielce
205,665
圣十字省 świętokrzyskie
格利维采 Gliwice
196,968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扎布热 Zabrze
188,717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比托姆 Bytom
184,328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奥尔什丁 Olsztyn
175,843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
别尔斯科-比亚瓦 Bielsko-Biała
175,476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热舒夫 Rzeszów
173,300
喀尔巴阡山省 podkarpackie
鲁达希隆斯卡 Ruda Śląska
144,254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雷布尼克 Rybnik
141,057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蒂黑 Tychy
139,540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栋布罗瓦古尔尼恰 Dąbrowa Górnicza
128,560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普沃茨克 Płock
126,807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奥波莱 Opole
126,382
奥波莱省 opolskie
埃尔布隆格 Elbląg
126,460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
大波兰地区戈茹夫 Gorzów Wielkopolski
125,360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瓦乌布日赫 Wałbrzych
122,927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弗沃茨瓦韦克 Włocławek
118,160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绿山城 Zielona Góra
117,406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塔尔努夫 Tarnów
116,584
小波兰省 małopolskie
霍茹夫 Chorzów
113,469
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
卡利什 Kalisz
107,910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科沙林 Koszalin
107,307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莱格尼察 Legnica
104,754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
波兰是一个法治的民主国家。“波兰共和国宪法”列入了一些有关教育的权利。根据“宪法”,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8岁以下的义务教育。公共当局确保公民普遍和平等地接受教育。公立学校的教育是免费的(法规可能允许支付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某些服务)。父母有权为子女选择公立以外的学校。公民和机构有权建立获得自治权的小学和小学以及高等教育机构。
波兰共和国的领土制度规定了政府的权力下放。地方政府被委以重要的公共教育任务。
【 主要行政和立法机构】
波兰的政治制度由波兰共和国宪法于1997年4月2日界定。根据“ 宪法”:
立法权由两院议会行使,其中包括Sejm和Senat,任期4年。
Sejm是议会的下议院,由按比例选举制度选出的460名议员组成。众议院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政府。
议会上议院于1989年重新成立,根据多数制选举产生了100名议员。Senat的立法权仅限于立法倡议和修正Sejm法案的提案。
行政权由总统和部长理事会行使。
波兰总统是国家元首,维护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的完整性。他还监督遵守宪法的情况。总统由国家在自由,一般和直接选举中当选,任期5年。
部长理事会负责内部和外部政策并监督行政部门。理事会负责所有不为其他州或地方政府机构保留的政策。
波兰国家的领土组织确保了政府的权力下放。波兰分为16个省或地区(województwo),380个地区(powiat)和2478个公社(gmina)。1998年7月24日关于引入基本三级领土分区的法令对这种领土划分作了界定。省长(wojewoda)代表特定地区的部长会议。省长负责监督执行委托给国家的任务的机构。区域教育当局(kuratoriumoświaty)包括在地区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的教学监督。在1998年的行政和地方政府改革之后,各省的负责人主要负责监督。地方一级的治理是地方政府机构的责任:该省的州长和该省的理事会。
当地政府参与行使公共权力。地方政府公共任务的主要部分是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的责任进行的。自1999年以来,以下三级地方政府已经存在:gmina, powiat和województwo。
根据宪法规定,公社(gmina)是地方政府的基本组织。其职责包括所有具有地方重要性的公共事务,这些事项未被定义为其他机构的责任。它有义务在以下领域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医疗保健,福利,文化和教育。它负责管理托儿所(przedszkole),小学(szkołapodstawowa)和初中(gimnazjum)。该机构根据1990年3月8日关于公社一级地方政府的法案开展工作。
该区(powiat)成立于1999年1月1日,是地方政府的第二级。该区支持公社履行所有超出后者能力和职权范围的职能。它具有以下职责:管理高中和医院,以及管理公共道路。它还负责打击失业和保护消费者权利。它根据1998年6月5日关于地区一级地方政府的法案运作。
自治省(województwo)成立于1999年1月1日,是地方政府的第三级。其职责包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共初级和在职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资源中心以及在区域和超区域一级运作的学校和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它的活动范围不会干扰地区和公社的独立性。它根据1998年6月5日关于省级地方政府的法案开展工作。
【 政治制度 】 1997年5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10月17日,新宪法生效,它取代了1952年的宪法。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波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事务中保持中立。新宪法保证公民权和经济自由权,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削弱了总统的权力,议会得到下院3/5的票数就能推翻总统的否决,赋予宪法法院强有力的权力,议会不再有权否决宪法法院的裁决。总统选举法规定,如某一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得票率超过有效选票的50%,即可当选;如无一人达到50%,则由获选票最多的前两名进入第二轮继续竞选,得票较多者当选。总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府——贝尔维德宫。
【 主要政党 】 根据1998年实施的新政党法,必须收集一千名以上成年人的签名才可建立政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政党有两百余个,有影响的政党有:
(1)民主左派联盟党(Partia Sojuszu Lewicy Demokratycznej): 执政党。1999年4月成立,党员约10万。该党的奋斗目标是:把波兰建设成公正的、持久发展的民主法治国家。该党的宗旨是: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行全部免费教育;实行亲家庭的社会政策;力争实现男女平等;加快波兰农村的文明变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在维护国家世俗性的条件下与教会和宗教联合会开展合作。1999年12月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莱舍克·米莱尔(Leszek MILLER)为最高委员会主席,克什日多夫·雅尼克(Krzysztof JANIK)为总书记。在2001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民左联党与劳动联盟共同参选并获胜,10月与农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米莱尔出任总理。2002年2月,民左联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选举马莱克·迪杜赫(Marek DYDUCH)为总书记,原总书记雅尼克增选为党的副主席。
(2)波兰农民党 (Polskie Stronnictwo Ludowe):执政党。1990年5月5日由波兰农民党-复兴派(原统一农民党)和波兰农民党-维兰诺夫派(代表农民运动中以宗教社会学为基础的独立倾向的一派)合并而成。党员约14万,是波兰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主张政治自由、多党制和议会民主;主张有调节的市场经济,对各种所有制形式应一视同仁,增加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放慢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速度;提倡免费教育、减免部分医疗费。该党在2001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名列第五,后与大选中获胜的民左联党-劳动联盟组织联合政府。最高执行委员会主席雅罗斯瓦夫·卡利诺夫斯基(Jaroslaw KALINOWSKI)。
(3)公民纲领派(Platforma Obywatelska):在野党。成立于2001年1月。2000年总统大选独立参选人奥莱霍夫斯基和分别退出团选联和自由联盟的众议长普瓦任斯基和参议院副议长图斯克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组建“公民纲领派”选举委员会,并在大选后将其改建为政党。该组织具有中右派的、温和的自由保守性质。主要纲领为:发展教育和经济、与贪污腐败作斗争、使国家非政治化及对农村进行结构改造。主席马切伊·普瓦任斯基(Maciej PLAZYNSKI)。
其它主要政党还有:劳动联盟(Unia Pracy)、自卫党(Samoobrona)、波兰家庭联盟党(Liga Polskich Rodzin)等。
2001年波武装力量总人数为16.5万人,其中职业军人8.37万。从1999年起,义务兵服役期为12个月。2001年国防开支为88.75亿兹罗提,占国家总预算支出的5.1%。